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严峻
2023-01-25
近期,国家加大能源消费双控政策力度,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体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监督和考核。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从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9省(区),云南、陕西、江苏等省份能源消费强度年均未下降同比有所增加,10个省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幅度未达到进度要求。 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各地能源消费管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限电有序用电政策相继出台。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机制方案》,为“能源消费双控”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指标设置和分解实施机制,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
中国电力网(微信公众号:)注意到,文件发布后,不少业绩预警的地区开始通过停产、限电等方式控制能耗,力争完成年度目标。 其中,云南省发改委9月11日发文,要求工业硅、黄磷减产90%,水泥减产80%以上。 江苏还启动了2021年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节能专项督查行动,涉及石化、化工、煤化工、焦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煤电、纺织、造纸、酿酒等行业。 受此影响,江苏部分纯碱企业开工率下降20%,部分钢铝企业停产。
同时,浙江发文要求加强重点用能领域结构调整,严控石化、钢铁、化工等行业产能规模,推动纺织印染等行业产能退出印染、化纤、造纸、橡塑制品、电镀等,减轻对化石能源的影响。 高度依赖。
广东发改委发文指出,围绕钢铁、化工、有色金属、水泥、玻璃等“两高”行业,开展玻璃、有色金属、暂停化工项目,确保完成今年能源消费双控目标,特别是能源消费。 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以下是近期各省市出台的双控政策:
江苏
今年以来,江苏省节能形势严峻,能源消费不降反升。 江苏部分地区暂定实施停电15天,从9月15日0时开始,全市统一部署供电部门做好停电服务工作。 通知要求拉动用电:工业拉动、生活用电储备、维修用电、保障负荷。 半个月统一检修,办公室空调停用,路灯管控减半。 江苏省纺织、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也受到能源消费“双控”的影响。 目前,江苏37座水泥熟料窑中有14座已关停。
山东省
近日,山东日照市发改委、国网日照供电公司发布《关于有序用电的紧急提示通知》称,受电力、煤炭供需矛盾加剧和高温影响受天气影响,山东电网供电能力大幅下降,供电缺口较大,电力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枣庄市能源局下发《关于配合有序用电工作的通知》,称近期山东省电力供应出现短缺。 为维护正常用电秩序,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可靠供电,应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障的原则。
9月12日淄博厂每天16:00-20:00停电,9月15日改为16:00-24:00停电。 9月18日,淄博产区限电政策再次升级,限电时间为当日上午7:30至24:00。
广东省
广东电网公司发布通知:根据区政府批复的有序用电方案,9月16日起实施每周“两开五停”五级有序用电方案。高峰日,安全负荷保持在总负荷的15%以下。 交错高峰时间为7:00至23:00。
陕西省
9月13日,陕西省榆林市发改委印发《关于确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新建“两高工程”不得投产。 基本产量限制为60%。 其他“两高”企业纷纷落实降低生产线运行负荷、停运矿热炉、限产等措施,确保9月份限产50%。 据统计,陕西榆林电解铝产能60万吨,按降压50%计算,开工能力将下降30万吨。 监管时间:2021年9月-2021年12月。
云南省
9月11日,云南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坚决做好能源消费双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重点行业生产管控,包括确保绿色铝企业月均产量9-12月不高于8月。 若按现行政策执行,以8月云南省电解铝产量23.6万吨折算计算,云南省电解铝开工产能仍为278万吨,全年合计为322万吨。吨。
青海省
8月20日,青海省部分电解铝企业接到西宁国网的停电预警通知,其中提到,由于今年黄河上游来水偏少,火力发电出力机组不足,外接电源吃紧,造成西宁电网电力供需矛盾。 不平衡,提醒企业提前做好有序用电准备。 目前重庆电力能耗管理系统招标,具体停电时间和方案尚未通知。 目前,青海省电解铝总产能为283万吨/年,其中西宁市电解铝产能为231万吨/年,除开办的青海海源绿能铝业有限公司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月25日,新疆昌吉州发改委发布《关于严格控制电解铝产能的提示函》,明确指出:昌吉州合规电解铝产能305万吨,其中:东方希望80万吨、神火80万吨、奇亚80万吨、嘉润40万吨、天龙矿业25万吨。 据今年1-7月电解铝调度数据显示,1-7月,昌吉州电解铝总产量为185.11万吨。 按照达标生产要求,8月起,区内5家企业月产量合计不得超过23.8万吨。 吨。
内蒙古自治区
8月31日,内蒙古发文:《关于2021年8月内蒙古电网有序用电分解指标报告》指出,2021年内蒙古电网电量平衡形势仍较为严峻,且权力差距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而且,建议在8-12月有序使用电压限载。 截至2021年8月,受双控能耗和碳减排政策影响,内蒙古电解铝产能减少41.7万吨/年,且无复产迹象。 此前,内蒙古曾发文严格控制企业停电时间,电价涨幅不得超过10%。
贵州省
