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能源独立终于尘埃落定30亿人民币(图)-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华为数字能源独立终于尘埃落定30亿人民币(图)

2023-01-03

华为的数字能源自主权终于尘埃落定。 6月7日,华为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亿元,法定代表人胡厚昆。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数字能源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在线计量技术研发; 新兴能源技术的研发; 能源回收系统的研发; 机电耦合系统的研发; 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等。股东资料显示,该公司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那么,新成立的华为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在哪些方面发展?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全球16强逆变器企业中,非上市企业仅有2家,行业龙头——华为就是其中之一。 如下所示。

6月7日,华为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未来华为数字或将独立上市。

华为的逆变器业务正是该公司的子公司业务。 在刚刚结束的SNEC光伏大会上,华为员工已经佩戴了印有华为数字能源的徽章。

在刚刚结束的SNEC展会上,华为数字总裁侯金龙介绍,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是碳中和的关键。 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与产业伙伴一起推动能源革命,让人们用上稳定、清洁、更经济的能源。

华为数字的主要业务包括:在线电能计量技术的研发; 能源在线监测技术的研发; 电力工业高效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能量回收系统的研发; 机电耦合系统研发;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的研发; 软件开发 ; 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运营效率评估服务; 节能管理服务;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 电力电子元件制造; 光伏设备及组件制造; ; 新能源汽车电器配件销售; 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销售; 充电桩销售; 新能源汽车置换设施的销售; 通讯器材销售; 人工智能硬件销售; 先进电力电子器件的销售; 设备销售; 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 电池销售; 集装箱销售; 软件销售。

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围绕以下六个方向,着力持续创新和开放合作:

1、继续将领先的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融合能量流和信息流华为公司有能耗管理系统吗,实现“比特管瓦”,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公司有能耗管理系统吗_a公司共有80多个岗位,有管理类_华为绩效管理是哪个公司做的

2、建设以风光储为主力的清洁能源发电体系,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真正结合,多能互补,将使新能源从增量主力发电走向全网存量主力发电,从而带动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3、在能源侧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全面电气化,关键是要解决当前消费者的快充、里程焦虑、安全顾虑等焦虑问题。 华为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打造集极简、安全可靠、卓越体验为一体的“光、储、充”一体化、“人-车-桩-路-网”一体化充电的智能电动解决方案和开关解决方案。 电网解决方案。

4.随着数字世界的快速发展,ICT基础设施将面临更高的能耗挑战。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将达到9500亿千瓦时,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3%; 到2025年全球站点能耗将达到6600亿千瓦时,约占世界总用电量的3%~2%。 华为将聚焦零碳站点和零碳数据中心,打造零碳、高效、智能的绿色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5、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分布在“源、网、荷”的各种场景中,发挥“蓄水池”和“电网稳压器”的作用。 华为认为,要打造极其安全和经济的智能储能系统,通过云端BMS( )对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管理尤为关键。

6、构建能源云,提供“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实现“风能、太阳能发电、储能、充电、工业和建筑节能、站点和数据中心节能、配电等场景智能化管理,打通能源“送用”数据,服务全球能源客户。

据悉,今年以来,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动作频频。 此次成立新公司,或将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近日,某通信行业论坛消息:在信通院主办的“千兆光网络助推数字经济新增长”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到,目前5G网络利用率不到3 %。 湖北某市一位员工提供了更详细的数据,“当地5G布点比例在5%左右,长沙不到10%。”

此外,在同一论坛上,疑似运营商的一名员工发帖称,“某南方省份某运营商要求员工每天使用5G网络充值10G流量,不足10G的无法充值。”达标,达标率低的要通报全公司通报批评。” ”。

这一幕尤为神奇:一方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5G建设热潮,四大运营商都在投入5G建设。 另一方面,5G网络被用户冷落,使用率极低。 自有员工空交通。 结合5G早期“扑朔迷离”的表现,运营商为了节省电费,往往刚建完5G基站就断电,这不禁让人不禁疑惑:5G到底怎么了? 5G是一项先进技术吗?

我谈谈我的观点。

先说技术。 确实,从目前的5G网络技术来看,与4G相比似乎并没有多少突破和本质升级。 它的底层技术和工作原理还是一样的。 从单纯的通信技术来看,创新性确实略显不足。

但是,从2G,到3G,再到4G,移动通信技术代代相传、升级,并不是说那一代的技术完全脱离了原有的技术范式,彻底改变了通信原理。 没有例外。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5G对用户体验速率(平均0.1-1G)、端到端低时延(1ms)、移动性(500Km/H)和连接密度(每平方一百万公里),这些性能在4G上是做不到的。

可能有人会说,速率容量这个指标,4G也可以通过载波聚合来实现。 然而,要达到如此高的速率容量,需要在现有载频上增加多少块,现有频段能否满足要求? 会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扩展需求大,干扰等问题如何解决,设备是否支持扩展等等,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估计做一两个站很容易,但是大规模的不太现实。

