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主城区打造“千兆城市”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数量增幅超60%
2023-04-26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蓬勃青岛能耗指标管理系统下载,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数量增长60%以上; 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一系列新场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以千兆光网络、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新基建的核心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已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021年初,《“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首次提出“千兆城市评价指标”。 到2021年底,全国将建成20个以上“千兆城市”。
近两年,青岛率先布局5G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为建设“千兆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已达到并超过千兆城市评价标准,首批入围国家“千兆城市”榜单。
作为青岛市主城区,市南区自2020年起建立5G网络建设与应用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协同电信运营商攻坚克难。 全区5G网络建设和应用实现了全市“四个第一”:率先开展5G网络建设试点、率先实现主城区和主要道路连续覆盖、率先打造全国领先精品。路线,率先在地铁站实现5G应用。 青岛打造千兆城市的号角吹响后,市南区义不容辞成为“先锋城市”。 通过全区的努力,千兆网络深度覆盖了商业楼宇、居民区、公交线路、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在仅30.0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建成5G基站1376个,开业后,平均每平方公里46个。华润大厦也将成为全国首个“全光智能楼宇”,实现云网产品全场景智能适配,实现云网融合
目前,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市南区正处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窗口期”。 数字赋能、智能化、价值赋能的效果不断显现,“未来城市”近在咫尺。
做千兆城市打造“龙头区”
记者了解到,双千兆是5G网络和千兆宽带的统称,即无线Wi-Fi和有线上网都达到千兆。 成为千兆城市标准,首先是双千兆网络建设,包括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重点场所5G网络接入率、每万人5G基站数等。 ; 二是用户发展情况,包括500M及以上、5G用户占比等; 还有应用创新,包括信息消费、社会民生、数字政务领域的协作等。 比如下载一部10G的电影只需要十几秒,在25公里的距离传输数据只需要0.2毫秒。 抢红包的速度不是手的速度而是网速……这些都说明双千兆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青岛市的主城区,市南区可以说是青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样板区的体现。 市民对市南区的发展寄予厚望。 据市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鑫介绍,在千兆城市建设中,光纤到户和商厦接入受阻,5G基站建设和维护受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资源受阻。 5G基站免费开放,5G基站供电存在开关电源问题等,是制约建设工作的重点问题。 特别是市南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数量多,难度大。 还要充分考虑历史城区保护、旅游景区管理、教育医疗机构应用等诸多问题,综合考虑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为此,市南区将充分发挥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成立千兆城市建设专班,实行周调度协调机制,并在同时细化、量化、细化各项指标任务,建立5G基站设施建设任务清单、公共资源免费开放清单、保有协调清单、电费协调清单、上述“五清单”宽带用户宣传推广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职责,倒排施工进度,打挂图,密切配合,协调推进。 短短4个多月时间,协调解决光纤接入阻力问题143件、5G建设滞留问题224件、公共资源免费开放问题48件、电费协调问题342件。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榜单在全市率先动态清理,发挥了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和“排头兵”作用。
打造5G+X场景应用“示范区”
千兆城市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的。 关键是以建设促使用,建设与使用同步发展。 推动5G应用、发展数字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打造一批“5G+X”应用示范场景。 场景创新是一种更符合中国优势和数字时代技术发展规律的新模式。 所谓场景,是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综合性等创新企业创造的具有前沿科技、体验感和创造力的新生产生活方式。在线、智能识别、Cloud 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无线医疗、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
作为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摇篮和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高地,市南区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催生和发展了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在公共管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场景和解决方案,“松力控股投资”等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随着数字经济和产业迭代的快速发展,曾经引发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和再次引爆的痛点开始显现。 为此,市南区紧密对接企业,聚焦企业“痛点”,挖掘企业“拐点”,找准政务服务“发力点”,积极搭建平台,对接资源,引入智慧,培育生态,全力为企业创新场景、服务和平台快速发展。
以市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为例,自6月成立以来,高质量承办“数据汇聚市南,智慧未来”软件集成创新博览会,举办“2021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数字化转型”的高水平。 “模式创新高峰论坛”联合青岛市新经济联合会推出“工业互联网新物种新经济主题沙龙”等活动,引导企业将场景创新作为各项前沿技术落地的比拼重点,助推企业争抢场景流量和入口。 据市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张鑫介绍,通过组织开展上述活动,该局大力宣传宣传18家重点企业,在全市征集发布“百款智能软件赋能产业场景”市南区企业“榜单”,发布市南区海信集团“优质好产品”等“20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榜单,聘请5位国内高校、科研领域知名专家、产业投资成为市南区首批工业互联网创新企业合作伙伴……同时,大力开展“共福青岛”行动,包括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等425个场景投入开放列出“未来城市”场景,从全市聘请11名“专、特、新”企业服务专家,提供精准服务,加速和催化企业在新场景、新经济、新物种中快速成长。 截至目前,市南区已有国家规划布局的重点软件企业2家,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9个,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领域优秀解决方案4个,省级5G/人工智能示范项目2个,省级标志性软件产品企业10家,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2家,同比增长67.74%。 青岛大学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重点能耗单位能耗监测、分析与管理系统软件V4.0》入选中国软件行业优秀解决方案; 青岛国信展览公司“红岛国际会展中心运营管控平台”入选2021年青岛市人工智能“十大最佳场景示范”项目。 特别是青岛华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华正Tunny PaaS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1年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市仅有的6个平台之一,展示了市南区“场景-带动、平台“聚力”成果,预计2021年市南区规模以上软件信息和技术服务业增速将达到20%以上,创近三年新高年。
打造数字城市“活力区”
未来已来,百战百胜。 千兆城市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用数字力量赋能千行百业,在教育、医疗、城市公共管理、制造、交通、能源等行业不断创新,不断引发新的应用。 张欣表示,市南区将以青岛市进入首批千兆城市为新起点,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基础,继续抢抓数字城市发展机遇,突出“软件定义、数字赋能、场景驱动、平台支撑、生态聚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快速崛起,加快孵化垂直细分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连锁企业”;继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育苗”、“金专精”、“实效融资”行动,继续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出台产业政策,积极建平台、培育链条、补链条、强链条,使一批中小微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部门、新人和区域合作伙伴在多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创新、优化配置、快速生成,形成共生共荣的生态圈,使市南区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 “活力区”和“聚集区”。
大公网吉林消息11月26日讯(记者 赵延吉)继去年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后,吉林市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工业企业。 截至10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提前完成预期目标。
在石化、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吉林市对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加强节能目标管理和节能监督。 通过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和热能平衡测试诊断,掌握能源消耗水平,找出能源损失浪费的症结,落实节能措施,提高利用效率。
我市以国家“节能减排试点城市”为契机,重点实施余压余热利用、能源系统优化工程等重点节能工程,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 吉林石化公司火炬气回收项目等20个项目被列为全市节能推进重点项目,成效显着。 为加强工业能耗精准化管理,我市对吉林石化等10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了产品能耗达标和达标考核,20种高耗产品能耗大幅提升如合成氨、钢坯、水泥、火电、镍盐等。 能源产品能耗达标率。 吉林市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快实施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企业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电平衡测试,挖掘节能潜力。
吉林市还以节能宣传周为契机,全面、细致、深入地宣传《吉林市工业节能条例》。 截至目前吉林能耗管理系统生产厂家,已有100名企业节能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参加了相关培训。
各项得力措施扎实推进,加快了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步伐。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在吉林石化火炬气回收项目中,吉林石化化肥厂、染料厂、丙烯腈厂、炼油厂燃烧多年的火炬相继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