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总工会带动员工提升技能,助力钢铁煤炭企业转型升级——“两都”中的“工匠农场”-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六盘水市总工会带动员工提升技能,助力钢铁煤炭企业转型升级——“两都”中的“工匠农场”

2022-10-12

图片来源网络

贵州六盘水市是我国南方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素有“江南煤都”之称。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都”开始转型升级,主打气候牌和旅游牌,“煤都”正在向“凉都”转变。

2017年以来,六盘水市总工会开展“工匠农场”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带动全市职工和农民工学习掌握技术,有力助力钢铁煤炭转型升级企业、文创企业的孵化培育、小微企业的管理 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经济转型由量向质、由速度向效率、由旧动力向新动力的转变。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来到六盘水,探讨工会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企业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做精产品,做强企业。

“工匠农场”变身“项目部”

六盘水建城已有30多年。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资源开发和能源建设。钢铁、建材、煤炭采选、化工等行业存在一批高耗能、重污染的国有企业。如今,“工匠农场”在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企业综合能耗_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万人总产值综合能耗

(水矿)机械制造分公司曾是我国西南地区煤炭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鼎盛时期员工1100余人。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职工收入减少、流失。目前,水矿只有400多名员工。为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队伍,市总经理与水矿集团工会在机械制造分公司共建“工匠农场”。企业核心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团队,紧跟新技术研发,拓展市场。今天' s机械制造分公司不仅可以满足水矿集团的业务需求,而且可以将市场拓展到周边30多个矿山。2017年实现对外产值3000万元。

在水矿集团大湾煤矿,“工匠农场”成为企业的项目组织,负责牵头解决厂矿的科研技术难题。“我们的‘工匠农场’有人员、有制度、有任务、有考核,一有问题,我们就成立项目部,解决客户问题。” 大湾煤矿“工匠农场”负责人陈萌告诉记者,老国企有很多优秀的工匠,但这些人普遍分散在各个部门,从事专业工作,很少有业务交集。 . “工匠农场”汇聚了工程技术领域的24名优秀员工,

“解决问题后,每一个涉及的员工都会有奖金。” 首钢水钢集团炼钢厂“工匠农场”负责人王万斌告诉记者。目前,水钢集团已在各二级分公司开设了13个“工匠农场”。这些“工匠农场”也变成了“项目部”。每个月,他们都会为参与的员工制定技术创新任务,并协调相关资源。完成技术创新后,将根据个人贡献和职位等级增加相应的奖金。

万人总产值综合能耗_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企业综合能耗

“工匠农场”变身“创客空间”

随着“煤都”加速转型,近年来,六盘水加大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产业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文化创意手段发展创新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业态诞生。同时,六盘水市总工会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提高县(特区、区)、省级经开区、大企业工会服务循环经济、大旅游、大扶贫,并传承民族民间手工艺。其中,“工匠农场”是帮助水城农民绘画产业培育的代表。

1983年水城农民画走出贵州,成为该省文化品牌之一。但在老一辈画家中,大多还是抱着卖画为生、就地取材的心智模式。同时,水城农民画在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民画产业链,加强未来人才储备,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有待完善。

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企业综合能耗_万人总产值综合能耗

2017年6月,六盘水市总找1980年代出生的农民画家、水城总经理徐远洽谈,在其办公室开设了“工匠农场”,面向全县农民画家开放。几个月来,“工匠场”举办了沙龙和比赛,交流绘画技巧。不少画家反映视野开阔,更愿意尝试多元现代的绘画风格。在第21届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上,22位水城农民画家组团参展,部分画作以1万元的高价售出。

“年轻的农民画家希望保持创作独立,工会成立了公益‘工匠农场’,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和交流的平台。” 徐源说,今天的“工匠农场”已经变成了“创客”。空间”。

“工匠农场”助力小微企业创新

万人总产值综合能耗_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_企业综合能耗

在六盘水,记者发现,一些从沿海省份迁往六盘水市的代工工厂,正在打造“工匠农场”,创新生产管理,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盘州市普谷镇搬迁小区一楼,10多名女工正在生产线上忙着生产手机配件。“在整个普谷乡,我有3个这样的‘作坊’,共有工人102人,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 董事长周帧基告诉记者。2014年,他将自己在广东惠州的企业搬回贵州,并将厂房搬到生态移民安置小区,让农民在小区楼下就业。

三个“作坊”平均相隔数十公里,散布在普谷乡的村子里。工人加工的产品通过物流公司直接送到惠州总厂进行组装。“与原来惠州的大厂相比,这个‘分布式车间’的管理成本平均增加了10%,主要是在提高工人技能方面。” 周帧吉说道。

为了尽快把村民培养成技术工人,去年,六盘水市总经理在周家集的企业里设立了“工匠农场”。企业选举工会主席协助生产,理顺管理机制,组织职工赴惠州工厂学习培养生产骨干10余名。现在这些骨干已成为车间的管理人员,稳定了企业的生产。一些女工被迫辞职,因为她们需要照顾孩子。得知消息后,工会帮助公司开办幼儿园,解决了工人的后顾之忧。以前的女工回到了公司。

“工匠农场帮了大忙。” 周帧吉由衷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