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人均用水下降7%-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四川“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人均用水下降7%

2023-05-24

近年来,四川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着,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

为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四川省事业单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7月6日下午,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怀四川省政务厅,登陆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就“公共机构绿色节能引领低碳生活新趋势”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公共机构超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人均用水量下降16.67%。 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四川已形成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全省网络”。

同时,《四川省“十四五”事业单位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基本成熟。 到2025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80万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5.1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4% ,人均综合能源消耗降低5%,人均用水量降低7%。

“十三五”公共机构节能降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能耗票据管理系统_湿法脱硫制浆系统能耗_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人均用水量下降16.67%

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总量161.72万吨标准煤,建筑能耗134.24万吨标准煤,用水总量4.8亿立方米,用水量控制在6亿立方米的既定目标以内。 超额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人均综合能源消费量94.28千克标准煤/人·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费量5.51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人均用水量28.21吨/人·年。 %、14.22%、16.67%,超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既有建筑能效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省事业单位实施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295.78万平方米,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改造117.59万平方米,节能改造142个——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改造12863.6平方米。 效率大大提高。

示范创建成效显着。 “十三五”期间,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先企业13家,国家级公共机构节约型示范单位121家,省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179家,节水单位2365家成立。 2020年建设节能机构3698个,完成率28.33%,超额完成年度节能机构建设目标。

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

形成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全省一网”

能耗票据管理系统_湿法脱硫制浆系统能耗_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省委、省政府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行动方针。

记者了解到,省政务厅正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碳排放核查和信息公开机制,生态环境厅选择了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等6家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首次开展事业单位碳排放核算和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公开。 该活动被评为“2020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件”。 不仅如此,还引导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等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筹建分布式新能源基站,引导公共机构更换新能源,加大植被绿化力度,倡导绿色出行,探索创建近期公共机构零碳示范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事业单位节能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省办公厅开发了能耗数据管理系统、节约型机关创建管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系统等。 ,以及一个省能源消耗监测系统。 整合建设“四川省事业单位节能管理综合平台”,推动事业单位节能管理工作形成全省发展态势能耗票据管理系统,建成泸州、绵阳、南充市级监测平台、达州、眉山、资阳 实现198家公共机构8816台电(水)表监测数据接入,上传能耗票据160万张,着力提升全市节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公共机构。

《四川省“十四五”事业单位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基本成熟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十四五”事业单位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已基本成熟,即将印发。

据介绍,《方案》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绿色低碳行动、5+2高质量发展项目、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完善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 《规划》坚持系统、重点推进的理念,坚持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协调,坚持区域联动、统筹兼顾的原则。协调发展,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绿色办公行动、绿色出行行动、绿色文化行动、绿色数据中心行动、反餐饮浪费行动等六大绿色低碳行动和5+2高质量发展项目,能效提升工程、资源节约工程、能源供给侧创新工程、低碳管理工程、示范创建工程、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其中,《方案》确定了目标,即到2025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80万吨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5.1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4%。 能耗下降5%,人均用水量下降7%,为2035年实现公共机构节能和资源管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记者杨瑞文)

根据省经信委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用电量数据,1-6月,湖南全社会用电量66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 其中,工业用电量3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 居民生活用电量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

据省统计局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显示,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

用电量历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一般来说,用电量与经济增长同步。 但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省用电量小幅增长,​​但GDP仍保持较高增速。

如何看待用电量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差距?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茂松认为,不能简单地根据短期指标判断经济走势,而应该长期跟踪相关指标的变化,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用电量增速放缓

“用电量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云认为,最重要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内部结构及其产品结构; 二是能源利用技术创新程度。

这一点在我省得到了证实。

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介绍湖南省能耗信息管理系统,“十一五”以来,我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调整产业经济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一、全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评估报告,我省工业运行质量连续两年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_湖南工商企业信息公示系统_湖南省能耗信息管理系统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稳定在10%以上。 但作为用电大户,同期用电量仅增长2.9%,进一步证明我省工业运行质量较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例如,今年上半年,全省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医药行业增幅超过20%。 这些高速增长的产业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并不需要巨大的能源消耗。

省经信委能源司副司长林斌提供的信息显示,我省工业用电增幅不大,这与市场不景气和高产刚性下降有关。耗能行业。 据统计,受钢铁市场低迷影响,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冶金工业产品中,生铁下降4.4%,钢材下降1.6%,直接导致功耗刚性下降。

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也是全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用电量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 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2%,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商贸、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商务和居民服务等领域。 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幅较大。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 与工业相比,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耗相对较低。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用电量增速回落

近年来,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一批落后产能陆续淘汰,一大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奠定了夯实工业节能降耗基础。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66.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35%。 今年前5个月,六大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37.5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以来,我省1200多个项目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推广范围。 一批节能工程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大力实施。 以电力、钢铁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重大节能技改项目295项,年均节约标准煤665万吨。 重点领域能耗也明显下降。 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3.2%,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

湖南省能耗信息管理系统_湖南工商企业信息公示系统_能耗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节电,节水,节油等管理措施

近年来,省经信委着力推进全省工业“511”节能降耗工程:突出500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工业锅炉改造、工业余热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节能工程; 对有色金属、冶金、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电镀等行业100家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广工信部颁发的17项清洁生产先进技术; 重点推进10个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组织节能服务机构对接企业节能改造项目,进一步创新节能管理模式。 同时,加大节能督查工作力度,对重点行业500余家企业执行国家和地方能耗定额标准、淘汰落后机电设备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省内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 检查、指导、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我省耗能大户华菱横钢通过能效管理成为全省节能大户。 其功率损耗率从1.25%下降到1.12%。 以公司每月用电量8000万度计算,每月可节电10万度。 各轧管分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采用冷轧,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减少设备停机空转现象; 能源分厂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对压缩空气系统相关设备进行改造,控制压缩空气电耗。 多措并举,恒远钢铁用电量由去年3月的807度电下降到今年6月的706度电。

产业结构优化,工业能耗仍有下降空间

随着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我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水平还有较大下降空间。 省经信委副主任尹林波分析,我国每消耗1度电所产生的GDP效率仅为日本的1/5、发达国家的1/3。欧洲和美国。 方向。”

目前,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重化工业在湖南工业中仍占有较大比重,而以现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精细化工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精细化产业化工等行业初具规模,发展崛起空间巨大。 产业结构轻量化和优化仍是我省需要努力的方向。

尹林波认为,要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必须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突破过去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的工业增长模式控制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扩张,防止产能增加。 供过于求; 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生产技术和工艺领域,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业节能减排。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茂松认为,现阶段我省生产用电仍将占主要比重,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用电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用电量将逐步增加。 因此,未来经济增长的快慢不一定只用工业用电量来衡量。

据了解,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我省工业能源消费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6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