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筑能耗管理系统价格 热评的“零舍”为何如此“神奇”?
2023-02-26
没有空调和暖气,但冬暖夏凉; 当北方气温降至冰点时,位于京郊的房子每晚仅从20℃下降2℃; 在降低能耗的同时,瓦片还可以发电……这是国家标准《近零能耗》正式实施后,国内首个竣工并获得“近零能耗”评价标签的住宅能源建筑技术标准》(GB/-2019)——《灵舍》。 一经问世便引来关注和热评的《灵蛇》为何如此“神奇”? 这种节能环保的建筑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零屋”的主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天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任军。
近零能耗建筑之谜
外立面保温层:高达25厘米,就像给房子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袄”,“灵舍”的屋顶和地面也覆盖了至少半米厚的保温层。
被动门窗:一种气密性非常好的门窗,它是三层双层中空玻璃,充入惰性气体,表面镀有LOW-E低辐射膜,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和光线,而且比普通玻璃的隔热、防寒要好很多。
新风能源一体机:采用高效新风系统,调节温度、换气、调节湿度。 因为保温到位,只要有传统房屋1/4的电量,就可以冬暖夏凉。 而且,这1/4的电力几乎可以自给自足。
彩色屋顶:屋顶由14块彩色面板组成。 这些面板是根据北方日照时间和角度安装的光伏发电膜。 它们不仅透光性好,还能发电。
瓦:暗瓦也是太阳能发电瓦的一种。 大楼外墙上还安装了柔性光伏发电材料。 依托这些光伏发电,形成了独特的电力运行体系,年总产能达10000度。
年产10000度冷暖气自给自足
“说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热天开空调降温,冬天开暖气不要开得太热。看来,如果要节约能源消费,房子不会住得很舒服。但在‘灵舍’,这些顾虑都不存在,环保低碳可以冬暖夏凉相结合。” 任军告诉记者,这座近零能耗的建筑有一个技术系统,这就是他家冬夏恒温的秘诀。 .
首先是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 “现在我们普通住宅的保温层在10厘米左右,而近零能耗建筑的立面保温层达到25厘米。‘屋顶和地面也至少覆盖了30厘米厚的保温层。”层。” 任军说,此外,“灵舍”大量使用了“被动门窗”,意思是“被动地”等待来自大自然的能量。 这是一扇密封性非常好的门窗。 它是一种充有惰性气体的三层双层中空玻璃。 玻璃表面镀有LOW-E低辐射膜,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和光线,隔热、防寒性能优于普通玻璃。 很多; 窗框采用铝塑复合材料,芯材为塑钢,隔热性能好; 这是冬季防止室内热量散失,夏季防止室外热空气进入室内的重要环节。 “所以当室内温度20℃时,我只需要关上门窗,即使晚上室外温度降到0℃,第二天早上看监控画面,温度也会保持在18°C,”任军说。
二是显着提高建筑能源系统的效率。 “灵舍”没有安装空调,也没有使用市政供暖,而是安装了一台“新风能源一体机”,采用高效新风系统,实现调温、换气、调湿等功能. 因为保温到位,只要有传统房屋1/4的电量,就可以冬暖夏凉。 而且,这1/4的电力几乎可以自给自足。
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房子还利用各种设备积极产生能量。 “这涉及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等直接为建筑物供电,可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任君说,在“灵舍”的门和客厅的门之间,有一个五颜六色的屋顶。 阳光房,屋顶由14块彩色玻璃组成。 光伏发电膜根据北方的日照时长和角度放置在这些眼镜的中间。 它不仅透光性好,还能发电。 此外,“灵舍”屋顶覆盖的暗瓦也是太阳能发电瓦的一种,建筑外墙还安装了柔性光伏发电材料。 依托这些光伏发电,形成了独特的电力运行体系。 总产能10000千瓦时,屋内所有电器设备加上新风一体机每年耗能约11000度电,仅相当于1000度电建筑面积402平方米的房屋每年。 因其能耗几乎为零,被称为“零屋”。
近零能耗建筑短短几年发展迅速
“其实从最早的被动保温的1.0版本开始,这个4.0版本的‘零屋’已经是我们团队完成的第四套农家乐了,之前的1.0和2.0版本都被用作民宿了。”能满足办公、互动和生活的需求。” 任军介绍,像“灵舍”这样的近零能耗建筑在国内并非独有,中新天津生态城也有获得国际认证的被动房项目,实现超低能耗。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作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节能高效、居住舒适的建筑,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零能耗建筑受世界各国建筑节能技术向更高节能目标发展的影响,在政府国际合作项目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
据了解,2011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交通和城市发展部共同签署了《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从而开启了我国发展近零能耗建筑的进程。
2014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广近零能耗建筑,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被动房等绿色节能建筑,尽快在不同气候带建设一批。 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在建筑能效提升标杆中发挥引领作用。 各地各省市也紧跟中央步伐,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近零能耗建筑在全国的发展。
2019年9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实施,从技术指标、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颁布后,国家开始进行“近零能耗”认证。” 任军说,从2015年开始,他和团队结合北京市科委的相关课题,在大兴农村低能农舍改造工作。 “灵舍”是2019年1月启动的“绿色智慧村庄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项目成果,旨在以大兴区微山庄镇半壁店村旧村改造为试点,建立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绿色低碳新型住宅,探索乡村可持续循环发展。 2019年12月底,“灵舍”竣工,正好赶上首批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近零能耗”标志的住宅。 这个牌子的私房不少,仅这两年全国就有100多间。”
根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近零能耗建筑”包括“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三类。 其中,超低能耗建筑不使用可再生能源,其建筑能耗水平应比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降低50%以上,是近零能耗建筑的主要形式; 近零能耗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其建筑能耗水平应比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低60%至75%,而在现行标准下,近零能耗建筑需满足以下两项约束性指标能耗和气密性,“零建筑”属于这一级别; 零能耗建筑是指年能耗小于或等于建筑自身和附近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量的节能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形式。
