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明两年将遴选300幢能耗计量装置仅占57%
2023-05-21
本报讯(记者许其敏)能源消耗“大户”公共建筑即将配备能源消耗“管家”,力求尽可能节约。 记者昨日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市科促会、市科协联合举办的建筑节能主题沙龙获悉,上海今明两年将选出500座公共建筑进行能耗审计,并选择300座公共建筑。 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
仅占上海建筑总量26%的公共建筑却占建筑能耗的57%。 很多建筑没有任何节能措施,里面有很多节能空间。 据调查,在上海理工类高校中,每名学生每年的单位能源消耗量最高的为0.5吨标准煤,最低的仅为0.15吨左右。 因此上海自助系统能耗管理系统,改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常务副总工程师徐强看来,强大的能耗监管工具平台是有效进行能耗监管的核心。 为此,市建科院投入大量精力,开发了一套能源分项计量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分别对照明、空调、电梯的能耗进行实时控制,统计每个时间段、每个楼层的能耗数据,并绘制成曲线。 “一旦发现某个区域的能耗异常,就会提示设备可能有问题。” 据悉,市建科院某楼应用该系统后,发现水泵能耗过高,投入130万元进行改造。 最终每年可节省电费40万元,仅3年多时间就可收回成本。
有了强大的能源“管家”,就可以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前,方便、合理地评估节能效果。 目前,鄂初莲花、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上海市政府部分楼宇已开始采用该监管体系进行合同能源模式的改造。 闵行区政府去年10月开始合同能源改造后,当年12月就节约了3.9万度电。
据悉,上海将对全市1300座公共建筑进行信息调查和能耗审计,并于每年7月公布半年度调查结果,次年3月公布全年调查结果。 未来两年,将对500座重点(高耗能)和标杆(节能措施较好)公共建筑进行审计,今年完成200座。 同时,上海还将选择300座公共建筑安装能源分项计量管理系统。 今年要完工100栋,目前已经安装了10栋。
3月17日,海宁市发展改革局联网海宁供电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用户支路负荷控制改造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能源消费科学管理是探索电力能源预算管理的一项新举措,主要是对电力用户并联负荷控制改造作出相应规定。
电力是社会生产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海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电需求大幅增加。 2021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19.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3%。 但电力供应面临夏季用电高峰、枯水期、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多重影响,供需形势复杂多变。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浙江省外电减少,发电用煤、天然气资源紧缺,电力供应形势紧张复杂。
“并联负荷控制将成为调节电力资源平衡的有效手段。” 海宁市发改局相关人士表示,“企业原有负荷控制装置大多安装在主电源上,电梯、消防等重要负荷也受到影响,安装并联电源后,科学区分企业重要和非重要负荷,避免了“一刀切”的局面,有效保障了用户的经济生产效率和人身财产安全。”
《通知》明确:依托电力需求实时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化用户专变量采集终端负荷控制功能,实现监测,可测量和可控的分支。 计划4月底前完成15万千瓦可中断资源池建设,10月底前完成全部重点用能企业支路负荷控制改造。
贯穿始终的突出“预算管理”和“吃出能”的理念,是《通知》的最大特色。 《通知》指出,新申请的高压特种变压器用户在设计安装方案时,要按照并联负荷控制的要求,科学区分负荷性质,实现负荷可调可控。
“安装并联负荷控制,将使企业的生产和用电更加透明。” 国网海宁供电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通过在用户生产线、总控室等处的并联电源开关上安装负荷控制开关,连接来电实时管理平台。电力需求可实现对产线、车间、厂房、园区用电负荷的全方位管控。 此外,政府、电力和企业也将更加详细地了解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能耗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能耗建议,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更好地促进社会从双管齐下。能源消耗控制向碳排放双控制转变。
“我们将与海宁市政府一道,将可调资源分时分类纳入分流负荷控制,建立健全‘一键响应’资源库,实现能源‘挤出’。” 负责人说。 目前,双方已成立联合工作组,按照转型方案开展转型工作嘉兴能耗管理系统销售价格,“一企一策”正在有序推进。 这种“一键响应”将使需求侧管理精细化、灵活化、市场化、数字化,实现全业务、全区域、全时段规模化管理,改变“人海”负荷管理模式,使电网资源更加高效。 灵活多变,供需更加平衡,运行更加高效,助力新型电力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