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的能耗低至0.6W,专业人士逐个避谣
2023-06-30
也就是说,最近在某社区的微信群里,关于更换电表的讨论非常多。 原因是,根据供电局的安排,小区每家每户的电表都必须更换为智能电表。 结果,社区微信群里有人出来质疑,换电表会导致电表跑得快。 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编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得到了以下答案。
一、智能电表的四大好处:
一是能耗低。 每台智能电表能耗低至0.6W~0.7W,同一楼层可使用一体化电能表,实现同一楼层各户电能的单独计量,便于统一管理,而多用户综合电表的能耗为1.7W,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二是测量精度高。 与传统的机械计量方式相比,智能电表的计数方式更加准确,同时也避免了因机械磨损、金属疲劳而导致电表不准确的现象。
三是保障体系高。 智能电表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电表量程窄、电源频率窄的缺陷。 智能电表的安全系统远高于传统感应式电表。
四是功能齐全。 通过智能远传电表、智能采集器、智能转换器的相互配合,实现分级电价设置、远程抄表、远程断电、防窃电等功能。
对于微信群里的一些谣言,专业人士一一回避。
谣言一:供电局故意提供5安培小电表。 如果电流超过限制,计费会加速吗?
这里5安代表启动电表的参考电流,80安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即智能电表可以在5到80安之间正常工作,可以满足各种家电的需要,不说到加速度计。 费用。
谣言二:智能电表日常运行产生的电费由用户承担?
智能电表分为两条线路,两条线路互不影响。 进线——连接电源侧,负责为仪表提供工作电源。 出线——连接用户电器,负责传输和计量。 因此,电表消耗的电能不会计入用户的用电量电表拍照能耗管理系统,更不会产生电费。
谣言三:供电局可以加快电表速度,多收电费吗?
每一块电表从生产到我们家都必须经过电表厂和质监部门的严格检验。 供电局只有检查和安装电表的权利,不能调整精度。
专业人士提醒,如果对电费有疑虑,不要听信谣言,更不要散布未经证实的谣言。 毕竟,散布不实谣言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 最好的处理方法如下:
1、向供电局提交验表申请,供电局上门免费帮您验表,并在7天内给您答复。
2、将仪表拿到质监局检验。 如果检查结果不合格,供电局将不予赔付,并赔偿您的电费损失! 如果电表合格的话,就需要自己付费。
最后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省电宝典》:
1、电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拔掉电源插头,避免待机功耗。
2、购买电器时,尽量选择能效等级低的产品。 对于同一类型的电器,能效等级越低,就越省电。
3、及时更换老化超龄电器,避免因电器部件损耗造成漏电和耗电量增加。
4、空调、取暖器等调温器具应选择适合人体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
本报记者董春蕾
为公共建筑“请”来“能源管家”,全年管理“能源账目”,从现在开始养成高效、简单的能源使用习惯,不失为最时尚的建筑“保养”方式。 遗憾的是,上海在这方面具有“大众敏感性”的公共建筑为数不多。
据了解,在去年开始实施的《大规模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中,“主动请缨”安装能耗监控平台的“积极分子”寥寥无几。 在近两年开展的全市公共建筑能耗审计中,不配合的业主不时遇到高配合——免费能耗“体检”也是“冷遇”。
看看谁是能源消耗大户
拟于“十一五”期间完成的全市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已在全市20余座大型公共建筑开展首批试点。去年中心城区、商场、商务写字楼、政府办公楼、医院等中国典型建筑都安装了能耗监测平台,逐项测量各种能耗情况。 这项由市建交委发起的大型建筑节能计划,得到了市科委多项配套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所谓能耗监控平台就像一个专门调查能耗的“神探”。 其作用是调查建筑各部分的实际能耗(如空调、照明、电梯、锅炉房,以及餐饮、洗衣等特殊功能的用电量)。 . 这样一来,谁是耗能大户一目了然,主人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据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介绍,该方案意在扩大试点范围。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各区将有1~2座大型公共建筑配备能耗监测平台。 目前,上海市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有1000多座,能耗监测平台将逐步在其中推广使用。 未来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的技术标准将包括:必须安装能源监控平台。 明年的世博会将在大型永久性建筑的建设中增加能耗监测平台。 同时上海能耗管理系统哪里有卖,整个世博园区将对能源消耗实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看看谁把钱花对了
公共建筑最大的能耗“通病”往往存在于空调系统,其次是照明和锅炉。 至于改进方法,大多数建筑首先想到的就是更新设备。 但实际上,仅仅花钱购买设备是不够的。 徐强坦言,在以往的节能改造项目中,更换节能设备收效甚微的例子很多。 问题出在管理上:可能是新设备与楼宇系统不匹配,也可能是运行参数设置不当。 初步的能源审计和调查表明,仅改进系统管理就可以使建筑物平均节省 3% 至 5% 的能源。 大多数楼宇的系统能耗管理水平不高,但很少有业主投诉。
许强说,要为一栋建筑设计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首先要“找”出来——即判断整个建筑的能源设备运行是否健康,并分析出问题在哪里节能空间是。 接下来就是给出一份“诊断报告”:确定该建筑的能耗在同行业处于什么水平,进而实施可行的节能改造。 没有必要强制节能改造一次性到位。 例如,可分期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将门窗密封、墙体保温等大型土建改造与建筑外墙改造相结合。 总之,节能潜力最大的地方要先改造。 完成后出具“诊断报告”,看前期节能改造效果如何,规避整体改造的投资风险。
看看谁的节能意识强
徐强指出,进一步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需要提高认识,需要更多单位积极参与。 首批参与试点的楼宇大多是各区、各行业推荐的,只有少部分楼宇自行上门。 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的写字楼节能意识更强。
市建科院还承担了另一项建筑节能科研项目——全市建筑能耗“普查”。 节能空间和潜力。 在近两年的能源消耗“普查”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配合度低的业主。 已建成的500至600栋建筑中,有100多栋不合作。
免费的能耗调查相当于提供一份免费的咨询报告。 业主需要提供三年水电费、建筑图纸、设备管理资料等,帮助调查人员了解制度管理、人事制度、设备维护等,并接受现场测试验证。 不愿意接受能源消费调查的,有怕麻烦的,更多的是担心“自曝丑闻”。 上海的大部分公共建筑似乎都已经有了节能的概念,但愿意付诸实践的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