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
2023-04-12
一、高校能源消耗分析
目前,高校能源消耗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校园内用能人数、用能设备、建筑面积逐年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相应上升. 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与节能降耗任务之间的客观矛盾,加大了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
二是节能队伍建设薄弱:一方面,当前高校节能降耗工作基本由后勤保障部门承担校园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报价,耗能单位缺位严重。节能降耗工作不力,未建立合理的节能降耗管理团队; 另一方面,节能降耗队伍普遍缺乏技术人才和技能培训。
三是节能投入不足:一是校园的核心工作在于科研和教育,节能投入相对薄弱。 其次,大部分老校区供能和用能设备老化严重,节能技术和产品普及率不高。 其次是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问题,尚未普及到所有二次能源消费,部分计量器具陈旧,严重制约了能源水电费的采集、统计、分析和回收。耗数据,导致无法进行能源消耗的全过程。 监督。
四是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大部分高校的能源消耗费用仍由学校承担,导致节能降耗工作压力集中在学校,责任感缺失适用于节能单位和个人。 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师生节能降耗责任意识淡薄。
五是节能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学校“人走即熄灯、即断水”等节能习惯尚未形成。 存在“长灯不熄”、“长流水”、水电设施损坏、无人报修、温度合适才开空调、出门不关空调等现象,办公设备常年待命。
针对以上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建筑节能目标,掌握高校建筑能耗的实时数据,做好能耗工作十分重要。统计数据。 为此,建设校园综合能效平台势在必行。
2. 能效平台设计依据
A.教育部《关于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89号)
B.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建[2007]558号)
C. 教育部《高等学校保护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指南(实施)》(建科[2008]89号)
D. 建设部《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E.建设部《建筑能耗统计报告制度》(建科函[2007]271号) F.建设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
G.《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技术导则》
H.《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察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一、《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办法》
J.《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
K.《高等学校保护型校园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L.《关于印发<创建绿色学校行动计划>的通知》(教发厅函[2020]13号) M.《关于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
三、能效平台功能介绍
综合数据:综合展示校园能耗概况,包括异常报警情况(数据异常/设备异常)、水、电等能源的能耗、校园3D模型定制,并可加入动态展示校园能耗数据。
用电综合监控:监测分析校园内35KV-10KV-0.4KV的用电情况; 对进线电能质量和重点实验室电能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变配电室环境监测报警; 监控变压器,确保用电安全稳定。
用水综合监测:对覆盖校园的所有建筑物的总进水量进行一级计量; 单个建筑物进水量的两级测量。 个别实验楼实行三级计量监测。 通过一级、二级、三级水表的计量数据实时分析水量平衡,当出现异常用水情况时立即发出警报。
业务/宿舍预付费用:校园内各类商铺的水电消耗预付费管理。 定期控制学生宿舍用电量,监控违规电器使用情况,管理预付费用。
空调节能监控:实现空调能耗监控和分体式空调功率监控。
路灯/照明智能监管:实现室内照明、室外路灯的用电量监测和照明控制,并可按预设逻辑进行自动管理或远程群控管理。
校园能耗分析:可实现能耗监管、能耗查询、能耗报警、能耗公示、能耗审计等功能,可以帮助学校清晰、直观地了解能耗情况,协助学校做好审计和宣传工作。
校园能耗分析报告:可对总体能耗、计量设备整体监管及工作状态、同比数据、环链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学校了解校园能耗情况。校园综合能源效率。
一体化移动终端:相关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时登录能源管控系统,实现对学校各能源系统的测量、监控、控制、状态反馈、告警等功能,实时监控。校园水电等能源消耗的时间监管。
4. 能效平台系统拓扑图
系统由设备层、传输层、数据层和服务层组成。
设备层(水表、空调控制器等终端设备)通过RS485专线或无线(Lora)进行通信。
传输层(边缘计算网关)可通过RS485专线或无线通信采集终端设备数据,通过以太网、4G、NB等方式通过校园网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层。
数据层(一般部署在校园服务器中)处理传输层上传的数据,为服务层的服务提供服务。 可与校园一卡通系统等相关系统进行数据连接。
服务层(一般部署在校园服务器中)提供数据查看、预付费管理、恶性负载管理、作息时间管理等功能。
5.结论
高校是承担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 他们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群体,也是资源和能源的主要消费者。 构建校园节能督导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在校育人。 树立节能减排责任意识,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随着学生毕业步入职场,他们可以将节能减排的理念带入社会,成为“节能”的种子,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贡献力量。 因此,建设校园综合节能平台,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3月29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2021年全省建筑节能和科技工作要点》。 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节能水平提升。 其中,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积的65%,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8%。
严格执行65%节能标准
今年,全省将重点探索建筑碳峰值,实施建筑节能提升行动。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住宅/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5%,开展超低能耗建筑、铜铟镓硒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建筑碳中和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开展相应试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依托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公共建筑节能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明确年度工作目标,逐步推进节能降耗。现有建筑物的改造。
此外,要严格执行《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等法律政策,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至少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能源。 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技术设计,按照技术标准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积极推广新风余热回收、工业余热等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优化建筑能源结构。
加快推广预制构件,提高装配率
根据《2021年全省建筑节能和科技工作重点》,我省将着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 其中,各地要坚持质量安全、适装适装原则,加快推广应用装配式内外墙板、装配式楼梯板、装配式楼承板等“三板”,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推广垂直承重构件技术体系,逐步提高装配率。
同时,继续开展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启动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评价,加强示范引导和督导,扶持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成龙头企业基地申请省级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创新中心。 原则上,各地年内要引进或培育不少于1家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建筑能耗管理系统设计要求,积极争创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
此外,各地要加大行业科研投入,不断提升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