9月10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2021年贵州省有序用电方案》。 为保障当地电网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将全省电力缺口划分为红利、橙黄、蓝蓝四个等级。 预先警告。 出现不同级别的预警,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 在全省电力供应出现缺口时,需要启动实施有序用电的,应当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电网企业响应预警响应等级和有序用电序列表,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关企业错峰避峰生产。 贵州5家电解铝厂位居其中,总建成产能136万吨,总开工产能130万吨,占全国开工产能的3.36%。 贵州省出台的规划与其他省份不同。 不是因能源消耗双重控制而进行的限电限产,而是基于电力资源可能短缺的预警措施。
广西自治区
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8月20日发文,各用电工商企业要结合自身生产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序用电计划,积极用电期间非高峰期和非高峰期。 通过错峰生产和错峰生产,充分利用周末和夜间安排生产,力争错峰生产不减产,最大限度减少电力短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广西工信厅还向各辖区电网下发了关于加强节电工作的通知,电网企业向企业下达了限产要求,要求辖区内电解铝企业从九月份开始每月用电。 在1-6月月均用电负荷的基础上,一直削减负荷35%。
青海省
发布停电预警,停电范围不断扩大。
宁夏自治区
高耗能企业停产限产1个月。
四川
暂停非必要的生产、照明和办公负荷。
河南省
部分加工企业停电三周以上。
重庆
8 月初,一些工厂因停电而停产。
万元GDP能耗下降13% 广东谋“美丽转型”
南方日报2006.03.0809:19
万元GDP能耗下降13% 广东谋“美丽转型”
黄花花昨日在京谈构建节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作为在“转型”重要时期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坚定决心的体现之一,广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硬目标:人均能源消耗下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13%,今年将降低3个百分点。
对于拥有超2万亿GDP庞大基数的耗能大省广东来说,实现这一刚性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对于总体目标的实现更为关键。
“能源是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能源产出小省,90%以上必须依赖外省和外地转移。” 意识到广东面临的挑战,黄华华省长代表昨天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广东在这方面的部署思路。
“治本”之道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广东,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推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但已经逼近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 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黄华华最先讲的,也是强调最多的。
政府在其中应该做什么? 黄华华指出,要通过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产业规划,引导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基于这一预测,广东省政府可能会在价格、税收等方面出台针对能源消费的措施。
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黄华华说,“下一步要大力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目前,粤澳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进展顺利。 随着今年6月项目投产,370万吨澳大利亚天然气将供应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和香港千家万户。 此外,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一大批骨干供电和清洁能源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管理
淘汰小型燃煤机组,重点监测用能大户
“就拿发电机组来说,3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能耗差别很大。” 在谈到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时,黄华华向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持续发电30万千瓦,耗煤量是100万千瓦机组的3倍。” 黄华华介绍,“也就是说,同样一吨煤,100万千瓦机组的发电量是30万千瓦,是它的3倍!”
“因此,广东将继续逐步淘汰小型燃煤机组,并安装更多的大型机组电厂。”
黄华华还表示,下一步要加强对用能大户的管理,重点监测。 “督促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淘汰一些与产业结构不适应的耗能大户。”
节省方式
居民每天可节电1200万度
“除了在工业层面大力降低能耗外,还要号召全社会节约用电、节约用煤。”
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说明,广东每天节电1200万度以上并非不可能。
“现在全省用电户超过1200万户,每户每天节约用电1千瓦时,每天节约用电超过1200万度电。” 黄花花说道。 他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目前使用大量家用电器,有必要让节电意识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黄花花指出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省电的动作。 “比如夏天,空调的温度按规定不能低于26度;而彩电,如果直接关掉遥控器,一直关着电源,就要多花钱。”一个月15度电!”
