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数字化创新指南】上海铁塔与长宁区政府合作,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2022-12-29
作者| 秦铭 (Email: ), 甄子 (Email: )
编辑| 施雅琼 (Email: )
**
36氪To B产业群推出新版块《大型企业数字化创新指南》。 我们每天都会汇总各行业大公司数字化创新业务的主要新闻。
9月14日,请查看大公司数字化创新行业日报:
上海中心大厦携手长宁区政府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今天,上海中心大厦与长宁区政府签署了《“十四五”期间共同推进长宁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和数据联动。 共同把握人民城市生命体征,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范式。
在助力长宁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上海中心将重点在长宁区重点商圈、重点商圈、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和投资保障,确保区内重大项目无缝对接、无线同步。根据开发进度进行覆盖,实现开放信号明朗之日。 通信保障方面,上海铁塔圆满完成了进博会、两会、疫情、建党100周年期间区域通信保障任务,确保了全区通信安全稳定运行。通信基础设施。 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方面,依托公司核心站点资源能力,上海中心大厦先后在长宁来福士T2塔、地下室等站点部署了分布式存储和托管服务。 同时,结合推进“多极融合、综合利用”,积极推动规模大、通信功率保障能力完备的基站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构建开放共享平台,更加有效地打造“智慧长宁”服务。
→《上海中心大厦与长宁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水务局与华为合作打造水数字化场景
近日,深圳市水务局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成果在水务行业的应用,全面提升水务数字化水平深圳的水管理。
以水务业务场景应用为重点,今年年底前重点打造四大业务场景,包括:“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水利工程建设、涉水工程全过程数字化监管、以工单系统为核心环节的水利设施运维数字化管理、串联关系支撑污水收集处理协同管理与河段水质之间的关系。
要主动对标国家智慧水利顶层设计规划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深圳智慧水务建设的整体应用架构,分批推出水务数字化产品。重点推进,今年年底前完成数字化治理基础技术标准1.0版制定,基本实现重要水利工程设施资产“一目一码”数字化表达。
→《深圳市水务局与华为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兆芯科技与华熙生物全链路数字化深度合作
据悉,华熙生物定义了产品的唯一数字身份,实施了产品全链路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品牌保护、质量追溯、数字编码、数字渠道、数字营销、数据洞察等功能。的产品。
具体来说,通过智能包装的整合,以产品为入口,精准触达消费者,进行企业品牌市场教育和二次营销; 用一物一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原材料、加工、生产、仓储、流通、营销、溯源分析等环节应用,支持各环节子系统有效整合,加速企业信息化升级; 将新系统与企业原有系统对接,实现原辅材料信息互通,实现企业对加工工艺节点信息的管理和维护; 对原有包装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喷码软件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生产阶段的自动化程度; 基于全链路数据节点的海量数据沉淀,PDS产品的数字化分析模块为华熙生物的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兆鑫科技x华熙生物全链路数字化深度合作案例》
上海长宁将实施“3320”战略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今天,《长宁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发布。 行动计划很明确。 长宁区将着力实施“3320”数字化战略,依托“3区3带20个数字化专项工程”,积极推动“数字红利”全民共享,开创“数字长宁”新局面。 “三区”立足目标层级,着力把长宁建设成为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数字生活示范引领区、数字治理最佳体验区; “三带”立足形态层面,重点建设长宁区东部数字科技创新集聚区、中部数字应用场景集聚区和集聚区; “20个数字专项”立足项目层面,围绕促进经济数字化、数字生活和治理数字化转型,开展20个数字专项行动。
→《未来三年上海长宁数字化转型实施“3320”战略》
北森推出“智能人力+”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北森近期推出了“智能人力+”一体化HR SaaS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流程、管理、人才、体验等一体化维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力解决方案”。场景能力”的行业。
在用人场景中智慧能耗管理系统,可以在招聘需求中联动组织管理、人员配备、职级体系,从源头上进行管控,统一人才标准。 例如,在填写招聘需求时,HR可以轻松查看所需职位和部门设置,灵活调整所需人数。 在入职场景中,利用快速入职,一方面HR可以在线管理offer,收集入职信息,利用流程高效协调相关部门的入职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多场景电子签名等功能的应用,让员工当天只需用手机扫一扫报表即可自行完成,带来高效便捷的体验。 离职场景下,离职员工将直接进入企业人才库,企业可以持续跟踪人才,盘活人才库。
→《北森推出“智能人力+”解决方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华智智能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助力能源化工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华智智能为企业客户打造了企业智能能源管理平台。 具体来说,一方面,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水、电、热等关键能源介质进行自动采集、计算、存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能源分析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预测,进而实现能耗和能耗的实时监控。 智能对标、环境排放监测、异常监测分析报警,帮助制造企业实时、全面、集中地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耗和设备运行状态。 另一方面,以能源工厂模型为基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能源模型和能源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能源负荷预测、能源平衡分析、能效评价与预测分析、能源成本分析与管理,并提供大数据定制。 报表,精准监控能耗数据,月度专业分析报告,实现能源精准管控,实时优化。
此外,针对复杂的工业制造现场和企业中不同的用户角色,华智智能从用户侧提供了三种能源管理路径。 生产现场设有可视化能源监控看板,包括分类、分项、班次、区域、工序、工段、产品单耗等,帮助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各项分析,指导生产。 为企业高层提供数字化驾驶舱,分析展示各类能源数据,支持数据钻取联动,助力企业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 面向企业移动办公人员,提供移动APP,共享智慧能源监控系统的实时画面数据、趋势曲线分析、智能溯源、统计报表等资源。
→《华智智能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源化工数字化转型新范式》
本报讯(记者 张新平)记者今日从市建交委获悉,上海市将全面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基础性作用在节能改造和运营管理方面。 目前,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已初步形成。 到2015年,建成覆盖本市国家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
据测算,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强度是普通公共建筑的2-3倍陕西公共能耗管理系统,是居住建筑(居住建筑)的5倍左右。 因此,加强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是国家和本市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市对200多座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监测,对450多座公共建筑进行了能源审计,对近300座政府办公建筑和1000多座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统计。 ,了解本市公共建筑能耗水平和能耗特征。
按照相关规划,该市将加快建立“全市统一、分级管理、互联互通”的建筑能源监测体系。 建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能耗分计量装置安装联网。
目前,全市公共建筑能耗统一监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其中,市级平台已初步形成,具备能耗统计、综合评价、对标分析、行业监测、配额标注等功能,负责对全市各领域建筑能耗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城市,实时监控能源消耗状况; 全市17个区县逐步建设区级平台,具备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能耗监测能力。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效评价、监测预警功能,为区县管理部门提供能耗状况监测分析; 国家机关办公楼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实时监测、节能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