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能耗管理系统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01-25
在权威统计报告《2008年中国饭店经营统计》中,一组截然不同的数字令人瞩目:在五星级酒店中,国际管理集团、国内管理集团以及酒店业主自身的管理模式,其单间利润比例为1:0.86:0.77,差距相当大。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饭店信息化的应用是造成这一差距的重要原因。国内酒店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正在对酒店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酒店业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行业之一。2000年至2006年底,我国星级饭店从6029家增加到12751家,年增长率为15.3%。他们很少在里面。到2007年,我国拥有五星级酒店361家,四星级酒店1631家。2006年至2010年,我国酒店业投资预计达到3400亿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酒店客房总数有望达到900万间。成为酒店客房面积最大的国家。
随着酒店数量的快速增加,酒店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利润不断被稀释。在瑞士银行最新的统计报告中,我国酒店业平均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增长均有所下调。预计 2008 年和 2009 年的 将下降 3% 至 15%。
在这种情况下,酒店是否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管理、科学决策、信息化服务为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正在成为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在节能降耗、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突破。
信息化应用范围更广
与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相比,酒店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更广,分为管理和处理两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它不仅是指酒店内部的计算机管理,数字技术已经扩展到弱电、能源管理以及更广泛的领域,如门锁、电梯和厨房设备管理等。
酒店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和高离职率已成为全球酒店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范光宇对欧洲之行入住的一家三星级酒店印象深刻:“整个酒店管理人员只有5人,其中前线负责人只有1人办公桌只有2人负责餐饮。其他的工作都是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完成的,可见信息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信息技术也成为酒店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酒店是不折不扣的能源消费者。“几个电表,一个糊涂账”曾经是对酒店高能耗成本的经典描述,而采用数字技术的节点控制,可以管理好每一台水龙头、每一台空调,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UPS(不间断电源)的应用酒店能耗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酒店的用电安全。
除了“节流”,更重要的应用是“开源”。福利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酒店合理确定旺季和淡季的价格,预订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应用可以帮助酒店扩大客源,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和客户忠诚。
“专家客户”和“专家制造商”
1963年,首次使用名为“”的饭店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正式进入饭店业。在中国,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成为中国第一家由计算机管理的饭店。1984年,华谊为北京前门饭店开发了酒店前台管理软件,开创了前台管理系统的先河。目前国内星级酒店的IT服务主要来自美国富达和国内软件厂商华谊、中软浩泰、西湖软件、泰能、千里马等,被称为“大五小”格局。
韩明表示,从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国酒店信息化水平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比较高的。受酒店自身特点的影响,比如酒店的装修周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同步性,我国酒店硬件设备更新速度比较快,同星级酒店差别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管理模式的国内酒店经营利润率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各酒店IT需求差异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成为差异的原因,这说明国内大部分酒店,尤其是单体酒店,还有很大的效益提升空间.
副总经理邓建鹏工作多年。他清楚地记得,在近几年的一次软件展会上,他走到国内某知名酒店软件管理系统厂商的柜台,要求查看房间和前台的统计差异报告。对方很是诧异的回道:“怎么会有区别?” “前台检查门卡是否用于计算空房,客房部根据房间是否使用来判断空房。不同的判断标准确定可能存在统计差异。任何五星级酒店将每 6 小时计算一次差额。”
标准化、个性化是行业信息化中一个永恒的命题,但是在我国酒店信息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国外厂商基本不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而国内厂商可以提供个性化功能。作为卖点,它几乎可以满足酒店提出的各种要求。
为什么会这样?范光宇认为,这与酒店管理者对国内厂商的压力直接相关。在我国,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投资者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这些“非专业客户”对酒店各个部门的业务关系没有深入了解,所以很难去问软件厂商。很难说。邓建鹏说,他在酒店咨询公司工作时,经常看到国内软件厂商的工程师在现场为客户修改程序。方抱怨无法保证安全使用和更新。尤其是国内酒店,由于发展迅速,很可能很快就会升级。太多的个性化应用就像为一个 9 岁的孩子订一套西装。更重要的是,管理软件实际上是管理经验的集合,它应该能够引导客户提高运营效率,而不是仅仅将过去手动完成的工作移植到计算机上。”
标准促进健康发展
这种不专业的状况如何改变?推动必要的标准化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事实上,标准化推荐信息化的应用在国外并不少见。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向来在全球各个分支机构都采用相同的制度,个别酒店甚至不允许直接向制造商提交要求。
在我国,标准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酒店信息化建设。对于外部环境,某些标准设置了行业准入门槛,使得一些具备无条件专业知识的软件公司无法进入。
更重要的是,适当的标准可以为酒店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指导。一位酒店相关管理人员坦言,现在酒店高层对软件的理解程度不同,重视程度也不同。很多酒店管理人员对电脑的应用程度还是到了需要秘书代发邮件的程度,同时从事酒店信息化的人员也是如此。酒店业务缺乏话语权,难以从根本上规划酒店信息化。
范光宇还表示,过去对IT投资只有一个粗略的估计。比如五星级酒店投资6亿元左右,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IT投资占3%到5%左右,但是应该购买哪些硬件和软件呢?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酒店开发商、硬件公司、设计院、总包商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下,酒店信息化建设相对容易处于盲目状态,投资不足、过度投资或无效投资等问题都存在。常见的。可能会出现。
酒店信息化的广阔前景和现有的“瓶颈”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韩铭透露,为促进酒店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中国饭店协会主要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如《酒店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酒店智能化标准》等。目前,前者已完成专家评审阶段,将于今年正式颁布。同时,广泛开展行业信息化建设调研,规范和指导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