今年1月,《近零能耗建筑检测评价标准》正式实施,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鉴定认证,引导建筑健康发展近零能耗建筑。
“从长远来看,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分布式能源的应用逐步推广,建筑本身的产能和附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储能系统相结合,将逐步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和接近零能耗的建筑。迈向零能耗建筑。” 任军说道。
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有多远
近零能耗建筑虽然在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要大规模成为普通百姓的住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中,哪些障碍亟待克服? 任军认为,由于还是新生事物,近零能耗建筑在材料供应、设计、专业人才等诸多环节还存在短板。
“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首先在于精致的设计。” 任军表示,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零能耗建筑是基于性能的设计。 该过程类似于软件编程,并使用一些模拟能量。 软件是通过参数的不断计算和反复调整来实现的。
其次,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节能建筑的发展需要节能产品和设备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和新鲜空气热回收。 但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中国内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其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未来通过市场调控,我相信会有大量的产品出现,尤其是本土化的产品。” 任军表示,此外,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耗能建筑的建造技术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 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 这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随着近几年的市场推广,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专业的近零能耗建筑施工分包团队。”
“由于近零能耗建筑在设计、材料、施工工艺上比传统技术要求更高,建筑成本无疑高于传统建筑。” 任军表示,以《零之屋》为例,其成本并不低。 “一套400平米农家乐的建设和装修一共花费了280万元,但这包括了室内外装修和景观,而一般的建设成本不包括精装。” 他解释说,这一方面是因为能耗接近于零湖南建筑能耗管理系统价格,另一方面是具有示范性的实验性质。 “近零能耗建筑的造价比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多600元至1000元,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成本必然会降低。”
在任军看来,要让更多人积极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还需要大家了解这项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
据了解,建筑物的建设和运营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近40%。 控制和减少该领域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对于实现减排目标至关重要。 为此,我国要通过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不同场景,到2030年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农村建筑零能耗。 .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相关政策。 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开展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十三五”期间“五一”期间,全国累计推广超低、近零能耗建筑达1200万平方米,涵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 该市《滨海新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滨海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显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150万平方米。将规划建设超低能耗建筑。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各地积极制定相关目标,支持超低能耗建筑。信贷、鼓励半成品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方式鼓励和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河北、山东、上海、天津等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因此,我们认为“灵舍”是一种节能、舒适、近-恒温恒湿的零能耗建筑,值得推广。未来,更多人将住进既舒适又节能的高品质家园。” 任军说道。
任军认为,“十四五”时期是近零能耗建筑逐步试验和推广的阶段,2025年至2030年应达到零能耗建筑的普及阶段。 他表示,目前他和团队正在北京、海南、江西农村进行近零能耗建筑减排方案研究,结合项目探讨不同气候带农村零碳建筑模板。 “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既能达到低碳目标,又能适应农村实际情况,又能降低成本的建筑技术体系,可以在农村推广,降低能源消耗,服务乡村振兴。”
安科瑞李可欣
五菱六七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也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建筑能耗增长尤为迅猛,已经成为除工业和交通运输之外的第三大能源消耗。 按照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再过几年,社会的能源输出将无法满足能源需求,因此降低能源消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在建筑能耗中,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占比较大。 虽然总能耗远低于住宅建筑,但单位面积的能耗却非常大。 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为提出节能减排政策和决策奠定基础。 消费总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速越来越快。 如果任由建筑能耗照此增长,势必给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本文以政务局潘庄部级干部住房项目为例,通过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的建设、数据采集,介绍了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和分析等。
1 项目概况及建设目标
北京市海淀区潘庄正部级干部安居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潘庄区。 林北京市政工程公司。 本项目采集5栋住宅楼的电表数据,每栋采集11台安科瑞AMC96系列电表和19台安科瑞系列电表,整个项目采集55台安科瑞AMC96系列电表和95台安科瑞系列电表数据。
