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开出“药方”让“国际郑”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2023-06-20
日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郑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提高投资建设便利性要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
方便投资者办事,对营造营商环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推广“多评一体化”等并行处理模式。 完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审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的衔接,以完成项目前期“一件事”为目标,鼓励项目单位将项目可研、土地使用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重要矿产资源覆盖评价等申报材料合为一套,政务服务网(厅)统一受理并给予反馈,审批部门同步评审审批,加快项目实施。
同时,郑州将全面实施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制定社会投资小型仓储项目、社会投资一般工业项目、社会投资一般住宅项目、既有建筑装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 和其他类型的项目审批流程。 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产业项目,试行取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强制外部监理,鼓励实行工程质量保险,全流程审批时间缩短至小于22天。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 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程,实现用地、规划、建设、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各阶段测绘成果共享互认,等,避免重复测绘),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加快建设“一张蓝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积极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在提升涉企服务提质增效方面郑州能耗管理系统方案,郑州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落实“审批一体化”、落户申报承诺制、零见面登记等便利措施,优化办理流程,实现企业在郑州设立。 所有政务服务大厅将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 还要大力推进电子税局建设。 2021年6月底前,纳税人重大涉税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
简化生产经营审批 郑州将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审批领域改革试点
根据《实施方案》,郑州将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
具体办法是,郑州开展专项清理行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重点关注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重点清理了解影响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因素。 障碍,逐项列账并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进一步降低重点地区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推进郑州市门诊备案制度改革试点,将门诊设置调整为备案制管理。
此外,郑州还将重点落实重点领域的告知承诺制。 重点审批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计划报告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等,全面落实通报和承诺制度。 简化企业证书到期换证手续,严格执行企业证书到期换证“绿色”通道政策,对证书到期换证并承诺生产条件未达标的企业免于现场检查。变了。
在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落实方面,郑州将开展精准引导宣传,帮助企业按规定申报免税车型,梳理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税收优惠目录,确保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将在食品生产经营审批领域开展改革试点。 《实施方案》提出,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仅生产、销售热食(不含冷食、糕点装饰)的连锁便利店,一律不准在食品加工区经营。 要求。 推动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开展预包装食品销售许可备案改革试点。
降低就业创业门槛科学规划设置移动商户临时营业场所(点)
“就业创业”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 《实施方案》明确,要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实施方案》提出,优化部分行业从业条件,全面落实取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政策,并将相关考试培训内容纳入相应级别机动车驾驶证培训内容。 驾驶人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可以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人资格证书。 加快推进劳动者入境体检结果互认。
郑州还将开发建设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
在规范移动商户经营行为方面,《实施方案》规定,在不影响城市环境、交通秩序、污染防治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设立移动商户。以开发区、区县(市)为基础,设立临时经营场所(点),合理设置经营时间,规范移动商户经营行为。
郑州将加大新业务应用场景供给。 《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交通、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实施智慧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智慧试点应用场景。
郑州还将完善数据共享管理机制。 制定《郑州市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安全、共享、开放、使用等细则,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部门数据在合法安全前提下向社会开放。
优质绿色建筑提高能源效率
作为徐州市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云龙区云远路幼儿园整体建筑包含保温、无热桥设计、气密性、新风系统、可再生能源等五项绿色生态要素,可提供四季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环境。
“我们幼儿园独特的环境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遇到雾霾、高温、严寒天气,幼儿园可以关闭所有门窗,形成独立健康的安全环境。依靠新风热能回收系统中,教室全年温度波动不大,孩子们感觉很舒服。” 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通过选用具有较高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的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建筑。 与普通建筑相比徐州能耗管理系统设备,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建筑能耗要求,从而减少了建筑能源需求,提高了建筑能源效率。
这样的绿色建筑让各方受益。 幼儿园承办方评价:“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低成本的活动空间; 对建设者而言,为建材产业升级提供载体,赢得优质建筑市场; 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来看,降低了城市的高峰负荷,缓解了热岛效应,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绿色建筑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质建筑。 现在在徐州,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体制机制的引领下,像云远路幼儿园这样的绿色建筑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
