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钢铁”赋能助力!钢铁之城迁安布局氢能产业链-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绿色钢铁”赋能助力!钢铁之城迁安布局氢能产业链

2022-12-14

冶金信息网()创建于1997年,是专业从事冶金行业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信息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话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组成!

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依托中科院团队,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提供复杂的多金属矿和固废处理技术及中试平台,为新能源新能源与新材料中科技术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样品分析检测、中试、平台及设备租赁、工艺改进与优化、新产品研发等,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的全方位服务。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链接。

氢能是世界公认的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也是推动能源结构改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钢铁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点行业。两者的结合,无疑有助于“绿色钢铁”的实现!

钢都迁安布局氢能产业链

在氢能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各行各业的进步从未停歇,各地也在逐步调整政策,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氢能产业与各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近期,钢铁重镇迁安凭借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

放眼迁安氢能产业发展,燕钢集团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批2辆49吨氢能重卡成功上市;在唐山中融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焦炉煤气电池燃料氢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计划总投资52亿元、占地600亩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即将开工;年内改扩建加氢站15座,开展氢能源重卡、客车、市政车辆示范运营……

相信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迁安必将加快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从“钢都”到“钢氢都”的转变。同时,迁安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和扶持氢能产业发展:

编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印发《指导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动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鼓励重点企业布局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

设立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氢能相关企业可在租金、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贷款利息支付等方面享受补贴;

统筹项目招商、成果转化、市场应用、安全体系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

推动氢冶金技术在钢铁领域的应用,逐步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培育氢能产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迁安市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经济特色示范城市。

钢企布局氢能

加之在钢铁重镇迁安布局氢能,氢能已成为整个钢铁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多家钢铁企业再次发力布局氢能产业,为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与钢铁产业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荣成集团第四批氢能重卡投入使用

2022年11月8日,荣成集团第四批氢能源重卡投入使用。迄今为止,荣成集团已投入运营60辆氢动力重卡。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荣成集团将投入使用100辆氢能重卡。该项目是天津首个氢能交通示范应用场景。自2021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唐山冶金厂能耗管理系统,累计运输量48万吨,行驶115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8吨。

德龙钢铁集团制氢项目签约

11月6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商务厅、贸促会、国资委协办的2022年河北省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合作对接交流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委、外事办公室工作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作为省六大重点项目之一,龙钢集团焦炉煤气制氢项目顺利签约。近期,集团旗下天铁、龙源威德公司以“三高”标准工作态度全面推进项目工作:“一是高起点谋划;二是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广;三是“高标准实施”,打响氢能产业落地第一枪,全面实施焦炉煤气制氢工程。

辽宁东大氢冶金-零碳钢铁冶金短流程中试基地正式揭牌

11月4日,东北大学神府工业技术研究院生产车间异常忙碌。随着第一批冒着红色火焰的精炼钢锭“新鲜出炉”,标志着东北大学神府工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正式挂牌。同时,辽宁东大氢冶金-零碳钢冶金短流程中试基地正式揭牌。这是神府示范区推动校地合作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又一战略成果。

河钢制氢项目获批

2022年10月,河钢集团(嘉化)制氢项目正式通过政府批复。项目建设规模为每小时3万标准平方米,分三期实施。一期规模为每小时10000标准平方米,已进入建设阶段。河钢产科不断加快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制氢网络,计划到2025年建成不少于10座制氢厂。该项目是河钢产科落实河钢高地布局的具体举措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集群,年产氢气2.1万吨。项目完成后,

山西晋南热轧优质钢材项目开工

10月7日,山西晋南热轧优质钢材项目奠基仪式在宜城优质钢新材料产业园隆重举行。据了解,集团热轧优质钢材项目已被列为山西省2022年重点项目。该项目采用“源网荷储”、氢能冶金、和氢能重卡。按照环保甲级企业标准建设,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安全一流、环保一流、能效一流的全国领先钢化联产示范项目和一流的碳排放。

鞍钢集团氢冶金项目开工

2022年9月27日,鞍钢集团氢冶金项目开工仪式在鞍钢鲅鱼圈钢铁基地举行。据介绍,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绿色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低碳冶金新技术路线的突破,绿色低碳创新对于助力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晋南钢铁首批300辆氢能重卡投产

2022年8月11日,晋南钢铁集团氢能源重卡交付仪式在临汾市曲沃县举行。首批300辆氢能源重卡在晋钢集团投产,助力晋钢绿色发展。这也标志着曲沃县在“氢能”全产业链开发应用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河钢宣钢氢能开发利用工程示范项目开工

2022年5月10日,河钢轩钢举行氢能开发利用工程示范项目开工仪式,标志着全球首个氢冶金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利用富氢气源的氢能利用项目,将成为全球首个新一代低碳氢能示范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的革命性、示范性和关键性步骤。此外,该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事实上,钢铁企业的氢能产业不仅限于今年。早在多年前,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就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除了宝武、河钢等国有企业外,还有建龙、泰钢、日照钢铁等。等民营钢铁企业为氢能在钢铁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地出台氢能政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氢能是“新风口”。作为能源转型和工业脱碳的重要支柱,氢能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各钢铁企业发力的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也纷纷行动起来,不断加快实施各类制氢项目,其中不乏涉及钢铁行业的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

202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制定氢冶金行动计划,加快低碳冶炼技术开发和应用。到2025年,钢铁行业R&D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5%,氢冶金、低碳冶金、清洁炼钢等先进技术取得突破。

