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毅:能源消耗定额制度是重中之重(二)-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毅:能源消耗定额制度是重中之重(二)

2022-11-10

不能复制美国

《中国投资》:您认为下一步应该重点关注哪一部分?

蒋毅: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节能有两种途径。

一是布局一堆技术,写清楚这栋楼里配置了哪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设备有多先进;使用的绝缘材料有多厚;传热系数低多少;还有很多。似乎争论越多,建筑越节能。

另一个思路是能源消耗数据。因为节能最根本的目标是降低实际能耗,与其说是节能,不如说是实际能耗,一座建筑一年消耗多少能源,这个是最清楚的。后者应该是检验建筑是否节能的唯一标准,这就是用能耗数据说话。

第一思路关注的是使用哪些设施,但使用设施并不意味着真正节省了能源。我们以前的规定倾向于前者。这一次,《规定》渗透了用数据说话的思想,不再强调必须采用什么技术。只要能达到节能标准,任何技术都可以使用。能源消耗明确说明,节约将落到实处。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_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可行的能源消费配额制度。

1999年,我国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标准。其中提到了计算或测量能耗,并根据能耗来评价建筑是否节能。参考美国的经验,上海住宅建筑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的耗电量低于每平方米55.1度电,堪称节能住宅。这是美国专家组和国内专家联合研究的结果,数值也是根据美国相同气候条件下的住宅能耗数据得出的。然而,在上海实际调查了一千户人家后,发现在这1000多个样本中,每平方米基本不超过55.1度,大部分为10-20度。按照这个标准,上海现有的房屋不仅节能,而且比我们节能50%的要求低了一半,已经超过了75%的标准。

显然,以这种方式制定数据是不可取的。一个典型的想法是想法是对的,但是数据没有被识别。

中国城市人均建筑能耗仅为美国的1/7至1/10。如果把美国的数据复制到中国,不是节能,而是追求高能耗。

简单地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通过中国大量的基础数据来获得我们自己的配额标准。

《中国投资》:是什么原因导致中美能源消费配额差异如此之大?建筑节能的发展是否需要与发达国家接轨?

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蒋毅:配额的差距主要是我国消费者追求的舒适度不高造成的。

如果我们把舒适度校正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标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单位建筑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很多。但实际上我们的建筑能耗比他们低很多,这是由于服务水平不同造成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建筑服务水平也应该与发达国家接轨,现在是时候从这个标准来考虑建筑和建筑节能了。

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舒适或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匹敌?统计显示,现在美国人均资源消耗世界10人,欧洲3人,中国人均消耗量与世界基本持平。如果我们也去像美国那样追求舒适的国家,地球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能源消耗。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为中国居民提供服务。

当建筑物提供的服务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再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能源消耗的巨大增加。这是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

能耗定额管理制度_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_员工宿舍能耗管理

如何科学地确定我们所需要的服务水平,满足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又不造成过度的能源消耗,是规划建筑节能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发达国家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比如日本政府办公楼要求夏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8度,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空调的耗电量;欧洲两年前出台的室内环境标准也要求根据夏季室外温度的升高,适当提高室温。.

我国从前年开始,国务院就通知室内空调温度设定在26度。我们的计算表明,如果以 24° 为基准,26° 可以实现一半的节能效果。稍微提高温度会对能耗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测得的能耗相对较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住宅楼大多是分体式空调。如果所有房间始终保持恒温恒湿,上海每平方米55.1度电的标准是正常的,但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方式。

我国人口太多,总量太大,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我们必须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来发展建筑节能。

《中国投资报》:能源消费配额制的实施会给设备和技术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蒋毅:现在我们在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行政命令。中央统一分配资金,你可以随意改变。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行为。一个行业如果不能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就没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如果能严格执行能耗配额制,就可以按照市场机制发展建筑节能。政府再也不用忙着推广各种新技术了,他要做的就是设定一定的价值,严格监管执法程序。同时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凭借最先进的技术,制造商再也不用担心缺乏试点项目。巨大的节能减排需求自然会将用户和制造商联系在一起。这甚至可以防止企业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过程中行贿,因为他们都是在用数据说话,没有低能耗,你的技术就没有市场。这推动了真正的节能技术市场,

技术和资金

《中投》: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在哪些领域需要技术创新?

蒋毅:目前的技术创新应该主要集中在配额制上。可建立建筑能耗基础数据统计系统和建筑能耗数据库,实现能耗分类计量和分类统计;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用电量实时统计系统;住宅和一般建筑用电量统计分析系统;建立建筑能耗数据库和统计分析模型;建立一定范围内、以适当形式的建筑能耗数据定期公开和公示制度。

建设部从去年开始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审计和在线监测系统,开创了先河,为今后的审计监测提供了技术样本,为《条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_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在设备方面,北方地区更看重的是保温和采暖,而保温主要取决于墙体材料和窗户的气密性。供暖系统的技术重点是能够实现家庭调节和合理计量。

要实现建筑节能,一半需要各种技术,另一半是人们日常行为的节能。把定额管理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追求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实现最低能耗。

《中国投资》:您认为建筑节能所涉及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蒋毅: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既有建筑都需要改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科技强行改造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房屋。

如果真正实现了数据化思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该是谁受益,谁买单。之所以目前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热情不高,是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改造后一定会受益。如果国家现在用数据标准来奖惩,应该会大大刺激存量房改造的需求。

对于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住宅能耗标识。公布每家房屋的能耗数据,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耗电大的房屋将因条件差而被淘汰,开发商将不遗余力地提高房屋的节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