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路一体化户外智慧供水泵站已正式投入使用
2023-04-23
为进一步提升经开区供水保障水平,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区内用水问题,通过山东省莱阳经开区管委会和水务局的共同努力供水有限公司、开发区管委会投资450万余元建设的福山路一体化室外智能供水泵站已正式投入使用。
莱阳经济开发区位于莱阳市西部,处于莱阳市总体供水的远端,地势较高。 长期以来,该地区供水主要依靠马山路供水干线从城东北净水厂引水,经海河路增压泵引水。 加压后,该站向整个区域供水。 不仅供水管路单一,而且需要二次增压。 该地区供水能力和压力保障存在瓶颈,尤其是在夏季用水高峰期。 生活用水不稳定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户外一体化智能泵站是以户外一体化箱体为基础,配套变频供水设备。 借助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满足供水企业对加压泵站的安全运维。 管理和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需要。 主要包括数字化一体化变频供水设备、管道阀门系统、网络通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通风除湿系统、降噪减震系统、保温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 实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随时随地感知、分析、整合泵站核心系统的各种关键信息,远程了解和掌握泵站的运行状态泵站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图,实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联网泵站设备。 智能响应通信、环境监测、水质分析、数据存储、安全防范、消防联动、AR管理、节能控制等多种需求,实现泵站管理运行智能化、安全化、规范化,为健康生活提供保障稳定用水、高效用水、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响应智慧水务互联网+在供水行业的落地。
供水增压泵站位于福山路与来雪路交叉口西侧。 将原福山路供水管线与开发区管线连接起来,同时合理划分原开发区供水管网,与原海河路泵站供水,互为备份。 ,实现了开发区全区两条主干管线供水。 紧急情况下,可相互应急调水。 园区供水保障率显着提高,为经济开发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进一步改善了园区营商环境。 建筑。 (通讯员王晓)
带领: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泵站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图,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一切自然资源的重中之重。
水务涉及取水、产水、供水等多个环节。 它们往往是独立的系统,彼此之间无法共享信息,业务运营也无法顺利执行和有效控制。 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各种信息无法跨部门流动。 因此,如何加强信息共享,从水生命周期管理中获益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以通过集成创新,实现集高效运行、智能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水务智能化目标。
汉威科技与特锐数码联合打造
汉威科技与泰瑞数字科技强强联手,通过3D可视化建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贵州兴义水务的业务深度融合,打造覆盖贵州兴义水务全业务、全流程、全流程的智慧水务水务公司数字孪生平台。
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统一管控门户。 集综合智能调度平台、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应用于一体。 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快速、准确、高效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实现兴义水务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为核心,工艺运行、水质检测、设备运行详细记录了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状态、能耗等数据,对兴义市供水系统的高效调度和优化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务综合管控平台
兴义水务综合平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整合各厂区、泵站、管网监控的各类数据,将生产监控SCADA、GIS、调度服务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管网模型应用,实现水源取水、水厂制水、管网配水等水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台全面实现生产数据采集、监控可视化展示、数据报警预警、能耗分析、移动展示和智能报表等功能,集成管网压力监测系统、泵站远程监控系统、分区计量管理系统 对供水系统工况进行管理、科学统计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集成为城市供水安全、节能降耗、降低事故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调度中心打破信息孤岛
集成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等系统,打造智能调度中心,为调度人员提供高效、舒适、便捷的楼宇环境。 水务各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综合水务平台及时分析处理,集中存储和应用。
水质动态监测预警
可视化方式将水管部门的设施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以往人工监测的方式,随时监测水质,掌握水质技术参数。 一旦参数超过阈值,就会触发预警系统。 通过对各项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分类分级预警,并通过短信、灯光、报警声等方式通知相关责任人。
供水实时动态调度
根据城市不同区域供水、用水监测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动态预测用水量,自动生成供水调度方案,辅助调度决策,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供水。
水数字孪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水利和公共设施建设周期长,水资源更新换代相对滞后,人均用水量也在不断下降。 喝上安全放心的水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水务融合具有持续演进的能力,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