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新:无锡制造基地的五大战略举措(图)-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范永新:无锡制造基地的五大战略举措(图)

2023-02-04

作者|

编辑| 沙漠阴影

新视讯6月25日报道,在英飞凌无锡工厂内,露天停车棚的屋顶上,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 这不是给汽车遮阳,而是无锡工厂获得清洁能源的途径之一。

为减少碳排放,建设绿色工厂,英飞凌制定了2020年“约束性减排目标”无锡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成为首家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半导体企业。

近日,新视等媒体参观了英飞凌无锡工厂,并与英飞凌科技副总裁、英飞凌无锡制造、研发、测试技术与创新部负责人范永新进行了交流。 范永新分享了这家国际半导体巨头无锡制造基地在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和追求零缺陷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这些经验对其他制造工厂也有参考价值。

一、制定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五项战略措施

与赛普拉斯合并后,英飞凌已成为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之一,在汽车电子、电源管理与驱动系统、传感器系统、安全互连系统、无线组合、以及差异化存储经过。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和安全IC领域,英飞凌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英飞凌在全球拥有前端和后端工厂。 其中晶圆制造的前端工厂约占1/3,其余为后端工厂。 超过一半的后端工厂位于亚太地区。

1995年成立的无锡工厂是典型的“后端”工厂,主要做封装测试。

目前,无锡工厂拥有 1,300 多名员工。 是英飞凌在大中华区最大的制造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IGBT制造中心之一。 主要生产分立器件、智能卡芯片、功率半导体等产品。

范永新表示,英飞凌计划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9年减少70%,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五项碳中和战略措施。

此前,英飞凌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英飞凌的资源利用效率远高于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平均水平; 在晶圆生产方面,英飞凌生产每平方厘米晶圆的功耗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47%。 %,用水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 29%,垃圾产生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 56%。

2、降低用电量,使用清洁能源

由于半导体制造恒温、恒湿、无尘的特殊环境要求,以及关键制造工序的电力需求,英飞凌无锡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消耗。

根据世界能源研究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对2020年碳足迹的分析,英飞凌无锡工厂占电力消耗碳排放量的97%。 相当一部分电力消耗在电力设备、空调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建设绿色工厂,英飞凌无锡工厂主要围绕涵盖产品周期的五个重点领域:低碳制造设计、能效提升、直接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利用。

无锡工厂布局为建筑风格,相对可用面积不多。 所有可用区域都配备了光伏发电系统。 范永新透露,截至目前,工厂办公用电中有28%是光伏驱动的,未来他们还会继续研发新的节能方式。

目前,无锡工厂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早在2015年,工厂就已达到碳排放峰值,2020年碳排放量将比2015年减少27%。

工厂还实现了包装材料100%回收利用,余热循环热水处理系统100%利用,可用面积100%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无锡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_小企业工业能耗指标_能耗管理平台

根据中国船级社质量评估机构2021年的数据,英飞凌无锡工厂的绿色表现位居半导体行业前5%。

3. 用自己的产品助力高效能源链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挑战,英飞凌走的是一条两条平行的路。 一方面减少自身碳排放,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产品助力高效能源链,从发电、输配电到储能。 从用能到用能,为全产业链提供节能解决方案。

在能量产生和储存方面,英飞凌拥有1B/2B IGBT功率模块和SSO8功率器件,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发电、储能和快速充电。

1B/2B组件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系统成本,有助于实现灵活的电网设计,还可以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提高电池的发电效率,确保电网稳定性。

在能源利用方面,英飞凌的IGBT功率模块和分立器件产品可以减少能量转换和分配中的损耗,实现高效节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驱动、数据中心、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

1B/2B模块已在英飞凌无锡工厂投入量产,产能还在不断扩大。 1A/2A模块也准备量产。

同时,英飞凌还推出了一款用于电动汽车的双面散热IGBT模块,可以将电池的直流电转化为驱动电机的交流电,将制动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为电池供电充电,而且其中的损耗很低,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英飞凌无锡工厂希望通过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减排战略和项目,与相关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可持续的生态价值。

4.建设智能工厂,实施工业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是英飞凌物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英飞凌也在研发工业4.0所需的核心器件和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英飞凌可以提供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先进的传感能力、跨应用控制和高效的电源管理,这些对于实现工业 4.0 非常重要。

此外,英飞凌将涵盖生产、供应链和技术开发全过程的数字化作为实现工业4.0的目标之一。

自2013年以来,英飞凌无锡通过自主研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了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显着提升了运营绩效。

系统可对人、机、料、法、环五大关键生产要素进行智能控制,利用无纸化、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高速度和质量.

