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业通信业节能监察中心在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诊断工作
2023-05-21
湖南省工业通信行业节能监察中心对企业进行节能监测诊断。
本报记者王恒、通讯员徐艳长沙报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碳排放大户。 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为切实提高湖南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湖南工业经济绿色转型,湖南省工业通信行业节能监察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央”)统筹谋划,精准施策。 节能诊断、技术推广、法制宣传、业务培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企业做“贴心人”,解决企业难题,助力湖南工业企业加速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质量发展。
“摸出家底”“把脉”“对症下药”为企业开绿色发展“良方”
受节能意识淡薄、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湖南部分工业企业存在节能需求满足不了、节能潜力没有深挖的问题。
2021年,根据工信部《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的通知》,中心组织20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湖南省219家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发现企业平时“看不见”的节能。 共提出节能建议和有效措施677条。 预计全部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9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8万吨,经济效益约1.9亿元。
这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工信部的高度肯定,还荣获工信部2021年度“专精特新”节能诊断服务机构。
同时湖南省能耗信息管理系统,重点耗能企业年能耗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节能减碳的主战场。 为摸清湖南省重点用能企业“能耗背景”,中心着力打造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测智能云平台,新增“节能低碳” 》模块功能,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能源类别对高耗能企业进行监测,从行业、行业、时间段等角度分析能源消耗数据,帮助企业查找不足、挖掘潜力、改进精细化能源管理水平。
目前,湖南已有153家企业在该平台挂牌。
送技术、传经验,当好“红娘”,为企业节能减碳牵线搭桥
加强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
近两年来,中心积极开展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征集活动。 在征集的150多个项目中,经过专家评审,选定了一些应用广泛、节能效果好的项目。 “节博”、“节能宣传四进”等活动,搭建了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开展技术对接交流,让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走得更远中,从而实现各方共赢。
2021年上半年,中心在重点工业行业开展寻找能效“尖雁”活动,率先在5个高能产业的100余家企业中评选出16只能效“尖雁”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电力等消费行业。 企业。
其中,沅陵山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氯氨电解锌工艺,解决了传统电解锌工艺污染重、产量不稳定的缺陷。 它还通过缩短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2020年,单位产品能耗仅为456.66千克标准煤/吨,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低于现行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46.27%。
类似的顶级鹅案例还有很多。 中心对五大行业能效领头雁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挖掘,形成典型案例并加以推广。 “领头雁”活动经新婚、红网等媒体发布后,被部分头部门户网站转发,网络点击量突破百万。 湖南卫视作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轰动了全省。 掀起了一股向“雁头”学习、赶超“雁头”的热潮。
宣传培训并举,精准推送政策法规,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法制宣传和业务培训是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湖南工业节能减碳、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中心创新开展宣传普法工作,打造特色活动品牌,组织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园区”节能宣传活动。 在省陶瓷技师学院、天心区友谊社区、郴州华润电力公司、永州宏石水泥等单位设立“绿色节能大讲堂”,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组织节能专家和服务机构对现有的能源问题进行研究。 免费诊断,并提出建设性的改造方案。
据统计,本次活动已覆盖10万余人次,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展示节能小产品200余件,介绍高效节能技术6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100余条为了省电省水。 活动得到了省政府机关工委的认可,并成功入选多家单位发起的“爱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项目。
为更好地为湖南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培养,中心进一步完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与“ “自主培训、培训”模式 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与省节能监察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共10期,有效提高了员工节能意识和专业水平。
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检测服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心将免费为众多企业和单位提供能效检测,并出具公正、权威的检测报告,既为企业节能改造提供重要参考,又解决节能难题为企业。
