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节能降耗效果显着 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陕西节能降耗效果显着 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022-09-16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承担着支持国家能源需求和平衡全省能源消费两大任务。面临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陕西省和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作为具有约束力的硬性目标,在各地、各部门分解实施,纳入目标任务考核,必须保证完成。“十一五”以来,陕西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3.39%,居全国第九位,扭转了“十五”以来万元GDP能耗持续上升的趋势“ 时期; 2007年下降4. 2008年,陕西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92%,超过年度目标1.92个百分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1.281吨标准煤,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十一五”前三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24%,前三年下降63.62% “十一五”总目标的完成率,超过了国家目标的60%。进度目标任务。根据“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未来两年年均减排量应3.98%。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24%,前三年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63.62%完成,超过国家60%的目标。进度目标任务。根据“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未来两年年均减排量应3.98%。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24%,前三年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63.62%完成,超过国家60%的目标。进度目标任务。根据“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未来两年年均减排量应3.98%。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已实现,超过国家60%的目标。进度目标任务。根据“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未来两年年均减排量应3.98%。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已实现,超过国家60%的目标。进度目标任务。根据“十一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任务,未来两年年均减排量应3.98%。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一、陕西省能源消费构成

(一)产业消费结构分析

陕西省不仅是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22935.63万吨标准​​煤,占全国8.的8%。消费总量7219.35万吨标准煤,占全国2.5%,比上年增长8.7%,低于GDP增速年率6.9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6,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陕西省第一产业稳步发展,能源消费增幅4.7%,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与上年持平.

陕西省能源消费占比最大的是高附加值能源消费的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工业能源消耗总量最大。工业一直是陕西省能源消耗最多的工业部门。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节能降耗的有效推进,工业能源消费增量明显回落,占比有所下降。2008年工业能源消费增长7.7%,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7%,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增长11.2%,成为拉动全省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2%,比重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增长最快的是对GDP没有贡献的居民消费,比上年增长13.9%。占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占消费总量的12.4%,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08年,陕西省一、二、第三产业比重为11:56.1:32.9。其中,增加值中能耗最高的二次生产比重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3.3个百分点;而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低于全国7.2个百分点,与2007年相比差距扩大了近10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第三产业比重远低于第二产业比重,陕西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重工业结构是这个时期的特征。二次生产虽然是陕西省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其代价是单位能源消耗强度增大。

(二)消费品种结构分析

从品种上看,煤炭消费比重仍然偏大,占陕西省全部能源消费的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品种优化程度与国家能源结构仍有差距,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量占比26.5%和工业化国家的能源结构进一步占 21.4%。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耗使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投资成本。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要求,

二、节能降耗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一)节能降耗成效显着的有利因素

1、政策引导措施到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深入推进。陕西省采取了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建立淘汰落后产能激励机制等措施。“十一五”前三年,关停84.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占“十一五”计划的76.7%已完成;淘汰落后水泥1113万吨,完成计划13。< @9.1%;焦炭2153万吨,计划完成85%;钢149.1万吨,计划完成50%;铁合金及电石24.66万吨,完成计划164.4%;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综合运用从小到大、产能交易、监管监管等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电力、水泥、能源、化工等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减少。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000吨,计划完成50%;铁合金及电石24.66万吨,完成计划164.4%;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综合运用从小到大、产能交易、监管监管等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电力、水泥、能源、化工等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减少。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000吨,计划完成50%;铁合金及电石24.66万吨,完成计划164.4%;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综合运用从小到大、产能交易、监管监管等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电力、水泥、能源、化工等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减少。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综合运用从小到大、产能交易、监管监管等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电力、水泥、能源、化工等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减少。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综合运用从小到大、产能交易、监管监管等政策、经济、法律等手段,电力、水泥、能源、化工等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减少。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能源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成效显着。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能源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成效显着。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行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

2、高耗能产业增速放缓,结构调整趋势看好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陕西省高耗能行业受到一定影响,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停产或半停产,能源消耗总量减少。但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煤炭开采等低能耗行业受影响较小,增速仍较快。这些都为完成“十一五”前三年节能降耗目标带来了有利条件。2008年陕西省六大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7.73.78亿元,占全省比重 工业增加值由23.63%下降到23.49%。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52亿元,同比增长13%,占GDP的比重为32.9%。

2008年六大高耗能行业中,非金属矿产品行业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石油加工和焦化行业、化工制造行业、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电力和热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四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高耗能行业普遍放缓,可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节能量的增加有利于全年节能目标的实现。

分产品看,焦炭、电石、合成氨、生铁、粗钢、钢材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下降。焦炭产量同比下降12.7%,电石下降9.5%,合成氨下降2.2%,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下降16.4%、21.9%和4.9%。但小麦粉和白酒等轻工产品、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汽车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产品产量继续增长。由于高耗能行业与非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水平存在显着差异,

3、工业企业能源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

工业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着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电力、化工、建材、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90%。2008年除有色金属外,其他行业产值和单耗同比下降,能源转化效率逐步提高,火电转化效率提高0.23个百分点,煤炭增长增加0.52个百分点,炼油增加0.16个百分点。

4、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带动作用显着

西安、榆林、宝鸡等重点用能地区坚持高起点、规模化、长链条发展,狠抓节能管理。2008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下降6.53%和6.29%。,5.96%均超过全省平均降幅,对全省节能降耗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制约节能降耗的因素分析

