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完成浙江省首批能源审计工作
2023-05-19
5月25日,随着最后一份审计报告交付给客户,这标志着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圆满完成了浙江省政府组织的第一批能源审计工作。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有效贯彻国网省公司战略,积极开展“供电+能效”工作。 2021年4月,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积极配合浙江省发改委起草了《浙江省实施能效创新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开展能效创新试点工作,牵头联网杭州供电公司与国网(杭州)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杭州市20家高耗能企业能源审计。 这也是浙江省政府组织的第一个能源审计项目。
据了解,能源审计是指由节能主管部门授权的能源审计机构,按照国家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的审计和评价。 此次开展能源审计的20家企业涵盖纺织、食品、火电等行业。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能效评价组通过现场查询、台账调查、设备检测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能源利用和能效提升。 、规范管理等方面查找短板。 同时,依托能效评价中心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能效提升解决方案,形成专业的能效管理建议报告,上交给企业和国家发改委。改革委为规范企业能源管理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依据支持。
浙江金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锦纶丝为主要产品的民营企业。 目前仍在使用效率低下的S9型变压器和Y系列电机,不符合现行标准。 面对能耗高、能效低的问题,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一直没有完善的更换和改进方案。 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变压器淘汰更新、谐波治理、空压机群控系统、纺织烧毛机余热回收、纺织定型烘箱机余热回收等节能解决方案。 经测算,新的能源使用计划实施后,公司每年可节约能源成本50万元以上。
“感谢你们在能源管理方面给我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在能效提升方面为我们制定了节能措施,实实在在的为我们节省了成本!” 浙江金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陶金星表示感谢。
通过本次能源审计,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协助杭州市发改委发现了部分企业仍在使用S9系列变压器、Y系列电动机等陈旧设备,以及低效率的三联机等诸多问题。一级能效空压机和冰箱,企业管理存在能源目标责任制、定额管理和统计考核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摸清杭州市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用能背景,了解企业节能潜力,助力杭州市“十四五”能源工作有的放矢、有的放矢更精确地。
“这个项目作为全省能源审计试点项目,意义重大。有幸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参与其中,在变压器和谐波治理等能效提升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专业建议。” 杭州市发改委能源部副主任郭薇薇说。
该项目的实施,使电网不仅成为企业的电气管家,更是节能降耗的良师益友。 助力政府能源双控工作,是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推进“供电+能效”的有效探索,也是推进多元融合、高韧性电网建设的特色实践。 下一步,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提升技术积累,积极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效提升服务浙江能耗管理系统毕业设计,有效助力浙江能源双控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为促进浙江省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全面提高全社会综合能源效率。
辽宁省近期迎来强雨雪、寒潮、大风过程。 在气候“大考”中,辽宁省供热行业顺利通过考验。 其中,智能供暖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1智慧监管实现主动管理
据介绍,截至目前,沉阳、大连、锦州、朝阳等地已建成覆盖全市的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从此,辽宁省供热行业有了智慧“大脑”,为政府决策部门、供热管理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供热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体化决策支持和供热信息发布服务。
据了解,沉阳市于2019年建成市政智慧供热监管平台,现已形成城市两级联动、数据共享的智慧供热监管、预警、指挥调度中心。 在沉阳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大屏上,记者看到,沉阳市的气象信息、服务项目社区和房地产、热源厂、换热站、管网状况等均实现了可视化查询。
平台还展示了供暖期间的供水温度、标准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对比曲线。 如果监测点参数中断、质量不达标或其他故障,系统会以不同颜色的图标“报警”。
通过平台的移动应用,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对各供暖机组的可视化监管和实时监控。 对市民投诉、应急处置和预警预报、监测指挥,也可实施现场处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供热问题。
在此次气温骤降期间,沉阳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及时下达了供热调度一号令。 供暖单位全面强化运行组织,提前调整供暖参数,确保用户室温达标。 相关职能部门还利用该平台对热源厂、换热站供水、供热机组回水温度参数的调整进行24小时监督。 发现调整不成或参数调整不合理的,将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实现全市供热稳定。 .
大连智慧供热信息管理平台也已建成。 今年7月,大连市印发了《关于推进供热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以区为重点,在辖区内实施。 热力用户定温测点供回水温度、室温等运行参数可视化监测。
目前,大连市五区供热管理部门已与全市供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直连和数据共享。 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市的目标是实现辖区内供热单位的信息化监管,最终实现全市“一张网络”管理。
城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的投产,标志着上述城市供热运行模式由体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供热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供热管控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已经从后处理变成了前判断。 辽宁省实现了从供热到用热的“云”监管和服务,实现了“提质保供、促民生”的供热目标。
2 智能供暖的好处
智慧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不仅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业管理,保障市民家的温暖,也能为供热企业取得良好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国汇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位于沉阳市于洪新城,总供热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供热管网总长122.6公里。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他们就着手建设智能供暖系统,目前自动化投入率在90%以上。
他们还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辖区内的所有供热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中央数据库。 同时,与高校联合开发的智能供热负荷预测与决策控制系统,已于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这套智能供暖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安装了一个智能“大脑”。 不仅可以实现全天候按需供暖,还可以监控热网的运行数据。 解决方案。
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多热源复杂大型管网的运行问题,降低了能源成本,而且通过精确的流量控制降低了系统功耗。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该系统还将实现整个热网的数字化建设,为热网的扩容改造和生产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泉水小区是目前大连市规模较大的小区。 大连泉水供热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区域的供热任务。 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的智能化生产管控平台集成了生产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情况实现热源调峰和智能调度。 平台实时采集监测自管热力管站供回水温度,实现与区级监管平台对接。
同时,公司建立了供热用户远程室温监控系统,在供热区域设置了数千个室温监控客户端,实时监控用户室温,为公司生产提供决策依据。调度。 通过生产供热用户智能控制平台和远程室温监控系统,实现了供热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记者在沉阳、大连等地走访多家供热企业时发现,这些企业都使用了智能供暖系统,并从多方面受益。 他们中的一些人节省了 10% 的煤炭。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能“大脑”的指挥下辽宁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辽宁省不仅提高了供热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供热效果和调度能力显着提升,为高水平的供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