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洁净空调系统的设计有关
2022-08-22
通风空调工程包括送排风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防尘系统、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制冷设备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七个子项目。 -调节水系统。
空调的气流组织:
空调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组织室内空气的气流,使工作区域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清洁度能够很好地满足生产和科研的要求以及人们的舒适。配风不合理不仅直接影响空调房的空调参数和空调效果,还会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
空调系统出风口的空气射流是影响室内空气流动组织的主要因素,而空调的回风口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说是空气的汇合,速度回风量迅速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回风口的位置对室内气流组织影响不大。
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主要有:上进下回、上进下侧回、上进上回、侧上进侧下回等。见图15。
图15空调机构
(二)空气净化基础知识
1。洁净室及其四大技术要素
根据生产和科研的要求,控制室内空气环境的洁净度、温度、相对湿度、压力、噪声、振动、静电等参数的房间称为洁净室或洁净车间。
洁净室的四大技术要素是:粗、中、高效三级过滤、充足的净化送风、室内正压的建立与维持、末端高效或超高效的设置。 -效率过滤器。
2。洁净室的应用与分类
如今的洁净室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机械、化工、制药、食品、医疗、生物工程……各行各业。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洁净室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洁净室可根据气流模式、用途和主要控制对象进行分类。
⑴、洁净室按气流方式划分
①单向流(层流)洁净室,分为垂直单向流洁净室和水平单向流洁净室。
图 16 单向流模式
②非单向流(湍流)洁净室
图 17 非单向气流模式
③混流洁净室
图 18 混流气流模式
④ 矢状流(对角流)洁净室
图 19:矢量流模式
⑤各种气流的特性、创造的洁净度、应用范围以及投资和运营成本。
▲单向气流的净化原理是活塞和挤压原理,将灰尘从一端挤压到另一端,用干净的气流代替被污染的气流。包括垂直单向流和水平单向流。
垂直单向流是气流以一定速度(0.25m/s~0.5m/s)从天花板流向地板的气流模式。这种气流产生 100、10、1 或更高的清洁度等级。但初期投资高,运行成本高。在该项目中,该区域被压缩到最小并用于必要的部分。
水平单向流是空气以一定速度(0.3m/s~0.5m/s)从一面墙流向对面墙的气流模式。这种气流创造了 100 级的净化水平。其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低于垂直单向流动模式。
▲非单向气流的净化原理就是稀释原理。一般型为高效过滤器出风口顶部送风;回风的种类有下回风、侧下回风和上回风。根据送风和换气的次数,达到不同的净化等级,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也不同。
▲混流气流是由垂直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组成的气流模式。这种气流的特点是将垂直单向流动面积压缩到最小,用大面积非单向流动代替大面积单向流动,节省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
▲不同气流模式的送风量、制冷量、初投资和运行功耗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该指标以电子行业的洁净车间为代表。具体数据有参考价值。但不能随便应用。
表1 不同洁净度洁净车间送风冷量投资及电耗指标
注:表中送风量和单向流以截面风速表示,非单向流以换气次数表示。
表中的制冷量指标一般是指电子行业的洁净车间。
表中初始投资包括洁净厂房的围护结构、制冷供应系统和空调净化系统,不包括土建结构和自动控制的投资。
表中的耗电量是指制冷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耗电量,不包括电加热和电加湿的耗电量。
我们所熟悉的100、1000、10000和10000等级是从美国联邦标准FS 209B衍生出来的空调新风属于能耗管理吗,现在在国际标准ISO-14644标准中分别是5、6、7和8。替代。
无菌药品生产区环境洁净度要求:A、B、C、D。
A、B-100级、C、D-10000级等保证洁净室每人每小时新风量不低于40m3。
高效过滤器(HEPA)是洁净室必备的最终过滤器。粗滤器用作预滤器,一般安装在空调箱内。
单向流量400~600次/h。
层流洁净室的送风量一般根据室内截面风速来确定:
100级垂直层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小于0.25m/s;水平层流洁净室截面风速不小于0.35m/s。
湍流洁净室一般以换气次数估算:
1000级洁净室不低于50次/h;
10000级洁净室不低于25次/h;
班级洁净室不低于15次/h。
10000级换气次数≥25次/小时(一般为27-28);级换气次数≥15次/小时(一般为17-18).