整个住宅楼的智能化系统建设,都是基于现阶段的应用。 同时,考虑到未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办公事务局潘庄部级干部智能住房系统需要经济实用、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稳定、可扩展性强。 分项计量系统总体结构由一个节能监管中心和多个现场采集计量系统组成,采集计量系统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通信。 设置能源管理中心,将每栋建筑读取的能源计量数据通过局域网传输至数据中心,房建管理人员可根据不同权限访问中央服务器,实时查看能源消耗情况。 系统管理平台软件采用C/S结构,可实现完整的管理和操作功能。 客户端用户在通过多重授权验证后,还提供查询、数据分析结果展示、管理、监控等功能。 并为后期绿色建筑的投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整个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系统完成了整个住宅楼能耗表和能耗数据采集装置的安装,实现了建筑物能耗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远程传输、数据统计和显示等功能。 整个系统包括能耗数据原始采集、能耗数据在线传输、能耗数据在线分析诊断等,通过安装能耗计量装置,实现能耗数据原始采集; 通过安装通讯管理机,实现能耗数据在线传输; 通过对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形成可视化趋势,在高能耗区间诊断中判断高能耗原因; 通过后期配置节能节电产品,改善运营管理模式,节能降耗; 通过对比节能降耗前后的数据,检查节能降耗的实施效果。
2.1 能耗数据原始采集
能耗数据的原始采集是整个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是整个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是指将一个或多个类别的能耗数据细分为若干项。 例如,电能可分为插座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特种用电、动力用电4大类子项,每个子项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项。 插座照明用电包括建筑物内部主要工作区域照明用电、常用设备用电等,可细分为三个子项:插座照明用电、应急照明及走廊用电、室外照明用电. 空调用电量主要是指为建筑物内部提供制冷和供暖所消耗的电能,还包括冷暖站电能消耗和空调用电两个子项。空调终端。 电力用电量是建筑物内用于提供电力服务的电能,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三个子项。 这些分类和分项数据需要在采集器内部进行计算和存储,并定期与数据中心建立连接,发送原始数据。 本项目涉及的能耗信息主要包括用电量。 根据分类分项计量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楼采用多功能电度表进行电能计量,每层照明配电箱、空调配电箱配电箱、配电箱等专用配电箱安装多功能电表,实现电能的分项采集。
多功能仪表采用交流采样技术,可测量电网中的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电能等参数,乘数可通过面板薄膜开关设置。 具有RS-485通讯接口,采用-RTU通讯协议,所有多功能电表有功电能计量精度达到0.5级,
2.2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是指将离散分布的建筑群的原始分类和分项数据通过远程通信方式通过数据采集器上传到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原始数据的存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采集器将每隔一定时间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累积,形成一个XML格式的数据包。 数据包中不仅包含要上传的数据,还包含相应的建筑物信息和采集器信息等。 采集器还会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加密,一般采用128位的AES加密,以保证数据安全和上传工作。 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现场测量采集设备与采集器之间的485网络和采集器与数据中心之间的以太网。 安装好的手拉手连接到采集器,每条485总线连接的计量采集设备数量为20个左右; 采集器与房管中心之间通过楼内智能网络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2.3 能源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2.3.1 能耗综合主界面
通过综合能耗主界面能耗管理系统监测与分析,可以反映建筑当年各能耗类别的能耗和折合标准煤的综合能耗,计算单位面积能耗; 界面下半部分显示当天和每小时的能耗曲线; 点击各类别能耗的上方区域,可跳转到该类别的能耗分析主界面; 您可以通过下拉框切换建筑物。 分项用电数据统计按小时、日、月、年计算用电量。 统计数据采用饼图、直方图、折线图、面积图等多种图形显示方式,直观地反映各种统计数据的数值、趋势和分布情况。
2.3.2 用电支路趋势分析
统计各区域、各设备用电量,准确定位用电线路,制定节能绩效评价体系,推动节能降耗落地。 建立耗能设备运行记录档案,长期跟踪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效分析评价结果,并结合设备检修记录,为设备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2.3.3 能耗数据同比分析
将各类和主要耗能设备能耗与上年同期和上月进行比较,检查节能效果。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节能绩效考核,修订节能目标。
能耗数据分时统计
按时间区分能源种类、负荷类型、区域用能,按小时、日、月、年、工作日、非工作日等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准确把握单位能源消耗量。 每日能耗可按时间段设置峰、平、谷,并可统计每个时间段的能耗,减少空闲时间的能耗。
电能数据实时监测预警
通过高精度智能仪表,以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全时、高密度实时能耗监测,减少能耗“跑、漏、滴、漏”和计量误差。 实时监测现场仪表返回的数据,对电能进行合理控制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用电,并随时处理。 根据需要设置重要设备的超标预警值,超标时进行提醒并主动记录。
3 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意义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是按照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设计的多层次、多功能、跨区域、可双向交换信息的复杂系统。适用于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 通过建立这样的能耗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建筑物的能耗情况。 通过能耗数据分类分项计算、数据分时统计、公共展示平台等,促进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 运营管理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和有力支持,通过能源综合管理对各电能计量点的用电量实行在线计量、动态监测、集中管理、科学考核系统软件。 终端监控管理可全面实现整体节能,为高耗能建筑进一步节能改造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