有人会建议频谱不要这么大,我可以用其他高频段来实现。 可以实现,但需要增加新设备,不同频段的覆盖范围不同,需要重新规划。 仅仅为了增加产能就投入如此大的资金是最不可取的。

如此低的端到端延迟对于现有的 4G 网络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使用新模块也是如此。 机动性方面,现在可以做到350Km/H,但是通化的质量和速度都不高。

通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_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工业中央空调水系统能耗统计方法

4G做不到,5G网络可以。 这是进步。 有了这个结果,我们建设5G网络是值得的。 推动社会和科技进步不能考虑太多,应该从国家层面来考虑。

还有人说,5G耗电怎么办? 如此严重的耗电量将对其大规模建设部署带来严峻考验。 财力雄厚的运营商可能会被5G电费拖累。 单从功耗过大的问题,就可以断言5G算不上什么先进技术。

事实上,虽然我们从很多报道和分析数据中看到,5G基站的功耗绝对值在增加,但都忽略了5G能效比远高于4G这一事实。 简单来说,在相同功耗下,5G传输的信息容量将是4G的数十倍,每比特数据的功耗将大大降低。

举个直观的例子,在5G基站下,每1度电可以下载5000多部超清电影。 4G时代,同样的电量只能下载不到200部手机。

让我们谈谈应用程序。

不少人质疑,5G商用已经一年多,5G网络建设规模已经超过70万站。 然而,5G网络还没有成熟的大规模应用,更谈不上改变世界的杀手级应用。 基于这一点,可以推断,5G根本没有太大的市场需求。 这种技术进步是一种“伪进步”。 甚至有人将5G比作注定破产的新“铱星计划”。

毋庸置疑,5G网络不仅是为普通用户上网、打电话、看视频,还为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VR/AR、智能家居、海量物联网等行业提供服务. 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运营商刚开始建设5G基站时,5G标准才完成第一阶段标准(R15)冻结。 R15标准是5G的基础版本,只解决了5G三大场景中的增强宽带场景(eMBB)。 因此,不少运营商甚至以NSA的方式建设5G,就是为了达到更快的网速。

去年7月,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正式冻结R16标准,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完成。 R16标准部署了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场景(uRLLC)和海量机器通信场景(mMTC),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对于控制、远程医疗等特殊行业,海量连接,即海量物联网,可以促进垂直行业整合。 R16标准完成后,物联网相关行业无疑将迎来加速发展的良机,众多行业应用将应运而生。

整体来看,2020年运营商5G 2B商用亮点满满——

工业中央空调水系统能耗统计方法_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通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

一是5G 2B明显提速。 一季度,5G 2B商用合同不在少数。 从二季度到四季度,合同数量快速增长。 据一些媒体报道,商业合同总数已超过1000份。

二是行业信心有所提升。 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我们逐渐对网络能力能否满足行业客户的要求有了信心。 可以说,基于国内的频谱条件和网络能力,5G至少可以满足85%的2B场景需求。

但客观来看,运营商在UC深度、价值量化、生态建设、端到端成本管控、商业模式协同、交付运维能力、内部组织流程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都是大型企业项目,勉强可以承受。

如果缺口不及时填补,未来2B将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这些问题就会爆发,延缓5G 2B的进程。 说重一点,会让企业失去耐心,让经营者失去信心。 5G 2B之后,可能进入黑暗期。

应该这样做吗? 企业、集成商、ISV/IHV、运营商、云服务商、设备商,在这些角色中,运营商是最关键的一环。 5G 2B是从WAN到LAN,从外网到内网,从ICT到OT的过程。 这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性变化。 运营商适应了这种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建立了相应的能力,这个行业才能走下去,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经过2020年一年的实践,总体来看,市场对5G 2B的信心更加坚定。 这种信心主要来自三点:

第一,在一些行业确实找到了有价值的场景,5G是最适合这些场景的技术。 比如钢铁领域,钢铁自动化改造,一条生产线改造一年可以增产1亿,起重机行业也对5G有很强的需求,不仅可以提高效率,也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 这些都是真正的价值场景。 又如港口领域轮胎吊的远程控制。 5G相比之前使用的波导、WIFI等技术优势明显,等等。

二是确认5G的能力,知道什么能做通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什么不能做。 例如,5G能力足以应对95%的远程控制场景。 比如广泛应用于3C家电制造的PLC需要云化,5G也可以满足85%的场景。 例如,5G在维护合同中满足了95%以上的网络可用性要求。 当然,也有一些场景是5G无法满足的,比如汽车制造中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钢铁领域的高炉转炉控制等。由此可见,5G并不是2B的唯一解决方案,而是它可以成为最重要的解决方案。

三是看积极的商业模式,比如美的、香钢、海螺等项目。 很明显,企业受益了,运营商、设备商、ISV/IHV、集成商也赚到了钱。 接下来,正如开篇所述,运营商在UC发展、价值量化、生态建设、E2E成本管控、商业模式协同、交付运维能力、内部流程、组织调整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相信5G 2B要真正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只要运营商和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继续努力解决问题,胜利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注:部分内容引用自忘忧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