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拟支持项目
2023-04-12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司
2017 年 4 月 17 日
附录:
2017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清单:
1.石门县人民医院能源中心建设项目
2.龙山县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工程
3、临澧县城市照明节能改造项目
4.安乡县城市绿化照明改扩建工程
5、新化县路灯节能改造项目
6、醴陵华新电磁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节能改造项目。
7.湖南新中意食品有限公司新中意综合能效提升建设项目
8、泸西县金瑞冶金有限公司10万吨/年氧化锰矿还原系统综合能效提升项目
9.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电机节能技改项目
10.长宁华兴冶金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硫酸锌和1.5万吨二次氧化锌生产工艺节能改造项目
11.娄底中原新材料有限公司节能技改项目
12、湖南瑞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万吨/年高纯氧化锌生产线循环利用改造项目娄底能耗管理系统方案公示。
13.岳阳祥茂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二甲砜项目
14.湖南长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钨渣综合回收新能源材料建设项目
15.湖南仁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衡阳市松木经济开发区含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共伴生有价元素综合提取回收利用示范项目
16、汉唐园潼关“一带一路”新兴产业基地新型环保墙材示范生产线
17.贵阳兴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铁精矿及10万立方米尾矿混凝土砌块项目
18、娄底宏兴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利用20万吨转炉钢渣球磨机尾矿生产20万吨环保建筑砂浆砂浆材料
19.常德正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20.桃江县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资源综合利用
21.吉首市自来水公司吉首市城市节水综合改造项目
22.石门县供水管网测漏改造工程
23.岳阳市自来水公司岳阳市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
24、益阳市区供水管网节水节水治漏提质改造工程
25.安化县城市供水管网测漏改造工程
26.桃江县自来水公司城镇供水管网测漏改造工程
27.祁阳县供水管网测漏改造工程
安科瑞鹏海生
一八三 - 二一九零 - 零九二七
摘要:能耗监控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校园能源管理方式,以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提升了高校能源管理水平。 因此,受到了相关管理人员的青睐。 本文总结了高校能耗监控平台的基本构成和优势,同时对能耗平台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基础。
关键词:能耗监管平台; 节能校园; 能源管理
1 简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办学规模扩大、管理社会化改革等新形势新变化,对高校能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源管理的思路、方法、手段与高校当前的建设需求相匹配,与未来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可以说,选择高水平的能源管理实施路径,不仅提高了高校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成败。 当前,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改革创新能源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 近年来开发的高校能源监控管理平台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代表了现代高校能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
2 平台组成
能耗监测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基础上的软硬件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覆盖全校水表、电表,实现对教研室、宿舍、食堂、综合活动中心等校区的监控。 全面采集每个场所的能耗数据,特别是实验室、数据中心等重点部位,还可以获得指定设备的能耗数据,并将采集结果通过RS485专线或无线接入校园网,然后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 实现数据的实时、完整、准确、安全传输。 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将静态能耗数据转化为动态的校园能耗实时状态和多维度、多因素的能耗统计分析报告,为能源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消耗。
3优势分析
与高校传统能源管理模式相比,能耗监控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3.1 准确度
能耗平台通过设备层智能远传表组确保各节点获取的能耗数据与真实值误差在国家计量许可范围内; 同时保证了采集数据的相同节点之间按时间序列关系的映射,从而达到整体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人工操作容易出错的弊端。
3.2 效率
随着校园能耗监测的全覆盖和深入开展,能耗数据规模越来越大。 面对海量数据,传统的人工管理无能为力。 而能耗平台依赖高性能服务器,可以按计划实现定时数据细化。 能耗平台还可以快速、准确地响应随时收到的能耗查询、统计、比较,大大提高日常管理效率。
3.3 深度
能耗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对节点物理位置的向下深度监控,还可以对当前能耗进行深度分析和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整理,获取相关信息,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依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3.4 规范性
通过能耗平台多个功能模块的组合设计,各部门、楼宇、单点可以分析出与其各自等级相匹配的能耗要素,最终汇总成一份固定的日能耗统计分析报告,即方便 不同用户可随时来电咨询。 此外,能耗监控平台还能有效保障负荷超标、管网流水等相关告警的处理和反馈。
3.5 稳定性
利用能耗平台,可有效梳理和保存管网线路、用能设备等数据,将日常工作过程、结果等个人档案保存,避免相关工作因人员失误和数据丢失转移。
4 有问题
目前,高校能耗管理工作普遍处于从通用、滞后、基于经验的人工管理模式向基于指标责任的精细化、实时、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阶段。系统。 , 能源监控平台的上述优势使其成为进行此过渡的明显选择。 正因为如此,不少高校都在大力开展能耗平台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能耗平台作为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4.1 高校能源消耗规律的针对性设计仍有待完善
