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节能转型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助推绿色发展(组图)-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开启节能转型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助推绿色发展(组图)

2023-02-14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业快速发展,总产值和合同能源管理投资持续攀升。 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对我国完成“十三五”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得到广泛认可。

开启节能改造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促进绿色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全新的节能新机制,不仅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需要,也顺应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为节能服务业发展带来机遇。 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对我国完成“十三五”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应该得到广泛认可。

【温故知新】互利共赢的节能新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型节能机制和新型商业模式。 是指依托该机制运作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项目和节能目标。 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投资和合理收益。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 双方在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按一定比例分享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 其本质是以降低的能源成本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让用户利用未来的节能效益升级厂房和设备,降低当前的运营成本。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解决企业在实施节能项目中遇到的技术和方案选择、项目融资难、管理风险等问题,形成节能项目效益保障机制,降低成本和风险可以降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创造互利共赢,将环保、生态等众多产业的绿色价值转化为实际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四种基本类型:保证节能付费型; 节能利益共享型; 能源成本托管型; 能源管理服务类型。 目前,节能利益共享项目仍是主流,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 节能保费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能源成本托管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

【对策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市场机制

1997年,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工程”,在北京、辽宁、山东建立示范节能服务公司,拉开了节能减排的序幕。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引入与推广三大示范节能服务企业能效投入逐年稳步增长。 一期工程实施节能项目475个,二期工程共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山东能耗管理系统定制公司,取得了较大的节能、温室气体减排等环境效益。

2003年12月,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组织——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行业委员会(EMCA)注册成立,项目贷款担保实施机构——中经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服务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他们提高节能项目的融资能力和信用度。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业快速发展,总产值和合同能源管理投资持续攀升。 到“十二五”末,全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总数达到5426家,比“十一五”末增长近6倍。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合同能源管理投资3710.72亿元,形成年节能量1.2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亿吨。

我国节能服务企业业务领域主要为电机系统和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 但与此同时,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法律体系方面,市场化的节能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和建立,缺乏强制性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缺乏行业准入标准、节能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权威评价标准等,极易导致不规范经营和恶性竞争。

同时,融资渠道不畅。 由于我国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尚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是凭借技术优势成立,普遍规模小、注册资本低、银行信用等级低,贷款难度大.

此外,企业知名度和知名度较低。 一方面,客户不认可节能服务公司的承诺,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担心客户能否按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收益。

为推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例如,政府采取措施拓宽节能服务企业融资渠道,形成市场机制,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可落实贷款担保机制,国家和各省可安排相应的节能专项资金,并给予税收优惠等。同时,督促和鼓励事业单位关注和落实节能改造措施适用于节能建筑或用能大户。

规范市场,实现节能服务主体多元化。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制定节能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等方面严格审核资质; 跟踪调查。 此外,建立节能效果评价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优势: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旨在通过能效管理平台采集能源数据和数据分析,实施管理和节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能效管理和节能改造服务,提高企业单位能效,节约能源成本的企业。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企业带来长期的节能效果和增值效益。

1、风电系统优先采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燃气发电为主要稳定能源,提供全绿色能源;

2、系统有效降低输电损耗和故障率,安全可靠性高,直接减少远距离高压输电设备数量,节省电网投资,间接提高供能经济性,降低终端用户成本。 能源成本;

3.能源生产系统。 整个过程高度智能化,兼容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避免可再生能源资源浪费;

4、系统建设周期短、高效灵活,能够满足该地区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功能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传统能源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能源管理和互联网通信。 云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一体化远程监控。 云数据备份。 大数据分析。 一套具有远程诊断等功能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1. 数据收集

采集分类、分项的能耗计量数据,为能耗数据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数据,确保能耗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深圳能耗管理系统方案模板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

2、数据监控

通过数据表格和曲线将采集到的能耗数据显示在能源监控平台上。

3、能耗统计

能耗数据按类别、分项能耗、区域能耗、能耗指标统计汇总,包括总消耗比、总消耗链比、单位消耗固定比,四种分析类型:单位消耗链比.

4、能耗分析

使用各种分析算法工具计算能耗数据、过程; 完成能耗数据的总量、单耗、定标、同比、环比等能耗数据的系统分析; 能耗数据可以分类,建筑能耗分类。 分项能耗、区域能耗等计量数据折算计算,归纳为统一的标准单位能耗; 可按总消耗量计算; 单耗,综合比较标准定额等指标的能耗水平; 可以比较同期; 横向比较。 比较标准指标等操作,并通过条形图、饼图、曲线图等方式用图标展示,实现能耗数据分析功能,逐步建立能耗单位基准体系,为领导提供能源决策指导。

5.数据查询

系统具有完善的数据存储能力。 查询和检索功能可用于基础数据。 根据不同类别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类。 物品查询,可以选择查询和检索条件。 查询所有数据时间段内的所有数据,查询结果可以图形查询、列表、显示曲线等多种方式。

6.能源管理

针对不同建筑、不同分类、分项能源,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评价各用能单位的能耗水平,实现定额能耗、节能考核、节能排名等; 低于定额的单位给予奖励,高于定额的单位给予考核; 参考能源配额,根据不同的能源单位。 可按单位能耗公布不同建筑类型的能耗排名。 能源消费信息定义后,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减量等能源消费数据发布到网上,通过宣传鼓励节能行为,实行超额加价、节约奖励。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特点: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能源管理系统采集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的数据,尤其是高耗能设备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异常的能耗和节能空间。 通过不断优化设备运行效率。 能源管理软件改进生产过程,制定能源管理策略,通过系统的方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企业分析能源消耗结果提供依据。

1、实时监控:

系统以电能计量为基础,根据计量设备的分类、分类、配置和电能计量网络图,完善电能计量系统,实现电能计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

2、智能分析:

利用实时采集的能耗基础数据,实现能耗统计。 可以分析和管理智能化运行,明确能源消耗指标和统计要求,建立能源折扣制度深圳能耗管理系统方案模板,综合比较不同类型能源的使用情况。

3、综合控制:

将能源监控管理与节能优化控制相结合,实现能源管控一体化平台。 在线的:

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权限浏览全部或部分相关能源数据信息,通过客户端实现节能优化控制。

4、精准管理:

通过建立能源消耗分析模型,准确分析能源使用过程,调整能源配置策略,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发展前景分析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能源行业的饮品。 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储能、能源输送、能源监控系统、运营运营、能效管理综合服务体系。 智能能源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之间,可以起到很好的优化效果。 发电方面,负荷调节,间歇性能源稳定,改善新能源消纳,增加后备电网容量; 在输配电方面,用于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线损,提高输配电设备利用率,延缓容量需求; 在用户侧,用于改善分布式能源消耗、调峰填谷、负荷转移和负荷稳定。 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能源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源头优化和节电效果非常显着,市场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