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城市集群资源之争恐将愈演愈烈!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3-02-01
炒股可以看看金麒麟分析师的研究报告。 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在商机!
一方面,各大数据中心都在加速投资,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数据中心协同集约化管理。 在供需双向作用下,核心城市群对数据中心资源的争夺或将加剧。
一线城市供应紧张
优客德青浦数据中心一期工程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青肇高速附近,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建成投产; 距离其不到3公里的腾讯青浦数据中心,已经是腾讯覆盖全国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之一……数据中心相关企业大力扩产,但在绿色集约化政策引导下,一线城市资源日趋紧缺,严格管理能耗指标已成大势所趋。
2020年,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统筹全市工业能耗指标,适当倾斜具有重要功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增加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的数量。 今年年初,上海市经信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的通知》,要求2019年11月批复的6个项目2021年3月底前建成交付; 2020年6月获批的12个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交付。 挂牌项目包括优客德青浦数据中心、网宿科技嘉定云计算数据产业园、光环新网嘉定绿色云计算基地二期项目、数据港与上海电气闵行混合云园项目、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一期工程中心和数据中心综合体等
优客得董事长季新华表示:“目前,上海的数据中心资源还很匮乏。” 以优凯青浦数据中心为例,这是公司首个自建的大型数据中心,一期可容纳3000个机柜。 满足自用,为混合云开发做准备。 根据规划,UKD将按照行业最高标准在园区建设三座新一代高效节能绿色数据中心,将PUE控制在1.3以下。
PUE全称Power Usage ,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数据中心节能指标。 数据中心消耗的全部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越接近1,数据中心的绿色等级越高。
“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基础设施集成的格局,实现结构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数据中心将集约化、规模化,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利用率明显提高。” 这在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其中PUE已成为数据中心能源管理的关键指标。
多家数据中心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一线城市周边的数据中心供应仍然供不应求,优先向对低时延要求高的客户提供金融、人工智能和游戏等服务。 随着能源使用指标越来越稀缺,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行业领导者争相筹集稀缺资源
从新基建概念的火热,到互联网巨头的千亿加码,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推进。
2020年,阿里云宣布三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随后,腾讯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金的投资目标上调至5年5000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必争之地。
数据中心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巨头正在大力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但短期内核心地段仍需要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的支持。 随着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相继出台数据中心建设相关能耗限制政策,各地纷纷明确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PUE值标准。 可分配的能耗指标不足,也可能影响新建数据中心的审批速度,让在建的“有牌照”的数据中心更加“难得一见”。
日前,光环新网在某机构的调查中披露,北京市中心已禁止新建数据中心,中心城区的机房正逐渐成为稀缺资源。 而公司在北京及上海周边地区新建的机房,在整体规模和建设标准上都具有优势。 中心城区的机房,所以近几年机柜的销售价格一直比较稳定。 据悉,公司在房山、嘉定、燕郊等地的项目已与部分客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目前,光环新网在全国拥有40万平方米的自建数据中心。 IDC在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业务布局已初步完成。 未来,公司的发展重心仍将集中在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
巨头背书的数据中心营收已经在财报中有所体现。 得益于自建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奥飞数据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11%至53.48%。数据港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52亿元,同比增长17.05%; 实现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8.07%。 2020年前三季度光环新网实现营收39.73亿元,同比增长14.98%; 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15.06%。
通过REITs融资试水
作为快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资本在线在今年1月宣布,拟增资不超过10.32亿元,用于综合云服务平台升级项目和弹性裸金属平台建设项目。 光环新网公告,拟增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投资建设北京房山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 奥飞数据全资子公司广州奥融拟投资17.5亿元建设奥飞数据数字智慧产业园项目。
除了私募融资增加项目投资外,上市公司还尝试通过REITs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光环新网近日公告,拟利用其全资二级子公司北京中金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并运营的中金云网数据中心申报发行公募REITs。 上述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数据中心外包服务费收入,主要客户包括国有及股份制大中型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
公司表示,将有效利用发行REITs获得的资金,加快新基建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其他高增长数据中心,提高获取外部增长数据中心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市场分享。 同时,基于已形成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平台,公司未来或将继续向公募REITs平台注入其他优质数据中心资产,实现轻重资产的分离与平衡,提升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
动辄上亿的投资背后,是巨头大订单的保障。 以绑定阿里巴巴为大客户、谋求数字中心业务转型的龙宇燃料为例。 其子公司北京金汉网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与阿里云签署了《数据中心机房合作协议》,预计合同总金额为22亿元。 另一个例子是奥飞数据。 继2020年与阿里巴巴就锁定华南数据中心资源签署合作备忘录后,2021年1月,公司又与阿里云签署了具体协议。 双方约定,5年合同期满后,如无异议嘉定能耗管理系统厂家报价,可自动续签至8年。 又如科华数据(原科华恒盛),2020年7月与腾讯云签署《腾讯定制化数据中心合作协议》,约定在腾讯云自有园区数据中心建设中,部分区域由科华恒盛管理盛建交付机房,提供10年IDC机房服务,服务期内预计总金额11.7亿元。
业内人士坦言,REITs为数据中心后续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或成为个体数据中心的新融资模式。 此外,私募基金和资本也开始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预计未来3年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可能增加约1.4万亿元。
扫描二维码领取开户福利!
