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监测数据持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04-27
今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持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监测数据提升节能空间
全区公共机构接入省节能管理平台,实现用电数据自动抓取。 109家单位的水账号、30家单位的气账号全部核定完毕盐城能耗管理系统多少钱,29家一级单位建立了分项计量制度。 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信息统计在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让监测数据“活”起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区行政中心利用分项计量系统分析能耗数据,研究制定适合区行政中心空调节能运行的方案,自动切换空气源热源泵和离心机根据温度; 通过调节出水温度和监测耗电量,设定能效更高的出水温度,降低空调的能耗。
推动创建示范,打造节能典范
中心始终把创建示范单位和节能机构作为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全区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 不断改进。 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节能事业单位2家,省级节能龙头企业2家,省级事业单位节能示范单位9家,正在申报创建1家省级节能带头人、省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1个; 已成功建立经济事业单位52个,经济事业单位完成率90%,参合率100%。 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事业单位和节能示范单位的宣传,实现了创建一个单位、带动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广“三新”应用实现节能目标
中心紧紧抓住技术节能关键手段,严格执行政府节能目录采购,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和材料,淘汰高耗能设备和产品。 通过宣传培训、现场检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全区公共机构开展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继续在节能工程建设上下功夫。 区管中心投资30余万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装置6套、新能源汽车慢充装置10套,投资100余万元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地面上的车辆。 建成后可同时为300辆电瓶车充电; 市三医院投入19万元实施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区检察院投入14万元改造节能照明灯具。 龙岗镇在全区率先安装能耗管理平台。
深入宣传教育扩大节能效果
中心围绕创建节约型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反餐厨垃圾、塑料污染治理等重点,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环境月、低碳日,结合盐都区实际,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减排知识。 重点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医院等线上线下节能宣传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事业单位人员参与逐年增加。 通过举办“一篇节能作文”、“一篇节能课”、“一个提案”、“一张海报”的绝招,就是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绿色生活、绿色办公、节约节约的意识,营造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盐都区办事服务中心将按照全市节能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节能机构,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抓住机遇,攻坚克难 继续推进节能资源节约高质量发展,为引导和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盐都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孙春全)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重点企业,各高等学校:
为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复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与考核》(国发[2007]36号)精神,我省自2008年起对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进行统计监测,有关统计事项现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监测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和监测
能源统计监测是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社会能源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做好能源安全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做好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能源和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省能源统计基础比较薄弱。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能源统计监测工作认识不深、措施不落实、技术手段落后,直接影响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能源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科学的能源统计监测体系,不断提高能源统计质量。 ,使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尽快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2.逐步建立科学的能源统计和监测体系
能源统计和监测必须以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计量检测体系为手段。 各级有关部门要把建立科学的能源统计和监测体系提上日程,加强计量基础工作,逐步建立更加科学的能源统计和监测体系,实现能源消费三级监测每季度按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按月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进行监测。 政府、企业和各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统计,必须以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采集的数据为依据,确保能源统计的客观、真实、完整、准确。 各设区市节能降耗指标和数据质量由省统计局会同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监测确定。 有关部门实施监测识别。
3.实行GDP能耗指标联合公布制度
省统计局、省经贸委、省发改委将联合建立GDP能耗指标联合公示制度。 省和设区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下降率实行年度公示制度,每年在国家公报发布后公布; 率等指标实行半年度公示制度,上半年数据于每年8月底前公示。
四、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基础工作
要切实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统计工作。 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必须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2006),配备和检测能源计量器具,建立省级以上计量检测体系。 各级统计部门、经贸部门、质监部门要重点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计量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做好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完善制度和台账,按照职能分工进行能源计量。 设备配置、检测和执法监督等,有效提高源数据质量。
五、明确职责分工
省统计局、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全省和各设区市能源生产和消费数据的采集和审核,建立能源生产和消费数据的核算。全社会能源消费和万元GDP能源消费与全省能源统计监测系统协调解决我省能源统计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统计监测工作由省统计局具体负责,会同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等部门部门; 统计局具体负责,会同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等部门; 全省重点企业能耗月度统计监测工作由省统计局具体负责,会同省经贸委、省质监局等部门。 监督指导 重点用能企业配备并检测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具体由省质监局负责。 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生产和供应单位应当做好能源生产、销售、调入、调出和库存统计,并按要求报送有关数据。 铁路、民航、公路、港口等部门要认真做好本系统能耗统计工作,配合能源流通统计工作。 煤炭、冶金、建材、石油、化工、造纸、纺织、电力等重点用能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要认真做好本行业节能统计工作,配合统计部门统计。认真做好单位产品能耗统计制度和方法。 锻炼。 福州海关按照相关归类目录的要求,提供能源类商品进出口数据。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能源统计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保障实施能源统计监测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并同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水平,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1.福建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