例如英飞凌无锡将生产周期缩短了50%; 生产效率提高11%,无需额外投资新设备; 实现制造要素和产品工艺参数100%可追溯; 自动化程度达到80%; 基于MES的系统减少了50%的过程和人为错误。

范永新透露,无锡工厂目前还没有完全自动化,更多的是搬运环节。 他们开始做物料搬运的工作。 他们会在MES系统的调度下使用AGV( )自动将产品从一个工位移动到下一个工位。 送到下一站。

除了IT设施、算法等,无锡工厂还有一个庞大的工厂集成团队,更多地开发一些用于工厂运营的软件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英飞凌无锡也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于今年被评为“无锡智慧工厂”。

无锡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价格_能耗管理平台_小企业工业能耗指标

英飞凌一直秉承“与供应商和商业伙伴合作”的三角模式,与他们分享“智能工厂、工业4.0”的管理理念、应用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时向他们学习。 取长补短。

范永新还谈到了英飞凌无锡的工业4.0蓝图。

说到“工业4.0”,其实就是万物互联,而联网涉及到安全问题。

尤其是像英飞凌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尤为重要。 联网后如何预防甚至降低风险? 这是必须严格监控的事情。

对此,英飞凌无锡采用了一套安全解决方案,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物品识别、权限控制和通信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满足安全要求的智能卡芯片正是无锡工厂的主打产品之一。 这些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支付、娱乐、政府身份识别、个人识别、物品识别、通讯等诸多场景。

5、每生产10亿个器件,不良品数量小于3个

从产品来看,英飞凌凭借其品质领先实现了差异化竞争,并承诺在功能、可靠性、交付、产量和成本等方面实现零缺陷。

“零缺陷”最早是由汽车电子提出的。 不过,无锡工厂并没有区别对待消费电子、工业等非汽车电子用户,而是以同样的最高标准进行生产。

英飞凌已通过多项质量标准认证,包括 、 、 、 、 等多项国际标准认证,确保全面稳定运行符合系统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去年,英飞凌每生产10亿个器件,缺陷器件数量低于3个,树立了全球半导体质量标杆。

要知道在很多行业中,缺陷率还是以“百万分之缺陷数”来衡量的。

此外,无锡工厂还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来避免缺陷。 比如半导体后道包装中的“塌丝”,过去需要几十名员​​工进行检查,但几年前,无锡工厂开始使用智能自动识别系统,大大节省了人力,保证了产品质量更有效。

在设备方面,英飞凌不断升级改造,淘汰老旧设备,引进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确保产品品质。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无锡工厂开创了“卓越品质3-2-1”的管理模式。 一个核心、两个支柱、三个基石,持续稳定一直是其运营工厂的指导思想。

在坚持“零缺陷”的努力下,英飞凌无锡于2020年4月荣获“2019年度无锡市市长质量奖”,这是无锡历史上唯一一家外资企业,也是首家获此殊荣的外资企业。

结论:长期收益将大于成本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社会所有利益相关方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英飞凌以“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环保”为使命,并将其贯彻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

总的来说,英飞凌无锡致力于建设绿色工厂,以创新的半导体产品推动可持续发展,并承诺碳中和,​​不断减少自身的碳排放; 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智能工厂建设,不断追求零缺陷。

范永新认为,虽然这些措施会带来初期成本投入的增加,但通过技术和设计的升级,从长远来看,收益将大于成本。

他还表示,英飞凌及时发现了铁芯短缺问题。 为此,2021财年的总投资从之前计划的14亿欧元增加到16亿欧元,而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300mm晶圆厂的开工日期也提前到了本财年的第四季度。 菲拉赫工厂全面投产后,每年将能够为 2500 万辆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生产功率半导体。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数字化和电气化加速融合,正在积聚无限可能。 新基建的到来将进一步增加各行业对电力的需求。 配电设备作为“匠心之本”,是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能源基础。 因此,相关配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变得更加重要。

近日,全球能效管理及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在创新峰会长沙站期间举办了配电设备智能制造峰会。 在互动交流中,施耐德电气充分展示了其专业化、智能化、高性价比的配电设备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并致力于持续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电力设备智能化升级。

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_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江西施耐德能耗管理系统

如今,基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在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负责电能生产、传输、转换、分配和使用的配电设备也朝着高安全性迈进。 ——终端化、智能化方向。 演进,从而在设备控制、运维等方面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效率。这一趋势也为配电设备制造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该市场包括三大类30多个细分行业:电源、能源生产和工业过程设备。

作为配电设备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洞察行业应用需求,基于涵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能源等各个环节的架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储能到用电为防爆设备、数据中心设备、铁路机车车辆、专业配电设备等行业应用提供新能源设备实时控制、可靠运行、高效运维保驾护航,让精准研开发、安全可靠、成本优化和高效运行可以融入配电设备应用的整个环节,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

同时,施耐德电气依托高可靠性关键元器件的互联互通和开放灵活的系统,打造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实践智慧,奠定差异化市场优势的基础江西施耐德能耗管理系统,全面满足整个生活用户需求周期,实现高可靠系统全效价值整合,高效运维,高品牌认知价值。

江西施耐德能耗管理系统_员工宿舍能耗管理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配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施耐德电气构建了从研发、服务到运维的生态联盟。 通过国际装备制造经验分享、持续的商业模式改进和产业生态建设,支撑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提升,携手合作伙伴,在研发、服务、品牌等方面持续赋能更多行业的OEM客户。

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低压事业部张帆表示:“新基建的到来为众多行业创造了新机遇,配电设备作为新基建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会再次迎来市场红利。加服务,全面提升配电设备制造商和终端客户应对升级挑战的能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用智能和可靠性赋能配电设备,共创智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