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5G基站覆盖3亿家庭,大数据中心带动投资1900亿元
2022-04-29
中国网财经4月15日电今天上午10点,国家发改委召开关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高新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介绍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东数西数”投资建设进展情况。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5G基站1万个,总规模超过15个0.6万个;新增54.90000个千兆网口,总计90000个。达到841万户,覆盖3亿户家庭。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4万个标准机架,带动超过5000个国家的各方面投资。 1900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方面累计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以下是实录:
记者: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备受关注。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如何?民间投资如何介入?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工作作出明确安排,要求开工一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新基建等建设项目。今年以来,我委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投资适度超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改造工程,补齐短板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建设,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在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部署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 支持智慧交通和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综合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规划部署建设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源泉,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
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个0.6万个;新增5个4.9万个千兆网口,共计841万个,可覆盖3亿家庭。目前,我国已建成包括中国天眼系统、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科技装置在内的57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民间投资占投资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杠杆作用。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意义重大。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机构均可参加。例如,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中,主要投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等民营企业;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也可用于提高投资效率。二是规模多元化。新基建相关投资规模范围广泛,从几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额投资。三是经营市场化。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基建相关投资规模范围广泛,从几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额投资。三是经营市场化。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基建相关投资规模范围广泛,从几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额投资。三是经营市场化。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基建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地依赖于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是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甘肃基站能耗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特别是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记者:请介绍一下“东西方”投资建设的进展情况,重点投资方向是什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前期,我委四部门已批准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都-等8地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重庆、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计划设立10个节点。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按照总体布局要求,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大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中,已有25个新项目开工。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4万个标准机架,计算能力超过每秒1350亿次浮点运算,约2700万个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带动各领域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6倍,总体呈现由东转西的良好态势。
大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运行的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制造、通信网络、能源等上下游产业投资,还可以促进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畅通数据要素的流动和应用。对不断做强、优化、壮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方面累计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提升八大算力枢纽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市场导向、按需建设,严格能耗约束,提高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