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

2022-02-12

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转6033(国家节能中心)(国家信息中心)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附件: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质检总局

2017 年 9 月 25 日

附录

重点能耗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推进建设工作计划

一、一般要求

(一)准则

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大力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的建设,将加快能源水平的提升。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计量系统,提高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节能减排。强度“双控”目标任务。提高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节能减排工作。强度“双控”目标任务。提高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互联网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提高节能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节能减排工作。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政府共同推动和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协调推进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引导、督促、奖惩等措施,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建设,积极创新机制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制度,建设准入制度,上传监测数据,积极采用在线监测方式,加强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企业能耗监测管理,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应以各地区、各部门、重点用能单位现有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企业能耗监测管理,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协调。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减少投资,防止重复建设,实现数据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增加重点用能单位负担。

统一标准和互联互通。在前期试点验证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基础上,完善系统架构、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应用等标准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监测体系,确保即国家、省、用能单位等各级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三)工作目标

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连接各省(区、市)、相关部门、行业数据共享的监测体系。通过能源消费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政府部门做好能源宏观分析和战略规划,开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形势分析提供及时的保障。 ,实施节能监测,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制定节能标准。精准数据支撑,为统筹能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为重点用能单位加强日常能源监测管理,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源计量评审、节能改造等工作提供支持服务,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建设内容

监测系统采用“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准入系统”的结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数据上传至省级平台,再从省级平台上传至国家平台;省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数据直接上传到国家平台;国家和省级平台实现数据同步和数据交互。根据能耗数据流向,主要有以下建设内容。

(一)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建设

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终端系统部署在重点用能单位内部,由重点用能单位负责建设。主要功能是通过计量仪表、工控系统等对机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将数据上传至省级平台,或直接上传至国家级平台。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必须采取网守、防火墙、隔离等安全措施,确保内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必须具备远程升级维护、一端多传、接收国家和省级平台推送信息和能耗单位自身能源管理所需的功能。

(二)搭建省级平台

省级平台是监测系统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部署在各省(区、市)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上,支持市级平台数据接入。省级平台由省级节能部门、质监部门建设,优先使用政务云等计算资源,符合国家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要求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上传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国家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为省节能主管部门提供支持服务,质监部门和重点耗能单位。原则上,各地区应搭建省级平台。对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重点用能单位监测数据可直接上传至国家平台。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通过国家平台。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市)向国家发改委申请通过国家平台。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市)向国家发改委申请通过国家平台。重点用能单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