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落地“智慧园区”低碳化管理手段
2023-05-01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打造“智慧园区、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已被全国十余个省市列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展重点。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谁先实施“智慧园区”的低碳管理方式,谁就先抓住了市场先机。
目前,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开始布局低碳智慧园区,但制约园区低碳转型的是,要想“治碳”,必须先“知碳”。 优化每天碳排放数据的空间和数量。 这些复杂、海量的数据是园区实现“低碳/零碳”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人工统计数据远远不能满足智慧园区的需求。 艾亿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洞察不同园区碳管理痛点,从能源需求侧提供针对不同场景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 能耗数据监控,即知碳; 根据算法模型分析碳数据即计算碳; 依靠可视化数据计算碳优化方案,辅助决策,就是管理碳。
通过综合碳管理,实时监控耗能设备,灵活优化调度,有效节能减排。
根据不同园区的需求
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
无论是企业还是园区,数字化碳管理的核心在于碳数据。 艾亿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一大特点是洞察不同园区的碳管理场景和能耗监测重点,从而定制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平台,打造“零碳数字大脑”。 “ 在公园里。
工业园
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需要水、电、热、气等能源供应。 具有能耗高、硬件范围广、时间不规律、信息化程度低等特点。 低碳转型的需求迫在眉睫。 节能的重点包括生产车间、交通运输、设备消耗等场景。 能耗管理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完成能耗统计、同比对比分析、成本分析、能耗预测、碳排放分析,结合算法模型选择最佳的能源优化方案。
物流园区
我国有1600多个物流园区。 2019年物流园区碳排放量4295.6万吨,增长5.45%; 2021年碳排放量4731.6万吨,增长5%。 物流园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是能源消耗大户和碳排放大户。 物流园区的主要能源消耗是仓储和物流车辆装卸,尤其是能源消耗强度高的立体仓储和冷库需求增加。 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设备监测提高能源利用率,结合绿色能源的应用,达到减碳的目的。
科技园
科技园区的能源消耗相对较低。 主要是高新技术园区和创新创业园区。 重点能耗管理涉及办公楼和服务器机房。 对园区企业进行分类分项计量,通过能耗数据完成节能诊断。 此外,科技园可结合智能支付、能耗管理信息化等服务。
专注于碳减排目标
实现经济效益
作为爱易“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系统之一,“能源管理系统EMS”基于物联网设备接入,动态监控能源消耗数据,为园区碳管理提供数字化基础。 通过能耗监测、碳排放量海量数据分析计算、生产设备监测、减排诊断等,利用算法模型调整减排计划,打通数字碳管理和碳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数字大脑支持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数据采集
监控园区关键用能设备,如电梯、冷水机组的启停时间、工作参数、运行时间、故障报警等,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存储,传输至园区能源数据监控模块即时的。
能源监测
综合监测园区能耗及环境监测数据,基于算法模型提出优化方案,包括综合能耗、分类及分项能耗、节能诊断等,动态监测能耗-实时消耗设备,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能源预算
用户可根据系统推荐设置年度预算指标,并支持手动修改。 系统可根据企业面积、工龄等信息计算出能源消耗总量预算参考,管理者可灵活更改月度预算目标值。
能耗分析
园区内各区域能源消耗以柱状、点状、折线状可视化,包括水、电、气、热等,更直观的数据结果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能耗统计
按照年、季、月、日、时等维度,根据园区能耗结构、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等,对各区域、企业租户、设备等管理对象。
节能优化
结合园区能耗智能算法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广州智慧园区能耗管理系统,一键生成节能优化方案,展示节能效果和优化方法,让园区能源管理更加智能。
综合报表
用户可根据决策需要灵活查看碳管理数据报告,支持多种格式,自定义时间段。 数据范围涵盖园区内所有能耗数据、设备监测数据、碳排放数据。
增值服务
对园区租户实行分项计量,根据远程抄表数据生成记录和账单,租户可在线完成缴费、充值等操作。
爱易“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将节能减碳与园区数字化转型相结合,通过大数据驱动节能减排响应双碳目标,同时实现园区降本增效,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驾驶。
助力园区低碳转型
艾毅在行动
基于敏锐的行业理解和丰富的技术实施经验,艾亿已经完成了国内众多园区、工厂、商厦等能源管理布局。 通过数字化与零碳管理相结合,打造“低碳、高效、智能、安全”的园区管理体系,助力园区低碳转型。
爱易为某园区提供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中,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将各类计量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动态完成园区的能耗监测、碳排放监测、数据采集、分析、设备安全等。能源设备。 监测使碳管理系统化、可视化。
艾亿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将物联网、AI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引入传统能源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园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让科技驱动园区绿色健康发展,双碳目标加速达成,以覆盖“云、管、端”全环节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园区低碳改革赋能。
前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各地新建了写字楼、宾馆、写字楼、学校等各类公共建筑。 . 日益凸显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调试,尤其是在今年政策性限电的大背景下,高耗能的公共建筑也成为限电对象。 在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甚至是住宅小区的公共区域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降耗的管理。
节能管理计划
节能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需求和手段,但一般可以按照能耗计量、用能诊断、节能改造、能耗测量与评价四个步骤来指导节能管理。节能效果 工作,以下四个步骤依次介绍:
节能管理工作步骤
1.能耗测量
对建筑综合能耗水平进行全面监测和统计。 建筑能源包括电、水、气、燃料、冷/热、清洁能源等。建筑能耗监测采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软件技术和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建立满足楼宇管理的需要。 通过遍布终端的可靠适用的监控设备、标准接口和开放协议,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电梯、供配电、给排水、可再生能源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楼宇设备能耗的实时监控和运行控制策略的调整优化。
2、能耗诊断
建筑用电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供电系统中仪表、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情况。
2)供配电综合自动化,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温度、断路器位置、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告警信号、监控信号等信息监控; 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控制、操作锁的分、合、重合闸; 系统与上级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处理与通信、人机界面等。
3)供电用电电能质量,包括:三相不平衡度、功率因数、各次谐波电压电流、谐波电压电流总畸变率、电压偏差等。
4)用电分类、分项计量是否达到智能化管理水平,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节能改造
建筑用电节能改造主要包括:
1)变压器电容补偿柜节能改造。
2) 增加用电负荷时,应重新计算供配电容量、电缆敷设、供配电线路保护、保护电器选择性配合等参数。
3)功率因数的改善宜采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的方式。 谐波治理应根据谐波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 当电压偏差高于标准值时,应采用合理的方法降低电压。
4)低压配电用户侧应配备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自动调节装置,三相不平衡度大于15%的配电系统应对各相进行负荷平衡调节。
5) 未设置用电量分项计量的系统,应根据变压器、配电线路原有设置合理设置分项计量监控系统; 分项计量电度表应具有远传功能。
4.节能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利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对分类、分项能耗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公示、能效计算、诊断和评价; 通过能耗数据和分析诊断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对已完成的节能改造工作,准确评价其节能效果。
能耗监测平台评估节能成果
五、结语
节能降耗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的工程,不仅需要依靠能耗监控管理系统等智能化手段进行技术管理,还需要依靠管理、运维人员和建筑用户不断提高节能意识和知识 无论如何,只要按照上一篇节能降耗管理的“四步走”,就可以把节能变成一个有预见性的科学工程,而不是一座“空中楼阁”。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