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化工园区现状及管理模式解读
2022-09-0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化工企业呈现出各类化工园区集聚发展的趋势。作为经济增长点,化工园区发展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总结了国内化工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化工园区环境管理问题的对策。成功经验,为改善我国化工园区管理现状。 ,为推动化工园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开发经验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现代工业园区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在化工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能源消耗增加、三废增加、选址盲目、监管不力等因素。
不仅导致环境污染负荷增加,而且加剧生态破坏程度,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化工园区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把握化工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措施,促进化工园区科学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国内外化工园区管理模式的经验
1.德国路德维希化学区
路德维希化工园区位于德国莱茵河畔,占地11平方公里7.。是巴斯夫打造的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
园区共有员工20000人3.,其中企业研发人员约占16%。在这个综合生产基地中,工厂相互连接,一个项目或工厂的废料或副产品可以作为下一个项目或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
同时,在路德维希化工区,公用工程和附属设施往往集中建设,统一提供服务,既降低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又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物流,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 .
2.荷兰鹿特丹港化工园区
鹿特丹港化工园区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
作为已进入成熟阶段的综合性化工园区,鹿特丹港化工园区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对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工业园区。
二是积极发展港口物流运输服务,将鹿特丹化工园区港建设成为全球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国际航运枢纽。
三是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港口与城市相结合的国际化城市。
3.上海化学工业区
上海化工园区位于杭州湾北岸。园区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综合循环经济,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为一体,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建设。
化工区循环经济的规模效应主要来自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即能源、工业用水、原材料的集中供应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功能介绍,以及余热、废物的综合回收利用水和废物。通过基础设施共享,可以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和资源回收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我国化工园区现状及问题
1.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化工园区主要分为石化型、精细化工型、城市搬迁型、企业扩张型和资源型五种类型。
石化类化工园区规模普遍较大,以炼油-乙烯装置为龙头,带动一系列下游产业发展。这类化工园区主要包括上海化工园区和南京化工园区。
精细化工园区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工和大宗合成材料领域,如南通经济开发区、泰兴化工园区等。
城市搬迁型化工园区是指将以前分散的化工企业统一搬迁到新的化工园区,如天津开发区化工园区、合肥化工园区等。
企业扩建型化工园区是指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扩建,如齐鲁化工园区。
资源型化工园区往往建在煤炭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如榆林煤基能源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
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沿江及中西部地区,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导向的化工园区逐步发展。
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环保意识的影响,我国化工园区发展水平不平衡。
部分园区在发展之初就确立了合理的产业定位,将园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现已具备较大规模,如上海化工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等。
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园区引进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但由于急于招商引资、盲目选址建设、监管不力等原因,园区的竞争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并不明显。
2.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综合我国化工园区的基本情况和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缺乏系统的一、合理的园区建设规划。
化工园区开发建设之初,一味推进化工园区建设,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在选址、产业定位、规划等方面未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导致园区布局不合理、重复。施工,后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在化工园区建设中,通常是先建设后规划。企业先征地,指定地点,在指定地点建设,造成生产区、生活区、仓储区混合。统一园区建设规划。
第二,进入门槛低,盲目介绍。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一些园区急于引进企业。一些园区忽视项目的技术含量,以环境为代价,将一些污染严重、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的项目引入园区,给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三是环境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环保工作任务的增加、环境管理对象的变化(由单一型向分散型)、环境执法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大部分化工园区难以监管执法。相应的环境管理没有跟上化工园区的发展。
此外,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大了化工园区的监管难度。
第四,环保基础设施落后。
一些小型或新建的化工园区正忙于招商引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一定的规划,但建设速度较慢。一些园区为吸引外资,在未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情况下允许企业投产,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3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管理模式的启示
1.化工园区合理规划
上海化工园区设立前的规划 园区起步之初就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企业重点发展。因此,化工园区的合理规划是对化工园区的保障。有效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手段。
首先要科学选址,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其次,园区的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要符合环保要求,积极推进具有循环经济性质的产业,推动化工园区经济形成产业链。最后,未通过规划环评审查或不符合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企业不得入园。
2.加强基础设施
目前,部分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有效落实环境管理措施。
因此,化工园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园区污水收集管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集中供热系统、集中固废等。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经验,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BOT模式,即基础设施建设不再由政府承担,而是在政府与企业签订鼓励入园协议 企业和其他社会投资主体积极筹集资金建设一定的基础设施,坚持以企业为中心,政府引导和推动的原则。
引入BOT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项目运营效率,还可以减少政企利益纠纷,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3.加强园区服务和监管
提高基层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化工园区环境监管效能,加强环境管理机构建设。环保部门应提前介入园区建设项目。在对园区进行监管时,可以成立专业的环境监管机构,进行实时的现场监管。
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各化工园区还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环保监督和完善环保档案。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上述对先进化工园区管理经验的分析表明,以产业集聚为基础推进产业一体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化工园区项目的引进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引进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
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污染少、能耗低的产品。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或产生含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的项目,一律不得入园。在建设中,要考虑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转载本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作者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古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