2.福建省单位GDP能耗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2008 年 4 月 3 日
附件一:
福建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
省统计局 省经贸委 省发改委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1) 总体思路。 按照各级能源消费总量核算办法,从能源供应统计和消费统计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制度。 能源消费统计和核算方法,各省、市设区的能源平衡核算采用能源供应统计和能源消费统计相结合、相互补充的能源平衡核算方法; 各县(区)统一采用以能耗统计为主的核算方法。 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建立后完善的原则,着力建设能源产品生产、跨区域流入流出、主要能源消费领域统计调查体系。
(二)工作要求
1.统一部署,分工协作。 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能源统计制度,整合各能源部门和协会的统计力量,充分发挥部门和协会在能源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能源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能源统计制度,做好各项能源指标的统计工作。
2、加强建设,做好统计工作。 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能源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加强能源统计业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能源统计业务。安全、灵活、高效的能源数据收集、传输和处理。 、存储和使用综合能源统计信息系统。
3、加强衡量,夯实基础。 各社会用能单位要做好计量器具配置、商检、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等基础工作,全面加强用能计量、记录和统计工作,建立用能统计和用能状况分析。系统,能源消耗应分类计量和统计。
2.建立健全能源生产统计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产品产量统计制度,增加能源核算所需的中小能源产品统计目录。
(二)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煤炭、电力等产品产量统计制度。
调查内容:煤炭生产、销售、库存; 发电。
调查范围:规模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电力企业。 煤炭产品产量调查范围,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核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的规模以下煤炭生产企业名录确定。 发电主要是指当地的小水电。
调查频率:季度报告,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省统计局组织调查。
3.建立健全能源循环统计
以区域间能源流入流出统计为重点,建立健全能源流通统计数据。
(一)煤炭。 区域间煤炭进出流统计范围界定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重点用煤企业,以及铁路、港口等煤炭运输企业。
调查内容:煤炭流入流出量。
调查范围: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重点用煤企业,以及铁路、港口等煤炭运输企业。
调查频率:季度报告,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省经贸委煤炭调查办公室组织综合调查,省统计局配合。
(2) 原油。 根据现有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计算得出。
(3)精制油。 地区间成品油流入流出量通过建立“能源商品批发零售企业购销库存”统计制度获得。
一、在商务部批准的经营成品油批发业务的企业范围内,建立成品油进销存统计制度。
调查内容:成品油采购量、省外采购量、销售量、省外销售量、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量、存货量。
调查范围:经商务部批准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的所有企业。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省统计局组织开展综合调查。
2.在省经贸委有关部门批准的成品油零售企业范围内,建立成品油销售、库存统计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成品油销量及库存。
调查范围:经省经贸委有关部门批准的成品油零售企业。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省统计局组织开展综合调查。
(4) 气体。 主要是指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天然气。 各地区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消费主要由省建设厅提供,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消费参照。
调查频率:年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5) 电力。 跨区输配电量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提供。
(六)其他能源品种。 洗煤、焦炭及其他焦化产品、炼厂干气等石油产品的跨区域进出流量统计,采用海关进出口数据和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计算。 具体核算方法:
其他能源品种本地净流出(正数)或净流入(负数)=本地生产+进口-出口-工业企业采购
4.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统计
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反映能源消费结构,为市、县(区)能源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用能源消费统计补充能源供应统计无法获得的信息。 近期,重点加强各级能源消费数据核算基础,建立区域能源消费核算体系和评价体系。
(一)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耗、库存、加工、转化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可再生能源、低热值燃料、工业废弃物等调查目录,加大统计力度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指标。
(二)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别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能耗约占全部工业能耗的10%。 这些企业生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能耗较高。 对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指导淘汰落后产能、反映节能减排成果有很大帮助。 意义重大。
调查内容:煤炭、焦炭、天然气、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消费量。
调查范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福建省调查总队组织抽样调查。
(三)建立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能源消耗调查制度。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消费量。
调查范围: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的法人。
调查频率:年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省统计局组织重点调查。
(四)完善建筑业能耗统计工作。 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 建筑业能耗数据采用普查年度综合调查、非普查年度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五)建立健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 第三产业涉及面广、单位多。 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能耗特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 能源消耗大的餐饮业,按规模建立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统计制度; 交通运输行业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建立相应的调查制度。 电力约占第三产业其他行业能源消耗的90%。 福建省电力公司通过完善社会用电量统计,提供能源消耗核算所需的信息。
