【焦点访谈】共享平台为企业保驾护航
2022-07-08
央视新闻(焦点采访):3月以来,新一轮疫情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少企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企业因为供应链中断,原材料供应跟不上,生产难以为继,有的企业因为没有订单,不得不停产。如何打通供应链断点,打通产业链阻塞点,解决企业痛点?如何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帮助企业更好地对接市场和上下游企业?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去江苏,看看当地政府有哪些创新方式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在苏州高新区,一家公司正在与来访的政府工作人员讨论他们目前面临的原材料供应困难。这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世界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他们的产品。近期受物流影响,公司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油墨无法及时发货,公司随时可能停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经济发展局局长李莉表示:“如果我们辖区有企业,尤其是辖区企业之间,如果供应链是对口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的疫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辖区内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把它拉进了一个企业。”
本公司所在的高新区是苏州工业企业聚集区之一,工业企业近5000家。如果能在其中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是供需双赢的选择。工作人员仔细筛选了该地区所有的公司,最终找到了一家可以生产墨水的公司。在政府的带领下,两家公司迅速对接。经过一番讨论,两家公司对彼此的产品和实力都认可,合作非常真诚。
太阳油墨(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金奎说:“从技术上看,应该是满意的。如果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会讨论合作的可能性。”又来了。。”
NGK(苏州)总经理常良智说:“它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我们认可他们的技术含量,如果供应商愿意合作,我们也会协助取得客户认证。”
经过一番谈判,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两家公司将进一步沟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将继续跟进。
江苏苏州高新区经发委主任付熹表示:“我区产业链末端的综合性企业很多,需要大量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所以对供应链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政府在如何有效解决企业的痛点方面,我们会继续跟进企业的一些难点,包括使用“苏联通'形成供需联系。”
为解决企业供需困难,保障供应链畅通,苏州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速联通”平台是一项有效措施。企业可以在“苏联通”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需求,寻找供应商,发布可以提供的产品信息。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金晓虎说:“我们利用苏州工作基地大同食品厂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做了一个工业企业导航,主要企业信息和联系方式可以按照产业链进行链接,展示出来,让有需要的企业就近找到合作伙伴。”
不久前,位于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在平台上发帖称,急需用于环保设施的双氧水。
神钢汽车铝材(苏州)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事业部负责人全伟表示:“我们的供应商已经被封锁,无法供货,如果不能及时供货,我们的水处理设备将可能不得不停产。”
每停工一天,公司损失100万元。眼看即将停产,他们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做出了回应。响应需求的是同样位于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化工公司。受疫情影响,他们原产品订单被取消,一批双氧水恰好在仓库积压。于是两家公司迅速交涉、交涉,货物当天发货。
“苏联通”平台上线一个月以来,已有5000多家企业注册,发布信息50000多条,对接意向达10000多条,为企业保产提供有力帮助。 .
政府以灵活的方式搭建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疫情等多重压力下遇到的困难,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对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连日来,江苏常州正在进行新产品试制。格力博是一家生产园林机械产品的外贸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仅割草机的销售额就占了欧美市场的27%。但疫情也让格力博遇到了困难。
陈寅董事长说:“受疫情影响,原材料和海运价格大幅上涨,现在我们的物流成本接近销售额的20%。”
成本的急剧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另一方面,每年这几个月是公司产品销售的淡季,订单大减。为应对危机,企业希望转向国内市场,但也有一些顾虑。
陈寅说:“我们有个缺点,就是国内市场没有打开,我们一直很苦恼。如果贸然做国货,产品就没有销路,肯定会引起很多库存停滞不前,逆向做可能比不做损失更大。”
格力博面临的困境,也是众多制造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挑战,企业必须转型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生产和销售也面临挑战。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转型,促进发展?
江苏常州政府部门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决定依托当地信息产业优势,构建开放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个大数据平台被形象地称为“超级虚拟工厂”。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钱云杰表示:“‘超级虚拟工厂’在云端聚合了各制造企业的产能,加强了协同和协调。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用数字化手段引导生产,助力企业抢单。”
为了打造这座“超级虚拟工厂”,常州市钟楼区联合多家通信运营商建设了“5G”通信基站,并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小企业开放 免费接入,通过数据连接大小企业,形成“超级虚拟工厂”。
为了让这个“超级虚拟工厂”跑起来,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用户群体、市场规模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制定针对不同的企业。生产计划和精确指导。针对格力博的转型困境,“超级虚拟工厂”为公司开出了“药方”。
工业智能事业部负责人陈杰表示:“‘超级虚拟工厂’对消费端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洗草机品类的市场销量将从2 2020年到2021年10亿,快速增长到50亿以上,市场空间完全具备上升能力。现有产品的电池充电和电池寿命。”
根据“超级虚拟工厂”给出的方案,格力博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具备洗拖一体机的生产能力。然而,这只是转型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订单从哪里来?
陈杰说:“‘超级虚拟工厂’通过直接链接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在云端聚合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平台上收集订单,统一分发到工厂。新的洗拖把一体机短短几个月就接到了5万多台的订单,预计销售额将达到1.2亿元。”
在“超级虚拟工厂”的帮助下,新的生产线和订单都有了。新品将于4月开始试产,预计8月正式发布。然而,开工没多久,公司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3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疫情,多家工厂停工,各地交通不畅,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无法及时发货,现有订单无法完成,企业面临违约风险。关键时刻,“超级虚拟工厂”通过大数据搜索分析,找到了产业链的突破口。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黄玉成表示:“我们通过‘超级虚拟工厂’拆解产能,将这些产品拆分成单个零件,然后匹配生产过程标签,发现它提高了浙江、广州等地和其他地方的生产力,同时帮助其他公司耗尽了剩余的产能。”
通过拆件拆单,这台洗拖一体机的外壳生产留在常州。电动水泵和电源线的产能由苏州的3家中小企业共同吸纳,而尘杯的订单则发给了远在广东中山的一家外贸企业。
疫情之下,有的工厂有订单却不能保证生产,有的工厂没有订单,大量的人力和生产线闲置。在这个政府打造的“超级虚拟工厂”里,哪些设备可以生产哪些产品,哪些设备闲置,哪些生产线产能过剩,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打破地域限制,可以快速、高效实现对接。
今天展会上的这两个共享平台都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帮助。从他们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政府要服务和帮助企业,不仅要创新方法,用好数字化手段,更要创新思路,找好角度。这两个平台表面上是在做牵线搭桥的事情,但实际上是基于信息的流通,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加强企业、市场和上下游的联系,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从长远看,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