例如,在帮助台泥(怀化)水泥有限公司评估水泥回转窑窑体的保温和部分电机安装变频设备的节能效果时,发现回转窑的位置范围为公司保温效果差的机体,提出了更换保温的具体指导意见。
同时,对企业部分风机、电机设备的变频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计算出变频改造的节能率,打消了企业对实际效果不佳的顾虑。节能技改项目,强化了公司下一步加大节能技改力度。 信心和决心。
为帮助湖南华菱湘钢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中心组织专班对湘钢部分余热余压发电机组运行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测算和钢通过现场检查、数据核实等方式,出具了发电机组运行情况说明,作为湘钢股份申请价值优惠政策的重要支持证据——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帮助湖南钢铁4套余热余压发电机组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 退税1.8亿元。
下一步,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认真履行节能监管机构职责,继续开展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征集活动,着力打造“三新推广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力我省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王衡)
金山网讯 江苏省镇江市有一位“碳管家”,负责管理全市能源和碳排放。 还可以为接入平台企业提供精准画像,评估能耗。
“碳管家”长什么样? 如何“精打细算”? 在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能源大数据中心,记者探究了“碳管家”的日常管理。
“碳管家”精心策划
电子屏幕上,“电、煤、油、气”四种能源以不同颜色的虚线显示,时而波动,实时反映企业的能源消耗数据。 看似普通的屏幕,其实是一个拥有多种“计算”技能的“隐藏模型”。
“‘碳管家’其实是我们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平台,专注于线上数据接入和企业级下沉,助力镇江低碳城市现代化建设。” 项目负责人姚鹏解释说,“低碳平台”包括市级和企业级两个层面,市级平台侧重于服务政府监管和考核,企业级平台侧重于为企业低碳转型赋能。 .
以城市级平台为例。 该平台包括三大模块:碳排放分析与管理、重点项目碳评估、重点碳排放企业监管。 其中,碳排放分析与管理模块构建了碳全景、碳采集、碳核算、碳分析、碳对标评估等功能。
“碳全景”用于展示能源碳全景、供给侧碳地图、消费侧碳指标,实现碳足迹追踪;碳采集用于维护城市和企业数据录入,实现数据质量监控;核算是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帮助企业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碳分析从能源结构、行业、行业、行业等角度分析碳指标,和碳汇,并出具分析报告。” 姚鹏表示,借助碳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是“稳碳排放”、“减碳排放”还是“大碳排放”。 结合生产经营状况,可以确定和科学评价碳排放强度。
目前,已有438家企业接入该平台。 依托碳平台的数据和精准分析,实施科学合理的节能减碳措施。
“碳平台”优化升级
作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镇江着力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云平台。 据镇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平台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生态云”。 监视器。
近年来,镇江市以低碳城市建设为目标,依托平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逐步完善碳排放管控体系。 对占镇江工业碳排放量80%的48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实施工业生产过程煤、电、油、气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在线监测和企业碳资产管理。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去年镇江发改委、镇江供电公司对碳平台进行了优化升级,使其成为碳中和的数字化平台,突破了碳排放数据的壁垒,激活碳排放数据的价值。 经济平台。 年末,镇江市的这一创新举措,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
根据《镇江市电网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镇江市将以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将数据流贯穿于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全过程,构建镇江能源电网。 碳管理大数据中心全面感知能源流动产生的碳循环数据,形成全市碳市场交易前端服务平台,支撑碳交易业务发展镇江能耗管理系统,实现碳资产管理,使其成为重要的“智慧镇江”的一部分,为政府实施差异化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用能单位提供深入、全面、具体的能耗分析,为新技术应用提供科学指导、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系统。
“指挥棒”下沉企业
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级平台正在齐头并进。 该平台的试点建设于今年3月启动,预计9月完成。
据姚鹏介绍,江苏和林水泥有限公司是首家接入“碳平台”的试点企业。 目前,公司已建成平台感知网络及相应配套设施,实现设备级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 模块,在线获取企业煤炭消费数据。 “平台深入车间、工段、设备,形成数字孪生产线,实时跟踪分析能流和碳排放,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只有摸清家庭背景,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能量结构。 “能源回收利用后,厂内两座总装机容量26兆瓦的余热电站每年可发电1.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能4.12万吨标准煤。扣除电力成本后发电,每年可节省电费6700万元。元。 公司负责人许斌算了一笔账。
抽象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可测量、可感知、可评估的“指挥棒”。 2015年至2021年,镇江实施去产能项目167个,压减水泥产能508万余吨、钢铁产能60万余吨、电镀产能10.4万余吨、焦(碳)产能95万余吨吨。 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00余家。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