除了城市用电需求大,黄华华还指出,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沼气要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广。 “我在韶关考察时了解到,一个农民养三头猪,就能解决一年的做饭、烧水、照明问题。”
“今年我们要大力宣传韶关的做法。”
特约记者 满庆 徐林 胡健 郭珊
亮点扫描
转型在进行,“DNA”在进化
“九五”末,广东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0.8%,“十五”末提高到11.9%。 五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奋起直追,大家的GDP都在增长。 “我们一个在增加,但有30个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广东GDP占全国的比重还是增加了1.1个百分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曾用“DNA”的精彩理论分析过这种情况:“所以,这个GDP就像广东省的DNA经济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的经济发展。这说明我们近年来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的协调发展,科技的进步,产品的质量。 ,品牌效益,我们取得了成效!不仅总量扩大了,效益也提高了!这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结果。分析这个' DNA' 可以做一篇博士论文。”
总量在扩大,效益在提升,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广东“十五”DNA已经亮点频现——转型在进行,“DNA”正在进化。
大
2000年和2001年,广东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储蓄在全国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去年,两项指标均刷新为2万亿,四年“增长”一倍。 2000年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1.9%,高于2000年的10.8%。堪称更大。
快点
“十一五”期间,广东经济平均增速达到13%,比“九五”期间提高2个百分点。 高速增长使广东在四年内完成了五年计划。 调用它更快。
更富有
从人均GDP看,2000年广东的指标是1552美元,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门槛; 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2882美元,逼近300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近五年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短短五年时间,广东从小康水平迈入小康水平,珠三角进入富裕阶段。 可以称得上是有钱人了。
更高
2000年,我省三大产业之比为9.2:46.5:44.3。 2005年,这一比例调整为6.3:49.5:44.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产业升级趋势日益明显。 可以称得上更高。
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工业重载化趋势。
较重
轻重工业增加值比由2000年的48:52变为2005年的44:56,重工业增加值比提高4个百分点。 堪称重中之重。
更大、更快、更丰富、更高、更重。 新世纪头五年,广东率先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经济增长由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 “经济发展在质变基础上实现了量变。‘十一五’今年开局,广东的“DNA”不断进化。
徐琳胡健邓宏辉
南北链接
广东转型有先发优势
北京VS广东
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央要求“迈出实质性步伐”,因此今年也被称为“转型年”。 广东在改革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在这场转型的硝烟中,广东乃至中国将如何应对一系列改革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南北双方的两位专家,进行了一次过渡对话。
转型不限于经济领域
记者:学界有人把今年称为“转型年”。 高老师怎么看呢?
高尚全: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还没有结束。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们转型的主攻方向仍然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去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现在要转变为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我们现在的市场化还不够。 不仅商品和劳动力要市场化,资本、土地等要素也要市场化。
记者:在您看来,转型和改革有什么区别?
高尚全:经济转型可以分为体制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型。 体制转轨本身就是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离不开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要更加关注贫困群众的利益。
记者:任总如何看待转型与改革的关系?
任剑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然是必要的,但不仅在这方面,还要强调整体改革方式的转变。 必须从经济领域改革转向全面改革。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必然的。 我们当前的高成本、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但在这方面,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式调整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结合。 必须突破传统思维。
记者:去年曾被称为“改革年”,但去年学术界对改革也有一些争议。 高老师怎么看呢?
高尚全:我们要分析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我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对改革有不同的看法。 有争论和重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和未来。 中国的改革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前进的。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争论,有没有重复,而是改革能不能坚持下去。 我认为,总的来说,中国之所以在过去28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与改革是分不开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 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改革是重点
记者:“十一五”时期,我国向科学发展转变的关键是什么?
