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个集企业居民一体“双碳”营业窗口完成
2023-07-16
扬子晚报6月16日讯(通讯员臧林一、陈泽、记者万凌云)“供电公司建议我们利用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排出的废气余热来发电预计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5亿千瓦时,经测算,解决企业四分之一的生产用电,相当于节能4.12万吨标准煤,减少空气污染。污染,扣除发电成本后,每年可节省电费6700万元!” 6月15日,江苏和林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杰在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丹徒供电营业厅听取公司污染减排和碳减排计划。 这也标志着全省首个企业与居民一体化的“双碳”业务之窗,完成了首份《能源消耗评估指南》。
记者了解到,镇江作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将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建设“碳峰碳中和”大数据管理平台。镇江市政协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双碳建设”的提案列为全市重点提案之一。 对此,企业转型升级、节能减碳成为镇江市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
但部分企业面临“碳减排”投入与收益发展不平衡镇江能耗管理系统批发公司,存在碳核查成本高、专业人员不足、碳减排计划不明确等痛点。
事实上,近年来,镇江市也一直在探索绿色转型、减污减碳之路,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结构。 绿色低碳成为“工业强”的主旋律。 目前,镇江市有1.39万户高压企业用户,其中约6300户有“绿色用电”需求。
镇江丹徒供电营业所主任郭金坤告诉记者,为帮助企业降低“减碳”成本,镇江丹徒供电营业所落实国家“碳峰碳中和”战略和国家电网总公司提出“抗击疫情,助力企业纾困”的服务措施,创新设立“双碳”服务窗口。
与一般服务窗口的本质区别在于,该窗口配备了具有“碳交易员”资格的受理人员。
该窗口受理人员将免费为企业客户提供碳核查计算、碳资产管理、绿色电力交易咨询等服务。 他们利用电力大数据和专业服务团队,精准分析碳减排潜力,指导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和碳排放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除企业外,“双碳”窗口还可以为居民客户提供节能减排“一站式”服务,包括电动汽车、新能源并网、智慧用能等。家。
以江苏和林水泥有限公司为例。 今年以来,受煤炭、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水泥行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 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经营利润的一大难题。 公司负责人董杰到镇江丹徒供电营业厅咨询节能减碳方案。 3分钟内就给他出具了目视碳验证报告。 报告显示,上半年企业碳排放总量为207万吨,其中直接燃烧排放63万吨,电力转化排放15.1吨,原料分解排放128万吨。 (碳酸盐)。
“这么快就知道了整条生产线每道工序、每一种原材料的碳排放量。供电公司现在免费为我们提供碳核查等一系列服务,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解企业自身能源消耗特点,也精准定位高耗能碳排放环节,为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能效提升和改造提供决策依据,降低企业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人力、财力成本碳减排。” 董洁说道。
记者注意到,除了碳核查服务外,“双碳”窗口5月份还为企业发布了《电能分析报告》,帮助企业分析用电量指标、电费、用电负荷、上下游产业链、每个月等等。 同时,作为市场化用户,窗口人员也向企业负责人直观地展示了公司市场化交易情况,并提供交易指导、政策咨询等电力交易服务。
记者获悉,“双碳”服务窗口开通后,已受理碳核查计算服务8项、绿电交易业务咨询6项、居民充电桩安装申请5项、分布式光伏安装申请交易11项,碳资产已发行。 10份管理报告和15份能效分析报告。
“数字化与低碳化相互叠加,深化电力大数据分析,让数据赋能客户实现低碳转型,让客户实现全面能源管理,真正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郭金坤说道。
校对徐恒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于飞通讯员齐树发张宁烟台报道
近日,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报的项目“基于自主可控自然资源和规划的电子文件归档与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研究”获得立项。 这是山东省2022年计划的28个档案科技项目之一,也是烟台市唯一获批的项目。
该项目由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会同烟台市财政局、烟台市档案馆等单位,打造一支复合知识背景、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研究团队。 在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经过选准切入点、聚焦重点、探索创新点的过程,最终获批山东省档案科技项目。
项目立足于解决当前自然资源和规划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重点解决制约档案行业发展的非自主可控问题,实现电子档案归档和数字档案的应用创新系统。 基于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数字档案系统国产化中间件和数据库的选型和研究,建立纯国产化的开发环境,实现知识产权真正的自主可控。 通过电子档案元数据采集、日志管理、四字检验、全文检索等技术在数字档案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实现电子档案“采集、管理、存储、使用”的全周期管理。实现了电子档案的集中管理、长期保存和安全共享,同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档案馆能耗管理系统的应用,全面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档案服务能力。
该项目的批准,对于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档案管理创新、保障电子档案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全市第一个建设数字化档案室的部门,科研成果的经验将极大推动各级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有力推动烟台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