1、重化工产业结构对节能降耗带来巨大挑战

现阶段,陕西省经济结构以电力、煤化工、石化、有色等高耗能行业资源转换为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产品也对国内和国际市场不可或缺。陕西省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依托这些产业。近年来,随着电力、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高耗能工业项目的不断投产,陕西省重工业结构更加明显。全省能源消费水平给节能降耗的目标带来了巨大挑战。2008年,陕西省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3%,其中电力、黑色金属、非金属等6个高耗能行业增加值。 -金属、化工、有色金属和煤炭仅占全省总量的69.3%。44.规模以上工业的5%,但能耗占77.6%;从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来看,首先,虽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向能源消费迈进,但是,陕西省以资源转换为特征的重工业结构将继续,城镇化步伐将加快。二是服务业占GDP比重下降。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高耗能企业效益下降,影响节能技改项目实施。此外,“十一五”以来,新的电力、化工项目将陆续投产,能源消耗将持续增加,未来节能减排压力将加大。综合来看,当前产业结构和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实特点,

2、高耗能行业投资快速增长

2008年,陕西省6个高耗能产业中,有4个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石油加工焦化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产品行业投资增速为141、6< @7.7、28 和 18.5 个百分点。有色、电力行业投资增速与全国基本持平,分别小幅回落1.2和0.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中有五个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8%,最低的有色行业也比全省高出9%。需要注意的是,投资仍集中在高耗能行业,加剧了高耗能行业的扩张,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3、住宅能耗持续增长

居民能源消费不创造经济价值陕西能耗管理,其增长对GDP能源消费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私家车和农村家电的普及,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增加居民的生活能源消耗。居民生活用能显着增加,同时也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房地产、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的能源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耗大幅增加。居民用能的增加对降低单位GDP能耗有负面影响,

4、高耗能产业复苏将刚性增加能源消费总量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保持增长。在各地扩大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一是一些地方和企业仍有很大的内在冲动,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其次,随着工业经济逐步复苏,高耗能行业将逐步走出去。槽。受全球经济危机、小煤矿关停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陕西省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停产,或在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倒闭。 、有色金属、煤炭、黑色、化工等行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除国家明令关闭的“五小”企业外,随着经济形势好转,相当一部分高耗能企业将恢复生产。能源消费将逐步回升,节能压力依然很大。

5、万元GDP能耗下降各城市不均衡

陕西省各市节能降耗水平不均衡。

“十一五”前三年,仅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四个城市完成了60%以上的节能目标。2009年,西安、铜川、渭南、延安、商洛五市要实现万元GDP能耗降低6%以上,完成进度任务的80%。即使不考虑2009年的进度和任务,这些城市“十一五”后两年的万元GDP能耗也必须每年降低5%以上才能完成远高于“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全省年均下降4.4%。

各城市万元GDP能耗下降不平衡,特别是大部分城市第一个三年目标完成进度不理想,势必对全省“十一五”全面完成产生不利影响“节能降耗目标。

6、陕西省单位产品能耗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陕西省11种主要产品中,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和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9种产品单耗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单位原油加工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4%,吨水泥综合能耗高17.6%,每吨水泥综合能耗高出17.6%。单位油气产量提高16.7%,焦化工艺单位能耗提高12.1%,吨钢综合能耗6.高出 4%,

三、节能潜力分析

虽然陕西省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但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非工业产业节能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如果不采取实质性措施促进其他行业的节能减排,仅依靠工业,很难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既定目标。节能减排。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各项政策措施调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一)推进结构优化调整是节能降耗的主要抓手

加快结构调整,逐步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远低于第二产业。因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终实现节能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已从主要依靠产业驱动和数量扩张转向三产协同和优化升级。

(二)能源密集型产业仍有潜力可挖

高耗能行业节能是工业领域节能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和省政府今年节能降耗目标和要求,抓好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六大高耗能行业和200家重点耗能企业为基础,继续聚焦“一个重点、两个重点”,即重点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这两个关键环节被落后的产能淘汰。从源头上严控“两高”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引进技术水平高、消耗低、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落实力度。铁合金产能4万吨,钢铁产能25万吨。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季度检查报告制度。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落实力度。铁合金产能4万吨,钢铁产能25万吨。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季度检查报告制度。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落实力度。铁合金产能4万吨,钢铁产能25万吨。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季度检查报告制度。

(三)工业以外其他行业的节能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工业是陕西省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始终围绕工业展开。经过三年的努力,节能降耗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但随着节能潜力的不断挖掘,该领域的节能减排难度将越来越大。把工业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其他行业的节能工作也不容忽视。重点抓好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

1、交通运输能耗逐年增加,是能耗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是重点耗能行业。2008年,该产业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4%,但其能耗却占全省第三产业的54.5%。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来看,也是一个能源消耗相对较高的行业。

加强交通领域节能工作。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汽车,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低耗环保汽车,大力推进公共交通油改气工程,降低汽车能耗;加强全省三级以上交通运输企业车辆管理和驾驶员培训,全面提升操作水平和技术水平。

2、指导商业部门和政府机构的节能工作

加强超市、商场节能管理,推广节能灯,严格执行空调温控标准。要求省级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电力和石油消耗是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重中之重。加快在省厅实施照明、空调、电梯等节能系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对过度用电、用油的部门和单位进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