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时代的能效管理体系将大有可为
2022-09-27
随着“工业4.0”、“工业互联”、“智能工厂”等概念的不断普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一路高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其实这里所说的工业4.0、工业互联和智能工厂都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未来,制造业将形成一个大网络,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提高制造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业界预计,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技术可应用于GDP约82万亿美元的行业,可带动GDP增长10万亿至15万亿美元。
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通过和实施以来,能源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市场也在扩大。工业节能市场中,“十一五”期间工业节能产品及设备市场和工业节能服务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2%和48%; “十二五”期间,预计占比分别为45%和55%。可以看出,服务市场在工业节能市场中的占比正在逐步提升。新一轮工业革命是通过自动化软件来管理制造业的能源效率,从而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工业能效管理业务的主要技术核心是对高耗能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建模,并依靠模型分析相应的能耗数据,得到最佳的节能算法,然后在建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为综合和整体工业能效项目设计、工程实施和节能评估。目前,进入中国能效管理业务市场的外资企业已超过20家,其中有施耐德、西门子等典型企业;进入市场的国内企业约有200家,其中起步较早的龙头企业有能科、维特等。
一般能效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能耗分测控管理系统(也被许多专家和厂家称为能源综合管理系统)、节能控制系统和各种在线传感器监视系统。实施能效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智能系统集成来节约和改善现有系统的能耗。目前,能耗分析软件主要是指行业内的能源管理系统(EMS)。
EMS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优化能源管理体系,合理界定能源系统的成本中心。 EMS在系统规划、架构设计、功能配置和应用集成等方面充分体现能源系统的本质管理特征,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配置能源管理要素。预测、能耗评价等技术手段,对能源生产过程和消耗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实时能源平衡管理和监控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归档和管理,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和处理创造条件。历史数据。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再现过程系统的过程映像,使运行管理和调整决策基于可靠的过程信息。调度员可以在能源控制中心直接控制和调整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减少管控环节智慧办公楼能耗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过程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指挥和即时系统调整,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优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