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河南省人民医院创新节能管理模式
2022-10-24
数十万平方米的建筑,
超过 100,000 个照明组
数百部电梯、设备、
医院的规模,零和零,总计,
它与能量的持续供应密不可分。
能源是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的“生命之源”,物流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随着患者医疗需求的增加和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低效的能耗管理和高耗能成为许多医院的“痛点”。
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能否“双赢”?它测试了医院能源管理的综合水平。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建筑能耗总承包EMC项目开展节能管理模式创新,被《中国能源报》等媒体聚焦,引起多方关注
河南省人民医院通过实施建筑能耗升级改造和能源监测平台建设
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安全稳定运行的能耗管理效率低下、能耗高的“痛点”;
它开创了中国医院创新物流管理的先河,为推动全国医院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提供了“范例”。
02
瓶颈:能源管理效率低下
对于大型医院来说,管理好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并非易事。
河南省人民医院拥有单体建筑18栋,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
由于建筑物功能布局复杂,采暖、设备用电等能源利用形式复杂多样,对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要求高,部分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全院的能源需求不容小觑。
拿灯
以医院为代表,共有照明灯具15万多件,其中10万盏不是LED灯具。
由于设备相对老化和故障多,仅2018年,照明灯具维修量就达到近14000次,占物流年度维护工作的16%,平均每天约40次。
此外,医院内还有130多部电梯和约200台大型泵电机,总功率超过此。
由于大多数原始电表都不是
智能电表,水泵没有变频或存在变频损坏和功能不足等问题,再加上没有能耗监控平台,导致广泛的用电管理,仅每月电费单就是一笔大支出。
随着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能源管理效率低下、能耗指标高、能源安全压力大、成本支出高等问题,对医院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志强表示:“能源管理是医院工作服务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亟需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开源节流、节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医院建设。如果节能减排做得好,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使有限的资金更有效,进而产生更积极的社会影响。"
医院积极探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合同能源管理首个国家标准编制单位的技术优势,创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使医院能够在零投资、零风险的条件下升级优化能源管理全链条, 并获得稳定的节能环保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01
突破:能源管理模式创新
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应用
模式,其重要思想是通过精细化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利用社会资本降低医院投资成本,并与省级医疗机构实施成本控制等措施有机结合,从而以更专业、更高效的“组合箱”解决能源管理问题。
医院精准围绕“建筑能耗”,制定“整体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实施蒸汽热水供应、空调、照明、供水泵机组等能耗系统、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等整体托管、改造升级。
一系列举措开始发挥力量:
根据新的解决方案,医院将原有的分布式能源站改造成智能集中式能源站,不仅节省了10000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还节省了一半的人工成本。
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节能水泵电机,一举节省了约30%的配电成本。
通过安装节电空调,它不仅确保了过渡季节门诊和手术室等特殊区域的能源供应,而且还将运营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
烟气余热利用的创新实施,使燃气一次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6%以上能耗管理思路,每年节约用气量9万多立方米。
医院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不仅每年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电费,还能节省数十万元的灯具日常更换和维护成本。
此外,通过建立能耗监测平台,医院的用电能源安全和后期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与2018年相比,2019年河南省人民医院能耗总成本下降约10%,这对于省级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来说并不容易。
“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以来,不仅大大改善了我院的整体医疗环境,也大大提高了我院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影响力,使我院成为全国医院创新物流管理模式的典型典范。“医院后勤保障部主任白彦涛说。
“
在2019年,
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筑能耗EMC项目被中国节能协会授予“2019年度合同能源管理优秀示范项目”,国外单位到医院参观超过100次。
作者—中国能源报社宣传部
美国编辑 -梁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