高尚全:我认为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攻坚阶段,困难重重。 比如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制度改革、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等。要解决这些困难,离不开行政体制改革。管理系统。 因为这次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这样才能保证向科学发展转变。
任建涛:过去我们的资源和能源分配都是受行政命令影响的。 甚至经济改革也总是由政府推动。 我认为,新阶段应该是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努力,解决经济转型中最深层次的矛盾。
记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高尚全:转变政府职能。 将过去的监管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正确看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记者:您如何看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高尚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非常重要,我认为核心环节在于自主创新。 我们很难靠数量增长。 别人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我们只留下微薄的加工费用于加工出口。 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唯一的出路就是靠自主创新。 还要自主创业,自主创牌,品牌品牌。 创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创品牌是目的。
任剑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很复杂。 不能简单地从提高技术的角度考虑,必须与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相匹配。 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很多条件,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否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比如我们的城市和产业发展了,反哺农民才是标题的应有之义。 社会发展要逐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用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高尚全:去年我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不是社会争论的焦点。 真正的焦点在于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所造成的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推进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任剑涛:当然,公共产品的缺失一定要履行政府的责任,但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用计划来解决问题,也不要超越市场的规律。 我们强调公平,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在法治空间内运作。 没有这个宏观背景,如果你忙着建这个建那个,你就会矫枉过正。
广东转型的先发优势一一盘点
记者:作为全国改革最早的地区,广东的转型与其他地区的转型有何不同?
高尚全:广东市场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积累了很多经验。 要发挥体制优势,以更大决心全面推进改革。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自主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任剑涛: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成熟,有改革先行的优势。 改革28年,广东积累了最丰富的改革经验,应该有更好的战略部署和战略眼光。 这不仅关系到广东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中国的纵深发展。 为国家战略转型提供经验。 这是第一层。
第二,广东有物质优势。 我们不仅把财富储存在人民手中,而且公共财力也比较雄厚,承受结构转型的能力远胜于其他地区。 所以我们可以争取出路。
三是广东传统包袱少,拼搏探索的氛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比如我们的人大制度一直在创新,率先建立听证制度等等。
第四,广东积极改革与广东区位有关。 香港克服社会弊病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迅速分享。
本报特约记者 周虎城 李景瑞 陶大品 郭山
Rep Hot 说
高耗能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社会迫切需要转向科学轨道的今天,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还是专业领域的学者,都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感兴趣。 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实行公示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代表委员纷纷建议,降低能耗要落实到各行各业。
陈勇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降耗要求
据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介绍,数据显示,我国万元GDP能耗为3~11是发达国家的几倍,单位GDP环境成本居世界前列。 它不能抵消资源投入总量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为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2006年起实行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促进各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效率。
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促进各地区节能降耗,节能降耗要进一步落实到各行业。 陈勇提出,在落实降低GDP能耗要求的同时,要结合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节约能源法》提出具体要求。 例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装备行业目前都需要降低能耗。 但一些环保、能效要求高的行业,与用能大户的节能降耗要求不尽相同。
罗东源
花大价钱扭转高能耗局面
“对于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韶钢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罗东元这样认为。 作为一名高级技师,罗东元对钢铁行业的节能降耗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多年来一直以‘地大物博’自居,这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同时也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很多地区和安装大量高耗能设备的被动局面。” 罗东源说道。 ,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大量资金。
对广东来说,下一步应该是发展更多的低能耗产业,比如IT和信息产业。 对于高耗能行业,罗东元表示,国家要通过宏观调控加大监管力度。 以钢铁行业为例。 国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后,各地随即展开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根本没有考虑高耗能行业对资源的压力。 “直到国内外铁矿石价格飙升,他们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巨大压力。”
罗东元认为,对于大型高耗能企业集团来说,在实力更强、集中监管的情况下,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吴敬琏
减少消费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目标尚未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行政指标打压,“效果不会伟大的。”
对此,吴敬琏认为广东建筑能耗管理系统价格,要特别注意的是,先进制造不是简单的加工装备,而是延伸到服务的两端。 价值链包括很多服务内容,从科学研究到品牌营销和金融服务。 . “不仅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有条件的也要发展高知识服务业,比如现代金融。”
徐临满清贵妃郭珊
关联
从数字过渡
能源储量:广东省是能源资源十分匮乏的省份。 人均常规能源储量不足30吨标准煤,不到全国人均储量的1/20。 所需能源90%以上从外省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解决。
消费情况:广东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 1980年至2004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从156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5090万吨标准煤,增长了两倍多,是全国同期的4倍。 超过一倍。 2004年,全省综合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15.2%,用电量增长17.5%,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横向比较:2005年,广东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部分省份。 在此背景下,“十一五”期间,广东有一个约束性的目标需要实现。 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3%以上。
图片:
广东LNG项目深圳建设现场 何俊社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家体改委原副主任
任建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