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产融:迈向零碳未来,绿色租赁方兴未艾-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中航产融:迈向零碳未来,绿色租赁方兴未艾

2022-11-04

概括

作为与实体经济深度绑定的金融行业,在双碳战略成为国家战略之际,融资租赁行业不断为发展进程注入“绿色基因”,彰显了租赁行业的担当与担当. 实体经济的双重属性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和脱碳。本文立足于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以实体经济转型为切入点,重点研判绿色发展趋势,洞察中国绿色租赁发展现状。行业,聚焦租赁行业的绿色发展机遇,展望绿色低碳的未来。

进入21世纪,气候治理已成为超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巴黎协定》作为当前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提出“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以内,力争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愿景。摄氏度”。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的一项研究,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必须减少一半,本世纪中叶左右必须实现净零排放. .

为共同解决气候问题,彰显大国担当,中国将低碳发展作为落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提出“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即:

“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风电和风电装机总量和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60年,全面建立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一、重任在肩,责任在先:碳中和背景下租赁业的发展前景

实施“双碳”目标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低碳发展有利于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气候危机的基础上,显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以绿色低碳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竞争力。

当然,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工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高。2021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为22.5%。我国第二产业中,钢铁、水泥等重工业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芜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排,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为57%,远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融资租赁行业将在“双碳”趋势下迎来重要发展阶段。一方面,实现碳中和需要约487亿元的绿色投资。我国绿色租赁发展、项目标准定义、信息披露、行业规范等将随着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绿色租赁能力建设也将加快推进,有望与银行、信托、资本市场、保险、基金、金融科技等领域进行深度联动,推出一系列创新绿色租赁产品。

2、合力同舟共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为租赁业发展带来机遇

立足2022年,租赁行业将迎来过渡期。“30·60”双碳目标将加快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步伐,逐步形成绿色产业链,助力融资租赁企业利用“融资+融资”双重属性,定制化差异化金融产品为设备提供设备。为固定资产提供资金保障,为绿色租赁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以市场化方式激活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当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实体经济迎来重大转型发展时期,为租赁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无数可能。实体经济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趋势一:“民航+绿色低碳”生态推动绿色航空发展

航空运输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产业之一,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许多国家建设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字段。“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国民航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低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民航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航空资源稳步提升;到2035年,中国民航绿色碳循环发展体系趋于完善,交通航空实现碳中和增长,机场二氧化碳排放逐渐进入高峰高原期。我国已成为全球民用航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同时,民航局发布《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将推动民航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高度,提出打造“民航+绿色低碳” ”生态系统,在全球航空排放治理、民航低碳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建设与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力,拓展民航发展绿色路线,形成长长期可持续发展格局。我国已成为全球民用航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同时,民航局发布《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将推动民航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高度,提出打造“民航+绿色低碳” ”生态系统,在全球航空排放治理、民航低碳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建设与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力,拓展民航发展绿色路线,形成长长期可持续发展格局。我国已成为全球民用航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同时,民航局发布《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将推动民航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高度,提出打造“民航+绿色低碳” ”生态系统,在全球航空排放治理、民航低碳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建设与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力,拓展民航发展绿色路线,形成长长期可持续发展格局。

趋势二:航运绿色走廊推动航运业脱碳

国际海事组织已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已敦促所有船舶到2050年实现减排50%的目标。作为东西集装箱三大航线中最大的一条,亚欧航线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 一方面,由于燃料成本低,而且亚欧集装箱航线上中东、澳洲、欧洲等地的很多货主都设定了减排目标,因此这条航线转为具有高度的可行性。绿色走廊;作为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在努力减少碳排放。国内航运公司、港口公司、能源公司均为国有背景,有利于促进利益相关方高度协调、分担成本、共享收益,并为世界建立绿色走廊。样本和基准。

趋势三:经济结构优化激发绿色制造增长潜力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的经济增加值长期占我国GDP的50%以上,造成巨大的高碳排放。排放和能源消耗。在“双碳”背景下,预计到2035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能下降到25%-28%,第三产业比重将上升到60%以上,接近目前制造强国的水平;到2050年,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到2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到70%左右,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持平。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将发生质变,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50年,中国将形成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和绿色制造体系,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力。中国将形成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和绿色制造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力。中国将形成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和绿色制造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力。