在线能耗监测平台技术源于工厂、企业和大型建筑的能源管理需求。 在其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上述领域打上能源管理的特征。 但是,高校的能源消耗主要发生在师生个体的教学、科研和生活中,这与企业模式能源消耗主要发生在高度计划化、规律化的工业生产过程相比较。 面对这种差异,一些在企业能源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中不一定适用。 因此,在能耗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应进行相应的反映和调整。 例如,在企业中,错峰用电可以将高耗能的生产环节安排在电网低谷进行。 能耗平台的一个重点是提供错峰优化解决方案。 但在高校,师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 剩下的时间很难安排。 因此,高校能耗监测平台不宜突出错峰用电功能。 以此为例,高校在能耗平台技术研发过程中整合自身能耗活动的重要环节。
4.2 存在同质化现象
目前,多数高校在能源消费平台建设上采取与社会力量合作、引进已有产品、稍作改进的路线。 虽然高效快速,但也带来了同质化问题。 部分学校用能平台界面功能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独有的内容。 也就是说,长期在能源管理上积累的理念、经验、方法和制度,并没有在能源消费平台建设中得到体现。 能源消费平台应该是高校能源管理本质的固化和升华,而不是一味采用“拿来主义”,那样会弱化管理的特色。
4.3 人为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能耗平台作为一种信息化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物代替人的错觉。 相信能耗平台可以替代人为管理。 事实上,人是高校能源管理的核心要素。 能源消费平台归根结底是将管理者从枯燥乏味的底层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发现能源管理的存在。 问题,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深挖节能潜力,更好地实现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行为节能,能耗平台本身也对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如何实现人员与平台的顺畅对接,避免两者分离,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是未来高校能源消耗的重要课题。
4.4 部分能耗平台功能易用性和界面美观度不高
与上述三个管理层面的问题不同,平台的美观和易用性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一些耗能平台的页面视图简单机械,缺乏美感。 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功能的易用性。 数据检索和向下跟踪的过程是繁琐和曲折的。 用户体验虽然不是能耗平台的核心问题,但直接影响用户对能耗平台的印象和态度,进而影响能耗平台的使用效果。 要认真对待。
五、高校能源消费平台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高校能源消费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方面应认识到,能源消费平台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 作为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有效结合的产物,科学规划、审慎论证、精心设计、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确保了能耗平台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5.1 严格按照国家部委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开展能源消费平台建设
在住房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技术导则》和《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的指导下与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等部门开展平台建设工作,从根本上保证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为后续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2用能平台建设应结合学校用能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
规章制度是长期以来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凝聚和升华,也是工作中具体操作的规范。 能耗平台是现代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结晶,是先进能源管理工作的标志。 所以让它相互关联。 互相呼应。 避免将两者分开。 能耗平台是规章制度的外在物化,规章制度是能耗平台研发的内在依据。 标准可操作性 同时,规章制度对用能使用提出要求,用能平台重点研发相关功能。这不仅保证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让平台的研发有章可循,有理有据
5.3 功能模块应突出高校能耗管理的特点
以落实节能降耗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线,以实时监控为支撑,通过能源消耗的使用分类,提供各类能源消耗的变化曲线,并能及时携带进行横向、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为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学校能耗分布提供服务方式,最终实现规范的用能行为——保证合理用能,杜绝非法用能,处理I.的临时用能。
5.4 突出平台能耗报警管理功能
及时预警用能异常使用情况,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漏电和突发漏电的损失,保障学校整体安全
5.5 强调美观的界面和简单易用的功能
良好的外观表现不仅能给用户以严谨、专业的印象,调动用户的积极性,缩短磨合的过渡期,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效宣传和宣传手段。
5.6 注重平台研发建设周期的全过程参与和监督
在与社会力量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出发,从前期的规划论证,到试验的实现,再到后期的完善更新校园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报价,参与全程能耗平台研发。 牢记每个环节的进度有多方面,加强环节之间的衔接,及时纠正偏差,确保研发建设始终走在正轨上。
6 安科瑞电气针对高校能源管理推出能效管理解决方案---EDU校园能效综合管理平台
6.1 平台概览
-EDU校园能效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为高校提供校园能源统计、物流计费管理、校园运维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分析高校当前和未来的能源使用问题和能源需求统一需求下的“源、网、荷、储、充”多视角、“实现能源互补、信息互通”等管理模式。 助力学校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实现校园节能、绿色、低碳。
6.2 平台组成
- EDU高校综合能效管理平台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主要由设备层、传输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组成。 -EDU大学综合能效平台提供校园能耗实时在线监测、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空调智能管理、能耗排名、节能评价、宿舍恶性负荷监测等功能.