但不能盲目根据换气次数来设计风量,要考虑房间和工艺的余热余湿。否则风量可能刚开始能满足温湿度要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就不那么好了。
新风量的计算应取以下风量的最大值
1.湍流洁净室总送风量的10-30%(1000级10%;10000级20%;30%级);
层流洁净室总风量的2%~4%(100级垂直层流2%;100级水平层流4%)。
2.补偿室内废气并保持室内正压所需的新鲜空气量。
3.保证房间内人均新风量不低于40m3/h。
根据室内噪声级的要求,风道内的风速应按以下规定选择:
一、总风道6--10 m/s;
二、无送回风口的风道为6-8m/s;
三、送回风口风道3-6m/s。
人员净化用房应包括雨具储藏室、管理室、换鞋室、外套储藏室、卫生间、洁净工作服室、风淋室等。
可根据需要安装卫生间、淋浴间、休息室等客厅,以及工作服洗涤室、烘干室等其他房间。
当仅使用100级垂直层流洁净室时,可更换气闸室。
洁净车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Ⅱ级。吊顶材料应不燃,耐火等级不低于0.25小时。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以及洁净区与室外之间的安全疏散门应朝疏散方向开启。安全疏散门不得使用吊门、旋转门、侧移门和电控自动门。
洁净室的密闭门应开向空气洁净度较高的房间。无窗洁净室的密闭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在装配式洁净室的情况下,当壁板外侧有技术通道时,壁板与外围建筑物内墙之间的净宽度不应小于600毫米。
一、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二、生产过程无温湿度要求时,洁净室温度20~26℃,湿度小于70%;
三、人员净化室和客厅温度16-28℃
洁净室正压控制:
洁净室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压。不同等级的洁净室和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静压差不应小于0.5mm水柱;洁净区与室外静压差不小于1.0mm水柱。
洁净室保持不同正压值所需的正压风量应计算如下:
Q=a。 ∑(q.L) (5.2.2)
式中,Q为保持洁净室正压值所需的正压风量(m3/小时),
a 根据围护结构的气密性确定的安全系数,最好是 l.二。 2;
q——洁净室在一定正压值时,围护结构单位长度的漏风量(m3/hour·m);
L-建筑围护结构的缝隙长度(m)
间隙单位长度的漏风量表:
送风、回风、排风系统的开闭应联锁。系统开机时,联锁程序应为先启动送风机,后启动回风机,再启动排风机;当系统关闭时,互锁程序应反向。
应位于洁净室气流的下风侧,而不是洁净工作区的高度范围内。
余压阀气流组织及供气表
注意:垂直层流洁净室采用回风口均匀布置在相对侧壁下部的方法,仅适用于两对侧壁间距不大于5米。
不建议在层流洁净室内设置洁净工作台;乱流洁净室可设置洁净工作台,但位置应远离回风口。
洁净室内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艺设备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并尽量减少排风罩操作口的面积
主风管穿过地板,风管穿过防火墙的地方,必须安装防火阀。
管道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纯水管和高纯水管应为硬质PVC管、聚丙烯管或不锈钢管;
二、冷却循环水给回水管应采用镀锌钢管;
三、生产用水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应使用优质软管
100级和1000级洁净室不宜安装地漏;如果必须安装,应使用有盖地漏,不得设置排水沟。排水立管允许10,000、100,000级洁净室通过,但立管上不得设置检查口。
四、洁净室的一般照明灯具应采用明装。如果灯具嵌入天花板,安装间隙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网格型灯具不宜在洁净室中使用。
风管外径及对应壁厚一览:
高效过滤器规格表:
系统图中水泵前后端口及设备连接:
从左到右依次为截止阀、排水阀、止回阀、软接头、压力表、水泵、压力表、软接头、Y型过滤器、截止阀块(带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