趋势四:低碳基建投资成固定资产投资新宠

实体经济低碳转型的根本支撑是绿色低碳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促进能源跨领域综合利用的基础设施。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我国势必大力拓展公共交通系统和自行车、步行等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提高大城市绿色交通共享率,降低需求用于机动车辆旅行;完善“大交通”体系,增加客运量。,货运系统的效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提高现有加油站的便利性,提高新能源交通渗透率。此外,以能耗监测系统、制造机械信息控制平台、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型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实体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赋能。

趋势五: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供给向多元化、清洁的综合能源体系转变

中国能源消费增速逐年放缓。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预计2025年和2030年分别为56亿吨标准煤和60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和战略地位发生变化,能源供给从高碳主导向多元化、清洁的综合能源体系转变。绿氢、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正在中国大地迅速扎根。

趋势六:零碳转型、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零碳转型、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供需格局和商业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催生创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例如,通过整合能源咨询、绿色能源替代、多能互补、投建运营一体化、能效管理、碳资产管理、数字平台等能力,提供一站式智慧能源服务,实现两- 与用户的方式交互和能源生态数据共享;数字科技、互联网企业等非传统能源企业纷纷加入市场,形成了传统能源企业与新兴服务商并存的新商业生态。

三、走远、有为:租赁业加大绿色租赁市场布局

预计未来30年,碳中和将带来487亿元的投资需求,国内金融机构将在碳中和相关金融服务领域发现极为重要的业务增长机会。随着我国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项目的不断落地,融资租赁平台的绿色产业相关业务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行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的推动下,融资租赁同业加快布局绿色租赁市场,从资产负债两方面发力。

在资产方面

业内多家租赁公司积极探索,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公共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聚焦以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垃圾发电、工业污水、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等“循环租金”、“信贷”等差异化产品租金”和“平台租金”;

农银租赁开展农机租赁业务试点,重点探索采棉机、甘蔗收割机、番茄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租赁业务;

中信租赁先后为浙能集团旗下杭州萧山、江苏连云港、安徽芜湖3家子公司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推动企业垃圾发电设备升级改造,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华夏金融租赁形成了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四大板块为核心的绿色租赁体系,研究探索了面向用户的组件、设计、安装、运营等一系列标准化服务体系。维护。户用光伏业务全流程数字化平台;

中建投综合租赁主要从事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累计开发项目近5GW,在建项目超过6GW。它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国家、行业和地方能源行业标准。

在债务方面

融资租赁行业在发行绿色债券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以增强租赁公司持续投资中长期绿色租赁的能力。据统计,

2021年全年发行的1587只租赁债券中,共发行绿色债券99只,发行规模达到642.16亿元,占比8.33%;

同时,为缓解期限错配问题,租赁公司积极尝试拓宽绿色租赁项目的融资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网租赁发行首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以“两年内清洁能源领域融资租赁累计投资额不低于200亿元”为关键业绩指标资本市场,票面利率仅为3.19%,比同期市场中长期债券发行利率低22个基点;

招商租赁成功发行2022年第一期绿色公司债(蓝债),票面利率仅为3.05%,为2020年6月以来融资租赁行业公司债最低利率。

4. 以承诺开始,以执行结束:前景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租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绿色租赁是租赁企业支持绿色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自身高质量转型的必然选择。但在发展绿色租赁业务的过程中,租赁公司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又要修炼内功,在资产管理、风险合规等方面发力,巩固识别和应对能力。风险。

随着新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深入贯彻,从高碳向低碳、从非绿色向绿色的转变将逐步向好。站在绿色租赁发展的快车道上,各大租赁公司应以租赁之力守护绿色温度,顺应租赁趋势,为绿色能源发展注入金融活力和不竭动力。(总管部党委办公室张玉杰)

参考:

1. 德勤,新能源产业:全球能源转型与零碳发展白皮书,2021年9月

2.东方证券,《东方证券ESG双周报第4号》,2022年1月

3.海南绿色金融研究院,《全球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展望》,2022年2月

4. 麦肯锡,建设绿色走廊:航运脱碳的协作方法,2022 年 3 月

5.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课题组,《金融业: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