根据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数据,2022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面积2340万平方米,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继续保持100%,居全省首位,远超全国70%的平均水平。 等级。
除了新建绿色建筑,在既有建筑方面,徐州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和改造。 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对节能减排也有很大的贡献。 很多老旧居民楼外面没有保温层,窗户密封不好,建筑本身能耗太大。 旧小区改造增加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在墙体上加装保温层,形成封闭式保温系统。 在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节省了居民开支。
推广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抓手。 住建部《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以上30%。 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均在一星以上。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将继续推进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新建城市建筑,继续开展绿色建筑认证,不断提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 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建筑能效。
促进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
建筑节能应该是全生命周期的节能,不仅要建设更多的绿色建筑,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还要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节约能源。
住建部《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电热泵技术、各种余热利用都是可选措施。
徐州君盛广场屋顶为光伏一体化项目,配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均盛广场1、2号楼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总面积264平方米。 1号楼光伏装机容量为22千瓦,2号楼光伏装机容量为11千瓦。 此外,3号楼屋顶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共安装太阳能集热器160台,集热面积460.8平方米。 君盛广场物业经理在评价设施能效时表示,像君盛广场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是能源消耗大户,太阳能生活热水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
在建筑表面铺设光伏外墙,此类外墙的使用寿命通常不低于25年。 住建部《城乡建设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事业单位建筑和新建厂房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根据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2022年,徐州市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应用面积将达到642.62万平方米,光伏瓦、光伏幕墙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大力推广“轻蓄、直柔”建筑也已成为广泛共识。 徐州园博园叠冲馆是“蓄光、直柔”的典型项目。 据了解,所谓“光储直柔”,“光”就是在建筑区域内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高峰时段释放电力; “直”是一种形式简单、易于控制、传输效率高的直流供电系统; 发电实时匹配。
“轻蓄、直柔”建筑发展前景广阔。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电为一体的“光储、直联柔性”建筑构建分布式、灵活用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基础理论、安全防护方法和相关标准研究“太阳能储能,直接灵活”的新型供配电系统。
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今年市住建部门将着力优化绿色建筑能源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中的综合应用,鼓励在新建建筑中安装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现有建筑物,并提高新工业厂房和新建筑物的效率。 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光储、直接柔性”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示范应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建筑。 推进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杜绝建筑终端直接燃烧煤炭,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采暖(冷)、炊事、热水,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
装配式建筑实现绿色节能建筑
施工过程中的节能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
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为新型装配式建筑。 充换电站建设过程中采用单元集成模块化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 整个施工过程实现工期短、人工少、材料消耗低、装配率高、集成度高、施工快。 ,可拆卸周转,可延伸扩展等特点。 此外,项目还融入了光伏一体化屋顶设计,可为充换电站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减少约40%的碳排放。
“为适应大跨度、大空间的充换电站结构建筑模块化,我们提出了单元集成模块化的概念,实现了大空间充换电站建筑的快速建设,并可被拆除、扩展和再利用。” 充换电站施工方负责人刘旭峰告诉记者,单元集成模块在工厂制造,干接运到现场安装,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工作量. 同时,单元集成模块整体稳定性好,可有效提高模块化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很多,不仅可以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并大大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污染,提高建筑质量等。
近年来,徐州市多措并举,推动装配式建筑建设和应用高质量发展。 在地块规划条件征求意见阶段,市住建部门对卧牛山西侧等48个地块提出装配式建筑要求,同意装配式建筑面积约356万平方米; 、审核设计导则,指导全润园东A座等51个项目开展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在项目建设阶段,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22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31万平方米。
地面采用模块化快装采暖地板,墙面悬挂整体装饰板,墙面装饰板内隐藏各种管线……新建筑装配式装修节约集约效果更加明显,施工效率高比传统装修提高了30%以上,同时也解决了维修的后顾之忧。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的《徐州市“无废城”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行全装修交付将减少装修垃圾的产生在施工现场。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的50%。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围绕“双碳”目标,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改造。既有建筑,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加快发展零能耗、近零能耗、超低能耗建筑。 同时,在住宅建设中,继续探索和推进住宅新型工业化,推广装配式装修方式在成品房项目中的应用,推进住宅设计、施工、装饰一体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推广应用绿色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住宅产业化和数字化转型。
记者范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