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实现三个方面的全国首创-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实现三个方面的全国首创

2023-05-24

科技日报记者 王竹华

“我国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改革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全国第一。” 7月5日,海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十三批7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链上集成化、智能化的金融电子票据“区块链”管理创新备受关注。

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向阳介绍,该管理系统具有三个首创点:一是全国首创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管理系统。 该部门印发的《海南省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对“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进行重新定义和制度管理的办法。 填补了国内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管理系统的空白,为国内首创。

酒店工程部能耗管理_大唐集团以热效率为核心能耗管理指导意见_能耗票据管理系统

二是全国首创区块链协同办公新机制。 开票环节由“链上CA证书”和智能合约完成,实现票据来源链上、单位交易签名、财务背书签名全部上链记录和追溯,真正打通开票各业务部门系统,实现信息交互 是一种创新的业务应用,通过与应用打通能耗票据管理系统,链接所有与票据相关的角色。

三是打造全国首个“链上办理”的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服务系统。 24小时在线服务覆盖票据“全生命周期链上闭环管理”,采用全省集中统一部署模式,区块链改革应用一次性切换到位,实现全国首家创新应用服务体系。 全国首创。

方向阳表示,该系统创新打破了省、市、县、乡、村四级民生领域的数据壁垒,打通了50多个相关方系统业务平台。 平台与相关职能部门“链”成“一张网”。

据介绍,截至6月30日,海南省本省、20个市县、所有乡镇已上线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 全省上线单位2795个,上线率100%,覆盖法院、检察院、公安、交警、出入境、房产、医保、医院、学校、银行等14个部门的民生领域银保监局、征稽局、慈善总会、省总工会。 实现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全票种、全单位、全行业、全领域的​​覆盖。 完成了省政府列为人民办实事清单任务。 自2021年1月11日应用平台上线至2021年6月30日,共发行区块链金融电子票据1919万张,涉及金额312亿元。

同日发布的其他6个制度创新案例包括:建立耕地“数量、质量、效率、生态”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医药采购价格指导机制、分头监管等。保税港区物流、“境外船舶登记一站式联办”、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决机制、乡村振兴“涉外直通车”等。

大河网讯(记者何新月)实现碳峰碳中和,河南要抓好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确立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建立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系统。

【背景】

全省产业结构重,能源要素需高效配置

所谓能源使用权交易,是指能源使用权交易主体依据《河南省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能源使用权指数交易的活动。 . 该措施将于7月1日生效。

“十三五”期间,作为全国四个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省份之一,河南在郑州市搭建了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平台、平顶山市、鹤壁市、济源示范区。 开展试点,首批试点企业在化工、有色、钢铁、建材四大行业完成合同履约交易,探索能源使用权交易有效路径和模式。

但河南产业结构重,能效水平不高,能源消费“双控”工作压力大。 记者了解到,能源使用权交易试点仍存在交易主体偏少、交易活跃度低等问题,能源资源要素需要高效配置。

“河南具有先发优势和制度基础,进一步深化能源使用权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费‘双控’目标,促进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东能耗管理监测系统_古雷石化基地台资石化中下游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_济源石化企业能耗管理系统

【目标】

形成低成本市场化交易模式,调整交易主体、品种和类别

《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源使用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成交易规范有序、监管严格高效、要素流通便利的能源使用权交易市场。成立济源石化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就形成了能源消费的总量和强度。 双控目标下的低成本市场化交易模式。 为此,河南将完成四项重点工作,即明确交易主体、品种和类别; 核定能源使用权定额; 规范交易市场行为; 落实履约责任。

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十三五”试点实施方案相比,《方案》立足河南“双控”工作现状,实现碳中和和碳峰值目标。 创新交易主体、品种和类别。

此前,规定交易主体为已建成投产的重点用能机组。 《方案》鼓励存量企业节能改造节约的能源、停产退出腾出的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交易范围进一步深化。 交易品种进一步细分:“十三五”期间,煤炭是主要确权对象,《方案》中交易品种定义为综合能源消费(不含煤炭消费)和实物煤炭消耗。 扩大交易指标类别:将交易指标确定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使用权指标。 《方案》扩大到四类:省综合能耗指标、省会城市和济源示范区能耗指标、新“两高”工程能源消费权指标、自愿交易单位能源消费权指标。

【要求】

以能源消费增量调控为重点,鼓励存量企业节能减碳改造

统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进绿色低碳产业转型,鼓励现有企业节能减碳改造,以真正改造节约的能源进入市场。 《方案》明确,能源使用权出让指标为省、市“十四五”能源消费增量指标、现有企业节能量。 以省会城市为单位,在完成“十四五”能源消费强度时序进度目标的前提下,可出售部分增量指标; 对重点企业实施能效对标管理,节能减碳企业实施节能减碳改造,煤炭指标经节能主管部门审核后,优先纳入能源使用权交易市场。

能源使用权受让方为新建“两高”项目和新建燃煤项目。 新建“两高”项目需取得能源使用权指标,用于新能源消耗补偿。 落实《河南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行动计划》有关规定,通过市场化机制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省能源使用权交易市场有偿获取相应的能源使用权指标。 新建耗煤项目可以有偿购买煤炭消耗指标。 针对部分地区煤炭消费基数低、产业发展对煤炭有新需求,《方案》明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新增煤炭(不含原煤)消费项目(不含统调)燃煤机组),煤炭指标可通过交易购买替代煤炭消耗。

【支持】

投资基金、强监管,全面夯实能源权交易基础

《方案》支持能源消费数据审查、能源计量审查、市场支撑平台建设、能源消费数据在线监测、能源使用权交易和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研究等,确保能源使用权顺利开展贸易。 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参与能源使用权交易市场建设。 各地区获得的相关能源使用权交易资金,按照相关金融法规管理,用于支持地方碳中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减碳和循环利用改造、节能减碳等。使用权利索引收集和存储。

在监督方面,《方案》将能源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业绩纳入年度节能监督计划。 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未履行合同或在交易中弄虚作假的,将依法予以处理,并予以曝光。审查评价中存在的违法失信信息。”能源权益将推送至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