新浪声明:本新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 新浪网刊登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浙江酒店能耗管理系统开发,是经济大省争先恐后的“压舱石”。
11月2日,浙江举行稳定提升全省金融工具质量重大项目启动会。 省委书记、省长同时出席“讲台”。
在奋力冲刺四季度的当下,这个重大项目的密集开工有何背景和意义?
01 “盖影”一幕
重大项目集约开工一直是浙江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2016年以来,浙江每年都举办两大项目集中开工。 这不仅是发令枪,为全省营造稳定提质的发展氛围和动力; 也是一把火,通过示范带动效应,点燃各地抢项目的热情。
不同的是,今年浙江在1月和6月举办了两次集中开工。 举办这样的“加法”,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1月5日,浙江举行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投资总额高居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首,成为新年“第一笔投资” ;
6月28日,全省促进经济稳中提质重大工程暨三门核电二期工程开工仪式举行,其中过半数投向基础设施项目。
单从时间节点来看,今年两次集中创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追赶早。
除了早起工作,还求增量,是什么原因?
“三重压力”叠加“两个变量”。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稳定经济的关键变量。
目前,另外两节车厢的消费和出口都相当“困难”——
受疫情影响,中国消费增速三季度终于“转正”,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见效。 消费市场在慢慢“回暖”,但仍难掩消费需求低迷的事实;
再看出口,前三季度浙江进出口同比增长17.6%,居全国第三位。 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长期订单减少,出口生产转移担忧……
相比之下,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的最佳选择是投资。 这也是浙江“破例”再次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原因。
此外,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抓紧抓紧抓紧国家政策窗口期,有利于加快项目申报、开工、投产。
02 金融工具
观察本次密集开工,特别之处在于,除了会议名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之外,还多了一个“金融工具”二字。
为什么我们需要添加“金融工具”?
扩大有效投资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关键是要解决投资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确保财政支出力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资。
今年财政部下达资金“早”,这也是浙江早早集中开工的原因之一。
随后,在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仍需夯实的情况下,中央加快出台各项促进基础投资的增量政策——
6月29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到“确定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开发性金融工具”;
8月24日,又出台了19项后续政策,其中第一条就是“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指标3000亿元以上”。
究竟什么是政策制定金融工具?
该货币具有明显的“准财政”特征,既不会提高财政赤字率,也不会造成货币发行过多,能够有效刺激投资需求,缓解地方政府当前的支出压力。
从这次集中开局可以看出,浙江正在抓住难得的机遇,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放力度,向经济大省倾斜。 用好这些金融工具,可以快速解决基建项目资金问题,为众多基建项目提供支持。 按加速键。
勇进军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共为浙江167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654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我省高度重视金融工具收购工作,实施专班推进,省市县高效协同,成效显着。”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总投资58亿元的西咸大塘加固工程,是今年新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资额最大的工程。
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当时已申报10亿元专项债券,并在一个月内完成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的发行。 财务压力。
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带动下,前三季度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03 基础设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现代基础设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本次集中开工的方向。 浙江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和全省现代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细看11个设区市的代表性开办项目,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物流等基础设施项目占据绝对多数。 事实上,这符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特点,侧重于“关爱”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期限较长。
“政策开发金融工具,让浙江推动了一批多年来一直想做却没有完成的重大项目落地。”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这就是人们期盼的六横桥。
作为舟山群岛中仅次于舟山本岛和岱山岛的第三大岛,六横其实就在宁波船山半岛几公里外的海域中。
趁着当前基建投资加大、稳增长之势,借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此次六横大桥二期工程终于开工建设,不仅解决了六横岛老百姓的出行问题,还开辟了一个永州通道临海的空间。
总投资320亿元的甬慈(城郊)铁路项目也备受关注。
“7个地铁站、6个高架站……我们一直在关注这条铁路,按照规划,2026年底将建成通车,当然,我们希望越早越好。”完成,更好。”
慈溪市一位基层干部表示,该项目拉近了宁波市区与慈溪的距离,对于慈溪这个县城“老大哥”来说意义重大。
此外,苏湖城际铁路(南浔至长兴段)途经南通、绍兴柯诸高速公路项目、台州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等湖州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也提上日程。 .
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岗位多,是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的重要举措。 现在在金融工具的支持下,因无法获得资本金而造成的堵塞已经得到快速突破,促进了项目的早日开工。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装备改造,四季度要形成更多实体工作量。
72个项目总投资4538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浙江正在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体力劳动量,推动经济有效向好、数量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