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钢铁工业“十四五”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03-27
各省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钢铁工业“十四五”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12 月 1 日
“十四五”河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提升工艺装备、产品水平质量、资源化、节能减排,努力构建现代钢铁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导向,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升级,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绿色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效率。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促进要素充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产品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弱点,推进延伸链补链强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稳步有序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能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生铁产能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粗钢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实现“两减、两减、两个优化”的目标。
两降:钢铁总产能只减不增,炼钢企业只减不增。
二降:污染物排放水平进一步下降,能源消费水平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下降5%以上,能源消费强度下降15%以上,吨钢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优势二:优化产业布局,逐步退出受限工艺装备,向环境承载能力强、资源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的地区集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提升钢材档次。
二、关键任务
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符合条件的现有钢铁冶炼生产厂集聚发展,确实有必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备案管理的意见》选址新址。钢铁冶炼项目》(发改工[2021]594号)。严格钢铁项目准入,科学论证建设项目,完善审批制度,落实决策程序,确保符合产业政策“三线一令”(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规划环评、产能置换、
支持独立热轧企业参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链韧性和集中度。兼并重组工作要立足实际,尊重企业意愿,避免出现生态环境保护、巨额呆坏账、用工用工等问题。
并确保项目顺利有序推进。建设安阳、济源、平顶山、信阳、商丘、周口等6个特色钢铁生产基地,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专业化水平。,到2025年,安阳市生铁产能控制在1400万吨以内,粗钢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形成850万吨优质特钢生产中心安阳基地;支持建设优秀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区域加工中心;支持,建设区域钢铁联合体。商丘、周口等,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专业化水平。,到2025年,安阳市生铁产能控制在1400万吨以内,粗钢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形成850万吨优质特钢生产中心安阳基地;支持建设优秀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区域加工中心;支持,建设区域钢铁联合体。商丘、周口等,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专业化水平。,到2025年,安阳市生铁产能控制在1400万吨以内,粗钢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形成850万吨优质特钢生产中心安阳基地;支持建设优秀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区域加工中心;支持,建设区域钢铁联合体。粗钢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在安阳基地形成850万吨优质特钢生产中心。支持建设优秀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区域加工中心;支持,建设区域钢铁联合体。粗钢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在安阳基地形成850万吨优质特钢生产中心。支持建设优秀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区域加工中心;支持,建设区域钢铁联合体。
(四)推进设备规模化改造。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依法推进受限工艺设备改造升级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等政策,迫使没有竞争力的产能退出(吨)。2023年底前,全省1000立方米以下炼钢生铁高炉将启动退出程序。
建立钢铁制造、能源转化、废弃物消减的绿色环保生产体系。大宗物资优先通过铁路、管道、水路运输,短途连接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25年底前贵阳钢铁厂企业综合能耗管理系统,全省合格钢材将在完成大气污染物有组织和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企业实现大宗物资和产品的清洁运输,提高性能分类实施重污染天气分类管控措施,根据企业污染物排放水平实施绿色调度,将污染影响降到最低。
(六)推动技术转型升级。夯实工业数字化基础,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钢铁行业应用,支持企业实施机等技术改造示范工程行业领先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依托骨干企业培育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平台化交易和服务机制,鼓励企业打造工业大数据和企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产业规模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工程。
加快发展铁基非晶带材及制品、铁基纳米晶带材及制品,扩大其在电子、电器、电力等领域的应用。支持钢铁企业加强与装备、汽车、家电制造等下游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生产,推动钢铁企业向钢铁综合服务商转型。
(八)有序发展短流程炼钢。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钢厂”转型发展短流程炼钢,支持在废钢资源、电价、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采用高炉-转炉长流程 电弧炉短流程炼钢(以下简称“长转短”)企业转型发展,企业内部实施“长转短”建设项目实施差异化产能置换政策支持优势钢铁企业建设大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中心,提高废钢资源回收利用能力,促进废钢回收一体化发展。拆解、加工、分类和配送。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职责。有关省市政府和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全面负责当地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实施本方案。钢铁企业要承担转型发展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省工信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财政厅, 科技系, 应急管理系,市场监管局要根据职责加强监督指导,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协调。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研究制定节能环保、金融、金融、安全生产、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措施。支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要科学论证拟建钢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办理产能置换、项目建设等手续严格按规定进行备案、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进一步畅通监管渠道,严肃查处违反产业政策等要求的违法建设项目,非法增加钢铁产能,生产、销售“带钢” ” 依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违法行为。
以往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