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台管控大机场建筑更节能运维更智能-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小平台管控大机场建筑更节能运维更智能

2023-07-07

创菱智控智能展厅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晓芹 通讯员 徐毅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快推进智能建筑发展的步伐。 数字时代,智能化、智能化改造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武汉,深耕行业17年的创菱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菱智控)一直致力于为建筑领域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从展览馆到大学,从大型综合体到智能交通,从航空物流到水务环保,在多业态成功案例的“加持”下,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走在助力智能转型的最前沿。建筑业。

小平台掌控大机场

建筑更节能、运维更智能

随着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航线的不断开通,机场变得越来越“忙碌”,其“双碳”智能管理也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与传统运营模式相比,机场能耗将综合降低近20%。 如何让机场在高运行工况下节能减排?

这背后,是创菱智控参与建设的花湖机场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创灵智控总经理邓涛介绍,该平台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信息化等技术,实现对电、水、气、热等能源消耗数据的分析机场重点用能区域。 能源消耗自动采集分项、分类计量、在线监测和运行管理,协助各管理部门制定节能整改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运维平台,最终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能源管控。”

据了解,创菱智控参与的平台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不仅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新建民用机场改造项目,还可以扩展到智慧园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等领域。 它已在许多大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再看正在建设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这是全国第一个采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建设项目。 智慧管理、智慧施工、智慧工地等标杆项目

据介绍,在多年的探索中,创菱智控为智慧工地建设打造了“中央厨房”。 “大脑”满足建筑工地精细化管理,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转型升级。

科技赋能标题_智慧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_立足科技赋能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激活企业创新“泉水”

科技赋能智能建造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花湖机场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疑是创菱智控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生动例证。

强大的创新能力背后,是创菱智控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 其2022年研发费用将占营收近8%,激活了企业创新的“泉水”。

秉承“创新、诚信、责任、领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创菱智控走出了一条创新自强之路,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 、瞪羚企业、武汉市优秀建筑业企业、武汉市最具成长性民营建筑业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

邓涛表示,创菱智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向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政府公共建筑、博览展览、金融办公、城市综合体、智能交通、绿色智慧医院、星级酒店、研究制定产业园区、数字社区等不同领域的创新行业解决方案,努力形成综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智能建筑工程、智能舒适环境统一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和经验。

创菱智控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带来的机遇,紧紧围绕中国智能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以集成创新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纽带,依托国际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团队形成了以智能化为龙头,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为平台,融合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多维度发展格局,努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质量智慧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实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 202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为杭州实现高质量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了顶层制度设计。

《实施意见》突出制度创新和数智赋能两大特点能耗管理系统开发哪家好,强调在六大领域推进低碳零碳转型,增强技术创新、生态碳汇、和数字智能赋能。

近日,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杭州市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 其中,强调实施双碳数字智慧平台建设项目,建立居民生活领域“双碳大脑”,打造一批碳普惠应用场景,将双碳理念纳入城市治理体系。

对于杭州来说,实现能源消费“双控”、“双碳”目标,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展示“重要窗口”、“领头雁”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作风和责任为使命。 如今,杭州的数字化创新探索正在为碳大丰的碳中和积蓄绿色力量。 小碳排放如何实现大发展? “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智能平台”为数字化问题解决提供思路。

6月,“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前往国网杭州供电公司。 在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杭州市发改委能源管理服务中心科长谭晓开通了对杭州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监测的“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情报平台”。并为研究团队介绍了如何利用能源信息。 在管理系统中,查看通过网上采集、企业报表等方式收集到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数据,以及如何跟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能源消耗情况。

“你好,碳中和”主题研究团队在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听取“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智能平台”讲解。人民网 彭一萌 摄

2021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受杭州市发改委委托,整合杭州市电、气、油、煤四类能源数据及重点监测自主上报信息企业,重点关注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情况。 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四项核心指标开发了“杭州能源双碳数智能平台”。 该平台将于2021年9月开始试运行,将对杭州市2390多家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和年用电量1以上的公共建筑进行数字化智能监管。万千瓦时。

谈晓介绍,“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智慧平台”是杭州“双碳”工作的基础数字化支撑平台。 这个平台整合了政府收集的一些基础数据,经过算法梳理后输出给各个需求方。 最重要的是,该平台是一个将传统管理方法量化并转化为碳价值的技术平台。

“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智能平台”界面。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供图

在平台的全景大厅里,杭州每天的能源消耗情况一目了然。 屏幕下方显示了杭州市能源消耗最大的几项指标,如电、气、油、煤等。 这些指标折算后形成能源消费总量指标数据。 再经过一次转换,就变成了左上角显示的碳。 排放指标。

“利用能源双碳数字智能分析系统、能耗信息管理系统和节能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准确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谭晓表示,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细节。 平台上所有数据均基于对杭州市239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汇总生成的宏观数据。 这些企业覆盖了杭州市工业企业近90%的能源消耗。 “就工业碳排放而言,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企业数据,我们对碳排放的管理和日常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谈笑说道。

