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103家国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
2023-01-19
2009年全国重点耗能企业约103家
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报告
鲁政字[2010]19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能耗监测系统定额管理,各直属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各高校:
根据《国务院批复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评价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8]36号)及省政府与企业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省节能办会同有关部门对103家企业进行了调研 对国家重点耗能企业2009年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报国家发改委赞同。 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2009年共有97家国家重点耗能企业参与考核,6家企业因兼并、破产、停产等原因未参与考核。 参与考核的企业中,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有96家,占98.97%,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有1家,占1.03%。 “一五”节能目标的138%。 其中,68家企业“十一五”节能超额完成,占70.1%; 完成80%-100%的企业28家,占比28.87%; 完成度低于30%的企业1家,占比1.03%。
2、节能措施的实施情况
2009年,国家重点耗能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开展能源审计、能源能效对标、节能监测、宣传培训等,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节能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加强。 各企业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节能例会制度等形式安排部署节能工作任务,及时了解节能工作进展情况。 各企业均设立或指定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聘请具有节能知识和经验的能源管理人员。 大多数企业还在各分公司和生产车间设置了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形成了公司、分厂、车间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二)逐步落实节能考核奖惩制度。 各企业将节能目标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经济计划。 不少企业修订了节能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节能目标分解,进一步完善了管理程序,进一步深化了节能奖惩制度。 多数企业将节能指标转化为过程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降低指标,通过签订责任书、承包合同等方式,在企业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层层落实节能目标。 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并作为公司内部评优、奖优的内容之一并惩罚坏人。
(三)节能技术进步深入开展。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节能投入坚定不移,把节能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35家企业设立节能研发基金5亿元,推动了一批关键节能技术的突破。 83家企业设立节能技改专项资金45.5亿元。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节能74.3万吨标准煤。 一些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逐步落实节能法规。 依法开展节能工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和省高耗能产品能耗限值标准,自觉接受监督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大部分企业制定了主要耗能设备能耗定额管理制度,确定了定额标准,并定期组织检查; 新建、改、扩建项目按照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进行设计,按要求编制节能专章,按规定执行。 能效评估审查。
(五)节能管理扎实推进。 加强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管理,每季度报送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报告,按要求报送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多数企业丰富了车间和班组能源统计,制定了管理办法,完善了统计报表。 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规定维护计量器具,定期检定校准,将能源计量与企业能源管理和各项考核挂钩。 定期组织宣传培训,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取得了认证。
从考核情况看,节能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节能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少数企业未落实重点用能设备能耗定额管理制度,新建、改扩建项目未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相关规定。 二是节能投入不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研发重视不够,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节能技改投入不足。 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的能源管理人员业务不精通,素质不高。
三、评估结果
通过对全国重点耗能企业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综合评分,97家企业中有58家超额完成,占59.8%; 完成35项,占36.08%; 3家企业基本完工,占比3.09%; 不完全级1家,占比1.03%。
4. 后续步骤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决胜之年。 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着力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能源——节能目标,全面落实节能预警调控机制,严控“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严格节能执法监督,全力推进“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开展节能工作。
(一)加快转型结构调整步伐。 着眼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源头管控,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扩张,严格控制区域能源消费增长。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计划。 加快实施高端、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全面实施节能预警控制预案。 从上半年全省和各市情况看,能耗指标完成情况与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要按月监测重点用能企业能耗、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指标,加强监测分析,掌握趋势变化. 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企业进行调控,提高监管水平,增加监管企业数量,延长监管时间。
(三)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进一步加大节能资金投入,以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转化、循环经济和太阳能应用为重点,实施一批节能潜力大、效果好、见效快的重点节能工程结果。 组织高效照明、太阳能、电机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进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扩大节能产品推广应用范围。 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降耗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信贷支持。
(四)不断加强节能监管。 落实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能源经理制试点,培养一批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升节能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组织开展节能专项督查,严肃查处能源消耗过大等节能违法行为。 完善地方节能标准体系,围绕企业节能管理、节能技术产品等领域制定一批地方节能标准。
(五)着力完善节能市场机制。 着力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导技术研发、装备生产、投融资机构等单位加大节能技术服务投入,加快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新产品。 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为企业节能改造提供综合服务,降低企业节能技术应用成本和风险。
附件:2009年103家国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表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0 年 8 月 12 日
8月19-20日,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文,省能源局副局长郑良辉分别约谈了15个地市节能主管部门。同志。 省能源局新能源与节能司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采访指出,能源消费双控是国家战略,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消费双控作出重要指示和论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消耗双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部署。 今年上半年,我省能源消费强度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与全年下降3.08个百分点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我省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均为一级预警。 上半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河源、梅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5个城市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这是一级警告。 剩余四个月时间,有关地市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能源消费双控不利局面,严控新“两高”工程,加大违法用能整治力度项目和能源消耗削减,确保完成年度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目标。
采访中强调,今年我省能源消费双控形势严峻。 全省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遏制“两高”工程盲目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广东企业能耗管理系统,从政治上抓好落实,确保完成今年能耗双重控制任务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河源、梅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15个城市的节能部门负责同志分别表态,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规严格查处未通过节能审查和超耗能生产的“两高”企业,进一步加强节能技改,确保今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