1、餐饮业。 餐饮业单位多、分布广、能源消耗种类多、调查难度大。 分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两部分进行调查。 对规模以上(从业人员40人以上、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餐饮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全面建立煤炭、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石油气、电力。 对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抽样调查,获取样本企业的营业额和能耗数据,并根据样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和能耗数据计算其能源消耗总量低于指定尺寸。
调查内容:煤炭、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
调查范围: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下企业、个体户。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省统计局和福建省调查总队组织对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进行综合调查和抽样调查。
2.交通运输业。 建立按不同交通方式分类的能源消耗统计调查制度。
(一)铁路和航空。
调查内容: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电量等。
调查范围:铁路、航空企业。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省统计局组织南昌铁路局、厦门航空、福州长乐机场、厦门机场、泉州晋江机场、武夷山机场、官寨山机场进行综合调查。
(二)公路、水运和港口。 道路、水运、港口是指从事道路(含城市公共交通)、水上商贸运输和港口装卸业务的企业(含个体专业运输企业),不包括社会车辆和私人家庭车辆。 由于运输企业管理分散、流动性强,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运输企业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在从事商业道路和水路运输的重点企业和港口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能源消耗统计调查制度,待工作规范化后,逐步将调查范围扩大至所有专业运输企业。 对从事公路、水路运输的个体专业运输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按单车(单船)年平均燃料消耗量或单位客货周转量、登记在册的车(船)数计算。运输管理部门。 其总能耗。
调查内容:汽油、柴油、燃料油消耗量等。
调查频率:年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省统计局、省交通厅联合组织对重点专业运输企业和港口进行综合调查福建省能耗分析管理系统,对从事公路、水路运输的个体专业运输户进行典型调查。
(六)建立健全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统计制度
一、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
调查范围:与现有城镇住户调查范围相同。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福建省调查总队组织抽样调查。
二、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电量等。
调查范围:与现有农户调查范围相同。
调查频率:季报、2007年年报正式实施。
调查方法:福建省调查总队组织抽样调查。
(七)建立健全重点建筑能耗统计制度。 对于饭店、宾馆、商务楼、写字楼、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大型建筑,建设部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 国家制度正式出台后,我省将参照执行。
(八)建立健全能源利用效率统计制度。 能源利用效率统计主要是指单位产品和单位业务量的能源消耗量统计。 目前,在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范围内,建立了25个重点耗能产品和108个单位产品能耗统计调查制度。 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统计范围,从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年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逐步增加统计品种的能源消耗产品。
(九)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核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目前,除核电和水电有规范的统计制度外,其他能源的利用情况源头较小,缺乏统一的统计计量标准,统计体系不完善。 在尽快制定统计标准的同时,积极探索研究建立相关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制度,尽快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全面纳入常态化能源统计调查制度。
有关能源统计制度、调查问卷、核算方案等,由省统计局另行发布。
附件二:
福建省单位GDP能耗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省统计局 省经贸委 省发改委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1) 总体思路。 在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项能源消费指标数据质量的全面监测,对全省、各区市、各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数据质量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客观、公正、科学 全面评价节能降耗工作进展情况,真实反映我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二)工作要求
1、深入研究能耗指标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科学建立监测指标体系。
2.要从核算依据、核算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严格规范监测指标核算,不断完善主要监测指标核算体制机制。
3.要加强数据质量考核,切实保障数据质量。 节能降耗指标及其数据质量由上一级统计部门监测确定。 重点用能企业主要由省统计局和省经贸委监测。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测,督促各类社会用能单位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完善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制度。
2、监测节能降耗进展情况
(一)监测全省及设区市节能降耗工作进展情况。
一、监测指标
(一)综合能源消费量及其增长速度
(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其降低率
(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其降低率
(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及其下降幅度
(5) 重点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重点耗能行业包括:煤炭、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火力发电、造纸、纺织等。
(6)重点耗能产品产量及增速
重点耗能产品有:火力发电、粗钢、生铁、铝加工材、水泥、合成氨、印染布、机制纸和纸板等。
2、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三、责任单位:省统计局、经贸委
(二)监测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进展情况。
重点用能企业是指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
一、监测指标
(一)单位产品能耗
(2)单位产值能耗
(3)能量处理转化效率
2、监测频率:每月一次
三、责任单位:省统计局、经贸委
3. 地区单位GDP能耗数据质量及下降率监测
(一)GDP监测。
The first group: the index of the total GDP of the , used to test the total GDP is .
1. as a of GDP.
2. The of taxes in the sum of the added value of the and .
3. The ratio of the in of urban and rural in the to GDP.
The group: to the GDP rate, used to test the price GDP rate is .
1. tax rate.
2. loan rate.
3. rate of per of urban in the .
4. rate of per net of rural in the .
The third group: to the added value of the in the , used to test the added value of the is .
1. The of tax in total tax .
2. rate of tax .
unit: of , Team
(2) of total .
1. The ratio of to is used to the is .
2. The of above size in the total of the is used to the total of the is .
3. power , heat , coal , coal , oil , , gas and other are used to the in are .
4. The rate of and the rate of added value in three and are used to the rate of in and is with the rate of added value.
5. The of main and the per unit of are used to the of key - .
unit: of , and Trade
data and will be by the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