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构建全县公共机构能耗监管“一张网”
2023-05-13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马林通讯员曹磊临沂报道
近日,临沭县事业单位节能监察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系统覆盖全县31座公共建筑、68个单位,对电、水、气等能源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构建全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监管“一张网”。
节能监管系统是省级试点项目,是临沭市数字化代办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个平台、68个子数据系统。 该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测各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情况,并可对能源消耗进行分类、分项、分层计量。 此外,系统还具备预警纠偏、诊断分析、智能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
系统在“管理”能源消耗的同时更注重“控制”。 对重点耗能设备增加控制主机,具有远程开关和自动开关功能。 例如,在集中办公区域的中央空调节能管控方面,通过空调控制面板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定时开关机、设定温度锁等远程控制。在每个房间都可以实现全过程节能管理。
系统集成合同能源管理模块。 合同能源公司在人员密集、能耗高的集中办公区投资光伏建设和节能改造。 约定节能基准量。 达到节能量后,节能收益按比例与政府分享。
下一步,中心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分析能耗数据趋势,完善节能监督机制体系临沂能耗管理系统价格,落实节能监督管理责任,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和碳减排,实现能源消耗管理。 各单位开展科学用能,促进形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数据中心“变绿” 能耗“瘦身”
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公布了2021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包括通信、互联网、能源、金融等领域的44个数据中心。 迄今为止,我国已建成三批共153个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
作为数字经济的“基地”,我国数据中心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 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新基建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
绿色数据中心是什么样的? 如何更好地引导数据中心走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道路? 记者进行了采访。
绿色数据中心是什么样的?
采用高效供配电系统,绿色电力比例高,智能化运行降低能耗
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万国数据11号数据中心,2000多个排列整齐的机柜在15000多平方米的机房内有序运行。 千里之外,依靠数据中心算力的实时调度,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流畅观看视频。
数据中心在支撑着强大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能耗压力。 作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和提高能效是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
“目前,北京11号数据中心的PUE(Power Use )已达到1.22。” 万国数据副总裁杨涛测算,在满负荷情况下,绿色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电费约1000万元。 千瓦时。
能耗“瘦身”,秘诀何在? 走进数据中心,答案逐渐揭晓——
在电源方面,将双通道不间断电源转换为单通道高压直流电源。 “通过调整供电结构,在降低功耗损耗的同时,也提高了功耗效率。” 杨涛表示,不仅如此,数据中心还通过购买和使用绿色电力,实现了低碳转型。 “目前,公司在全国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使用率已达到34%。”
在用电端,采用能耗监控系统,实现绿色、智能化运营。 步入数据中心监控平台,大屏幕上实时变化着多条数据曲线。 “节能增效靠精细化运营。” 杨涛介绍,通过动态监测服务器负载变化、室内外温湿度、暖通空调设备运行频率等关键指标,可以有效指导决策,优化设备部署,实现精准制冷。
“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绿色数据中心具有资源消耗少、能源利用率高、运维水平强等特点。” 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陈颖认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不仅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降低能耗,还要提高效率,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环保。运维管理、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也应多维度考虑,实现能源供应和能源利用的协同突破。
GDS是我国数据中心绿色建设的一个缩影。 得益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还是新型数据中心的扩建,绿色数据中心正由点向面快速扩张。 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三批153个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 此外,还遴选推广了5批157项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和引导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7月,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将降至 1.3 以下。 硬性指标和时间表的设定浙江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加速绿色数据中心的普及。
为什么要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增长,节能降耗势在必行
当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绿色能源遇上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绿色就成为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
从行业本身来看,数据中心是新基建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
根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的《国家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南(2020年)》报告,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数超过300万,近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30%。
“作为用电大户,数据中心的规模增长必然导致能耗大幅增加。” 陈颖表示,据测算,2020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全国同期用电量的1.5%-1.9%。 %。 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的需求大大增加。 数据中心内已经升级淘汰的老旧设备也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从更大的角度看,数据中心也是推动全社会减碳增效的有力抓手。
“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将对千行百业的节能降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腾讯云数据中心双碳项目负责人梁家奇提出,以算力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助力更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计算能力将达到2020年的3.3倍。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碳峰值的碳中和目标。”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
低碳高效之路在何方?
积极探索推广绿色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水平
虽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显着,但与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相比,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行业绿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从用电角度看,需要推广先进的绿色技术和产品应用。
“近年来,行业内出现了很多绿色技术,但也存在不敢用或不好用的情况。” 杨涛举例说,液冷系统散热效率高,但受制于安全、部署方式等问题。 推广力度不够。 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良好效果,有赖于产业链的协同发力,营造开放友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技术。 2020年11月,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承建的高唐综合能源站投入使用。 其数据中心成为浙江省首家液冷箱式机房,每年可节电43万多度电。 阿里云自主研发的浸没式液冷技术也对外发布。 通过将服务器浸入密闭液体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被冷却液带走,进入外循环,减少70%以上的能耗。
从电力供应看,可再生能源供应水平仍有待提高。
“对于企业来说,大规模采购可再生能源存在挑战。” 梁家奇表示,清洁能源通常直接并网,很难通过电网购买到100%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 此外,点对点的跨省绿色电力市场全球化交易规模尚未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数据中心绿色水平的不断提升。
机遇来自挑战。 不久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完成了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布局设计。 在陈颖看来,“通过‘东计西计’项目,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在西部建立,将有效增加西部风光、水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有效的工业供给与能源消耗的平衡。”
“下一步,将鼓励数据中心在布局优化、技术创新、绿色电力直购、储能、梯次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快构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新局面。数据中心。”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 (记者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