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公布5G正式商用前夕最“卡脖子”难点便是电费
2023-04-23
【正能量人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目前,随着5G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一些基站建设中遇到的障碍也逐渐显现出来。 10月31日,在三大运营商宣布5G正式商用的前夕,运营商董事长还在对外传达建站之难。
据了解,最“卡”的难点之一就是电费问题。
“电老虎”设壁垒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全国已部署5G基站8.6万个,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3万个。
在基站部署过程中,电费问题随之而来。 在之前的4G时代,有地方运营商表示,基站和机房电费占公司网络运营费用的30%以上。 为此,运营商每年都要支付巨额的电费。 在5G时代,这种情况会更糟。
正如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凤仪在2019天线射频系统与5G通信研讨会上所说,功耗是困扰5G发展的一大难题。
杨凤仪指出,4G系统典型基站功耗为1300瓦,5G基站典型功耗为3500瓦。 在覆盖目标相同的情况下,5G基站数量将达到4G的3-4倍,5G移动网络整体能耗将是4G的9倍以上。 随之而来的巨额电费,将耗尽三大运营商的全部利润,甚至损失数百亿元。
据了解,5G基站之所以耗电量大,一方面是因为5G MIMO技术本身以更高的计算成本为代价降低了传输功耗; 海量数据,计算功耗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需要双向工作
事实上,在高功耗方面,运营商一直在与设备厂商合作寻找技术突破口。 例如,将数据中心式散热/冷却技术引入基站、智能能耗调节、动态休眠、载频/时隙关断技术等,将改善5G基站的功耗。
不过,在杨凤仪看来,技术进步降低用电量的空间有限,电价下调才是根本。
据IT时报报道,部分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 5G基站改用直接供电,预计可节省30-40%的电费。
例如,江西省政府将对超过基准数量的宏基站,按各省市50%的比例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用电支持。 1、用电扶持3000元,省市对每家电信运营商的扶持总额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
深圳将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助标准,连续三年对5G基站用电量给予补贴。 在为5G基站建设扫清障碍的同时,政府还直接补贴基站建设。
有分析指出,上述省份出台的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5G要打虎江西基站能耗管理系统,还需要更多省份的电网公司和铁塔公司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5G的高耗电问题。
中国储能网讯:在上海某大用户的控制站,工作人员点开用电负荷管理终端的管理软件,屏幕上出现了实时和历史用电量数据。 然后,他点开用电类型查看,发现这个月照明的用电量要高很多。 将数据反馈给管理层后,单位立即调整了大楼的照明规定……这一幕不是美国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而是不久的将来将在上海实现的场景.
“团购”效应向“订阅”模式转变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组织下,上海市于2014年夏季启动了我国首个电力需求响应城市试点,并将开展实际运行。工程在今年暑期高峰期。 为配合项目实施,2015年底前将在上海建成电力需求响应中心,深入分析挖掘区域和行业用电特征,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制作。
“试点工作的一大亮点是探索电力减负荷指标市场化调整交易,即允许部分大用户自由交易减负荷指标,并在夏季实施主动需求响应。用电旺季。” 上海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原来的做法是限制负载指标的总数,分担的客户数量,以及每个客户承担的负载。 按照事先约定,“全民负担”,产生“团购”效应。 实施需求响应后,仅限制负荷指标总量和共享客户范围。 每个客户承担多少减载指标,由客户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决定。 也就是说,一些大客户可以“订阅”比较多的负载指标,这样就可以为其他大客户共享指标。
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实施后,通过经济补偿等措施,鼓励用户自愿选择让哪些客户放负荷、放多少负荷,从“人人有担”的团购中负担”到订阅“能者多担”,新管理思维下的电力负荷管理体制逐步完成了从“行政手段为主”到“经济技术手段为主”的演进。
“参与需求响应试点工作,既能保障我市电网安全,又能为企业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我们当然愿意加入。” 一些大企业领导对即将开展的需求响应试点工作进行了点评。
“大数据”服务用户
“建成后,上海电力需求响应中心将通过‘大数据’的管理方式,对全市2.8万家用电大户的负荷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将企业实时和历史负荷数据展示在立体的方式,”上述负责人说。 , “我们将通过专业分析,为用户单位提供电能分类使用情况,帮助单位分析用电行为,更合理地使用电能,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用户成本效益最大化。”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负荷数据进行分析,深度分析和挖掘各方用电行为,实现业务监控、业务融合、用户引导、政务平台等一体化展示., 并为政府推广。 绿色能源的应用和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目前,市场自由化使价格信号能够更好地平衡电力系统。 新的智能技术降低了实施需求响应的成本。 政策更加关注减碳和减少环境污染。 科技也是供需双方。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一个重要趋势是电力需求响应越来越重要。
但同时,根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与北京牛津大学联合发布的《上海需求响应市场潜力与效益评估》报告,具体试点还存在诸多问题上海的过程。 问题。 例如上海电力能耗管理系统,电力系统管理中还缺乏对经济效益的考虑; 电力系统规划者在考虑未来电力系统状况时可能没有一定的激励政策,也可能没有充分考虑需求响应资源。
“随着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试点工作的推进,原本以有序用电、保障电网安全为目的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也将呈现出多种发展可能。” 负责人说,“就像微信,除了是聊天软件,还可以玩游戏、理财,甚至可以做微商。不过,都是一样的。一旦用电高峰上海电网来了,上海用电负荷管理制度必须成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坚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