上海8个部门

2022年6月,上海市8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工业领域替代应用,以氢气为还原剂开展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高炉富氢冶金和竖炉示范应用。全氢冶金,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实现钢铁行业二氧化碳超低排放和绿色制造。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能源局

2022年8月,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其中明确指出,在行业方面,率先打造氢能冶金示范应用试点,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的典型经验。氢能产业链是山西省“十四五”规划的未来主导产业,也是山西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2022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了

陕西省发改委

2022年8月,陕西省发改委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氢原料升级应用,大力推进氢能升级应用。炼油、冶金、天然气调和等领域的原料,助力能源化工行业减碳升级。支持省级大型企业开展天然气混氢、合成氨绿色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氢气炼钢技术示范,扩大绿色氢气应用场景技术和商业模式验证。

辽宁

2022年8月,辽宁省发布了《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出充分利用辽宁省焦化、氯碱、丙烷、煤化工等工业副产氢资源,重点在大连、鞍山、营口、葫芦岛、朝阳、阜新、盘锦、丹东等城市加快工业副产品生产。氢气提纯及相关技术应用将逐步降低工业副产氢成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工业副产氢产销链。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2年9月,河南省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明确,到2025年,河南省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相关企业100家以上,氢能总产值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其中,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是以创新驱动实现技术突破,二是引进培育并举,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三是适度推进供给体系建设,第四是根据需求拓展应用场景,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11月,湖北省发改委印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氢能在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融合发展。

//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能领域与钢铁产业的合作项目也将得到大力发展。相信在这种影响下,钢铁行业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改变,为钢铁行业走向绿色,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彩视频未完待续

欢迎合作联系小编

冶金信息网()创建于1997年,是专业从事冶金行业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信息系统、产业政策、企业跟踪、热点话题、钢铁标准、数据中心、产品中心、科技文献等功能模块组成!

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依托中科院团队,为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提供复杂的多金属矿和固废处理技术及中试平台,为新能源新能源与新材料中科技术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样品分析检测、中试、平台及设备租赁、工艺改进与优化、新产品研发等,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的全方位服务。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链接。

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与长流程相比,节能近60%,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左右。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预计到“十四五”末,电炉钢在全国的比重可提高到15%左右。随着“双碳”目标工艺的深入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超低排放工作将越来越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支持短流程发展。详情如下:

吉林省:《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研究建立受大气环境容量约束的钢铁、焦化等行业去产能长效机制,逐步压减独立烧结、热轧企业数量。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高废钢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全废电炉工艺。大力支持短流程电炉技术发展。到2025年和2030年,全省短流程炼钢比重分别提高到15%和20%。

四川省:《引领短流程电炉炼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加快推进短流程电炉炼钢转型升级。目标是到2025年短流程电炉炼钢产量达到40%,超低排放转化率达到100%。到2025年,四川省短流程电炉炼钢基本形成企业集群发展先进、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完善、资源支撑能力显着提升、智能数字化水平先进的发展格局,探索出绿色、智能、创新、高效、协同的示范模式,总结了一批新技术、新技术、新标准的实践经验,

上海:《上海市碳峰实施方案》

大力推进钢铁生产技术由长流程向短流程转变,提高废钢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高炉调整,推动“十五五”期间高炉产能逐步向电炉转移年计划”期间,加快发展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电炉。2025年,废钢率力争达到15%以上,到2030年,废钢率提高到30%。

福建省:《关于福建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力争到2025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持续推进工艺结构优化调整。电炉钢产量占全省钢产量的20%以上。全省钢铁工业每年使用废钢资源超过1400万吨。全省现有钢铁冶炼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能效全部达到标杆水平。新建钢铁冶炼项目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和能效标杆水平。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1家。

浙江省:《浙江省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到2025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钢铁冶炼企业数量减少到10家左右,电炉钢产量占40%以上占粗钢总产量的百分比。

山东省:《山东钢铁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短流程炼钢比重达到20%左右,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达到1500吨/人/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的现代结构结构、提质增效、绿色环保、竞争力强。钢铁工业体系。到2025年冶炼企业工业能耗管理系统,钢铁冶炼、压延、深加工和流通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高端精钢比例达到50%,钢材深加工率达到25%左右,钢铁原料中废钢比例达到30%左右。

辽宁省:《辽宁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点产业绿色升级转型。以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广高效精馏系统、高温高压干熄焦、富氧强化熔炼、电熔镁砂生产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利用轻烧氧化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高炉长流程炼钢向电炉短流程炼钢转型发展,推进鞍钢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临钢高炉改造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减碳行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准基准水平超过 30%。

江西省:《江西省碳峰实施方案》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完善废钢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废钢利用产业整合,提高技术和节能环保水平,积极发展全废钢冶炼。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4000万吨,到2030年达到8000万吨。

湖南省:《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推动冶金行业有序调峰。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实施产能置换,严禁违规新增产能。大力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和废钢炼钢,加快建立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广利用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高炉渣废弃物等节能减碳技术热回收和富氧燃烧。积极探索发展氢冶金。加快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完善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加工网络体系。

广西:《广西“十四五”节能减排全面实施方案的通知》

以钢铁、有色、建材、制糖、石化、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广高效精馏系统、高温高压干淬火、富氧强化冶炼等节能技术,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向电炉短流程炼钢转型. 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实施柳州、防城港、贵港、梧州、北海、榆林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城市,加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的监管。到2025年,全区完成6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价监测工作。

精彩视频未完待续

欢迎合作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