平台数据分析会议现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供图

6月中旬,在杭州诺邦无纺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根巨大的管道在室内纵横排列,耳边能听到机器发出的嗡嗡声。

2022年6月,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依托“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智能平台”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实时监测,逐步梳理预警企业,发现公司能源消耗高、能源效率低。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杭州市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到现场调研发现,由于企业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废气。加工过程。 为改善高能耗、高排放的状况,公司委托临平区供电公司进行化纤余热回收系统建设。 经过现场勘察、方案设计、效果评估、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2023年6月,余热回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2023年6月12日,杭州诺邦无纺布有限公司余热回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供图

“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途径。目前,回收余热可以高效利用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碳排放。不仅如此,对企业来说,‘变废为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途径。” “微宝”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社会和企业的双赢。” 临平区供电公司服务(配)分中心副主任赖尚东说。

如今,夏季用电高峰期,有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杭州能源双碳数字智能平台”每天采集的能源用电数据,对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耗进行预算管理。 ”,并通过平台追踪能源消耗、碳排放、能源碳强度等多项监管参数。 在实现动态调控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提前安排生产负荷,避免仓促限产,更好地实现能源碳控要求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之间的平衡。

随着“双碳”工作的深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数据接入方面扩大数据采集广度,深化能源碳业务在业务应用中的应用,加大碳排放监测、节能减排力度。以及减碳电子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功能开发模块,借助数据优势,进一步推动新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杭州绿色高质量发展。

“杭州2390多家重点耗能企业中,这里列出了每个企业的能源消耗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率先采用了碳效率排名。” 谭晓介绍,平台通过采集、申报、数据共享等渠道,收集企业数十个参数,将这些参数放入模型算法中,赋予每个企业一个“碳效率码”。 “看箭头指向这里,说明这家公司的碳效率低,也就是说该公司能源使用的碳排放量高​​。” 谈笑解释道。

平台的能耗预算管理模块可以对每个企业每天的能耗进行赋值。 》点击该企业,显示每天用电量为178万千瓦时,这是该企业的指标值,但实际动态监测显示为170万千瓦时,低于指标值,表明该企业当天的能耗合格,我们给该企业开了绿灯。” 谈晓说,“企业亮起红灯,说明该天的能耗超标。根据长期跟踪控制,我们看重的是企业超标的天数、总量是否超标。” “标准,或者节省的能源量。最后,进入对公司的评估。”

对于一些已经成为事实并投入运营的项目,采取限制性措施进行改造难度大、成本高。 对此,有关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

杭州工业项目申报时须提供相关表格,监管部门对企业是否采购低碳设备以及安装时碳排放环保设备是否到位进行监督。 谭晓表示,对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来说,这一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同时,对全市各地区项目审批数量和质量进行详细跟踪。

“‘杭能双碳数字智能平台’即将升级至3.0版本,将专门针对项目管控进行优化。” 谈笑说道。

此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还了解了杭州价值能源数据的一大亮点——“能源管家”APP。 谈及打造这个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初衷,谭晓表示,政府职能部门开发并发布这个平台软件,旨在完善对杭州地区所有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同时引入新的服务措施,达到了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目的。

“能源管家”APP企业应用界面。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供图

据了解,对杭州地区239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监管,有利于政府及时了解能源消费总量、分布和结构,出台相关政策要求,科学高效利用能源。 持续、系统、全面的预算和调整。 同时,节能减排领域的服务商可以在平台上展示其先进的产品设备、技术、解决方案和优秀案例,搭建用能企业与节能服务企业之间的桥梁,为节能减排提供优质服务。为节能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 政府、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商通过平台连接在一起,真正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作用。

“‘节能管家’有‘节能服务商’模块,目前杭州最大的30到40家节能服务商都集中在这里。重点关注设备、生产线、能源管理、数字化的节能需求等等,企业可以在这个模块中选择产品。” 谈晓介绍,“二手设备还有一个节能模块,很多企业都升级更换了一些设备,原来是当废铁卖的,现在可以通过平台交易二手设备。”

企业淘汰的二手设备可在“节能管家”APP“节能服务商”模块进行交易。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供图

杭州每个重点耗能企业都有一个碳指数,而且不仅仅是用于评​​估。 通过碳指数,企业还可以享受到真正的优惠利率。

“我们对数据进行脱敏,将企业的碳指数提供给十几家银行。目前已有数十种金融产品认可碳指数,企业登录APP后可以直接使用其碳指数享受优惠绿色贷款利率。” 谈笑说道。

对于节能服务商来说,“能源管家”是千家万户能源企业的大区域市场。 利用这个平台,他们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优秀的产品技术。 对于用能企业来说,政府搭建的服务平台打通了需求与响应之间的纽带,可以随时掌握先进的产品技术,从而从节能减排中受益。

“随着‘双碳’工作的深入推进,‘能源双碳数字情报平台’也将进一步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谈晓表示,借助数据优势,他已经在探索研究绿色金融、节能技术、超市等新应用场景,未来将更好服务杭州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