6.3 平台架构
图1 安科瑞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架构拓扑图
6.4 校园电力监控运维
整合设备所有数据,综合分析、协同控制、优化运行、集中控制、集中监控、数字化巡检、移动运维,重新优化整合团队,减少人力配置。
6.5 物流计费管理
采用先进的网络抄表支付管理技术,实现电、水、气等能源综合计费,实现远程抄表、费率设置、账单统计汇总等,支持微信、支付宝、刷卡等多种充值支付方式,以及可设定补贴计划。 通过能源付费管理,培养用能群体和部门的节能意识。
6.5.1宿舍用电管理
学生宿舍用电管控:基本用电定额、定时开关机功能可批量下发;
可识别恶性负载,检测违规用电,获取违规用电的行程记录。
6.5.2 储存水电费
校园超市、商店、食堂等个人用水、用电预付费管理
6.5.3 充电桩管理平台
在“源、网、充、储、充”的信息能源结构中,充电桩缺一不可。 充电桩应用管理也是校园生活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5.4 智能照明管理
通过对高校路灯的全局监控,提供路灯的灵活智能管理,实现校园内任意线路任意路灯定时开关、强制开关、亮度调节,定时控制灵活设置确保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的方案。 高效节能。
6.6 能源管理体系
对校园水、电、气等接入能源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同比分析、环比分析、损耗分析等,了解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流量。
根据校园建筑分类,收集统计各类建筑的用电量数据。 如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等用电量,分类分析数据,提供领导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符合校园节能监管内容和要求的数据库,能自动完成能耗数据的采集,自动生成多种形式的报表、图表和系统的能耗审计报告,并能监控节能运行状况——消耗设备并设定控制策略以达到节能目标。
6.7 智能消防系统
智慧消防云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分散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智能烟感探测器、智能消防水利等设备连接成网络,并通过云平台对这些设备进行消防信息的实时动态采集、数据分析、挖掘和趋势分析,帮助实现火灾科学预警、网格化管理、实施多责任监管。 实现无人值守智能消防,实现智能消防“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要求。 从防火,到火灾报警,再到控制联动,运行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上,用户、安保人员、监管单位可以通过该平台直观地看到每栋楼内各种消防设备和传感器的状态。 遇有详细隐患、火灾等紧急和非紧急情况,可在几秒内,通过手机短信、语音电话、邮件提醒、APP推送等方式快速发送相关报警和事件信息。 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7 平台部署硬件选择
7.1 电力监控运维平台
7.2物流计费管理
7.2.1 宿舍/商业预付费平台
7.2.2 充电桩管理平台
7.2.3 智能照明管理
7.3 能源管理体系
7.4 智能消防系统
7.4.1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4.2 消防设备供电监控系统
7.4.3 防火门监控系统
7.4.4 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
8 结论
能耗监控管理平台作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环节,不仅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也有力推动了校园信息化管理的深化。 基于自身能耗特点,前期研发理念和后期管理实践两个重点,高效稳步推进,最终实现为绿色校园、低碳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的初衷校园。
参考
[1]牛乐,加强高校能源消费监管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K],天津科技大学,2012(2):30-35
[2]王莉莉.物流数字化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浅谈天津科技大学能耗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0( 6): 58-60。
[3]孟庆新,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管理平台建设[J],中国轻工业教育,2010(2):44-47。
[4] 杨志荣,周富秋,企业节能管理的运行机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5):1-6。
[5]谭宏伟.大学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J].建筑技术,2010(2):15-19.
[6] 王峰, 杨占社,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建筑节能策略[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4): 500-504.
[7]安科瑞大学综合能效解决方案2022.5版
[8]安科瑞企业微电网选型手册2021.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