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行动”调研行天津减污降碳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十项行动”调研行天津减污降碳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

2023-08-03

“十大行动”调研之旅

天津北方网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明确蓝图。 这不是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使命,而是上升到人类命运的发展密码,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钥匙。 《天津市组织实施十大行动》也用大量篇幅提出了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的部署。

工业领域是天津减污减碳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 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从终端能源消耗来看,天津市工业部门碳排放量占全市总量的近66%。 天津钢铁企业虽然不多,但碳排放量却占全市近25%。 从这一点来看,钢铁企业才是重头戏的主角。

天津在努力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瞄准的钢铁行业,则是重中之重。 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雷告诉记者:“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和天津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目前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

减污减碳绿色转型重中之重

“绿色低碳首先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节约能源就是钱。” 说话快的柴树曼是天津荣成钢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成钢铁集团”)党委书记。 彰显的是荣成人肩负着一个民族企业的使命感。

荣成钢铁集团深知,节约能源意味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荣成钢铁集团与多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产品转型升级。 仅以全连续轧制带材生产线为例。 这条智能生产线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和检查。 整条生产线包括检验人员不超过30人。 从钢坯到成品带钢,需要24小时,生产8000吨钢材。 全连轧带钢生产线的生产经理指着旁边的老生产线告诉记者:“老生产线日产带钢3000吨,一个班次需要五十、六十人。与以前的生产线相比,全连轧带钢生产线一吨Q355B钢成本可降低50-60元;产品合格率基本100%,节省成本30%。实现成本最低,利润率最大化。”

能源结构调整是冶金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过去,能源、钢铁企业粗放式管理,产生废水、余热、余压、废气,让厂区“烟雾缭绕”。 “烟雾”大量是水蒸气,水蒸气也是一种能源,过去是直接排放的。 近年来,荣成钢铁集团加大了废水、余热、余压、废气的回收利用力度。

2022年1月15日,55MW剩余煤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自发电(余热、余压、余气、光伏新能源)比例达到60%。 为减少碳排放,降低购电成本,荣成钢铁集团先后完成了高线、棒材车间9.5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高线、棒材车间40MWp水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占地600英亩的污水处理厂。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发电量已达1831.8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多吨,开启了天津荣成绿色电力的新时代。

荣成钢铁集团充分利用余热,投资1.2亿元,建设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工程。 四年来,实现城市供热减碳21.26万吨,为区域循环经济绿色减碳做出了突出贡献。

绿色低碳转型关键在发展

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如何将新要求转化为新动能,如何在转型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是当前规划的重点方向。

从以前的传统环保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荣成钢铁集团仍然是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企业和龙头企业。 康雷告诉记者:“荣成钢铁集团在绿色能源生产、整个生产过程与新能源的结合以及相应的公共辅助设施和整个生产过程中推进各个关键节点的目标和目标。 “区域能源供应。措施具有示范亮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荣成可以作为整个行业转型的代表。”

以零碳绿色交通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帮助产业链节能减碳。 荣成钢铁集团致力于氢能交通重卡行业的引领。 2021年8月20日,天津首个氢能交通示范应用场景——荣成众和自用氢能项目建成启动,标志着天津“天津港-津南荣成厂区-静海市场端”主线首次示范区域闭环氢能运输应用场景成功打造,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新氢能重卡示范应用场景日前正式启动。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荣成钢铁集团已陆续建成1座1000公斤/12小时自用加氢站、2座500公斤/12小时加氢撬装站。 已达176.87万吨,行驶206.16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97.7吨。 已成为国内拥有市政道路氢能源重卡运输车辆最多的实体之一。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负责人曾到荣成钢铁集团考察氢能源重卡如何上路行驶,而且也在拉货。 他们当时非常惊讶,他们对柴舒曼说:“没想到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领先世界,甚至中国在氢能源重卡技术上已经领先了!”

谈及此事,柴树曼颇为自豪:“荣成市高度重视交通结构、能源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环保超低排放等工作。近年来,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创A(生态环境部国家冶金企业超低排放最高标准)已被列入荣成一号工程。

绿色发展离不开智能化升级。 荣成钢铁集团还打造了智慧交通网络货运平台,依托荣成集团产业链延伸,为社会开展网络货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物流协助等。 智能网络货运平台以数字技术创新为主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现包括客户管理、车辆管理、智能跟踪、智能调度、工厂数据连接等一系列智能物流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散货运输服务。原材料运输 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务。 智云平台积极探索和推广氢能应用,智能促进中和,全力推进“5G+”数字化工厂建设,通过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实现管理减碳。

节能减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通过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减排,为发展提供更充沛的能源空间和充足的能源供应,从而促进发展。 “2022年,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荣成钢铁集团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工业板块的增碳。” 柴舒曼满脸笑容的说道。

荣成钢铁集团始终把节约用水放在重要位置。 采用市政中水、企业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中水为水源,采用行业先进节水设备等有效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量。 2021年,厂区工业废水回用零排放项目建成,处理能力1.36万吨/日,最大处理能力1.5万吨/日。 实现钢铁企业生产废水零排放。 为此,荣成钢铁集团成为工信部办公厅认定的“节水领跑者”,并成为国家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试点企业。

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推动“双碳”目标实施

天津石化化工_石化行业能耗_天津石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

“从终端能源消费角度分析,天津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天津市碳排放量的近66%。然后其他领域还有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生活领域,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整体比例也达到了24%,这更可能是老百姓生活行为的改变,其实有更好的减碳效果,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还可以反哺支持社会发展。” 康雷说道。

例如,在老百姓出行方式相应改变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代替油耗较低的自动驾驶汽车模式,碳减排水平可达16倍碳减排的效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碳减排潜力。

荣成钢铁集团沿着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高质量协调发展主线,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氢能“产-储-运-加”多场景应用的普及,借助“安全+智慧+便捷+生态”荣成智云平台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碳排放,提高运营效率,打造与钢铁和谐共存的“未来钢铁梦工厂”城市。

目前,天津各行各业也正在逐步融入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 各行各业都在采取节能措施,企业相应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这是企业主的共识。 节能做得好,不仅能为企业节省资金,还能带动天津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智能化转型升级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天津不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统筹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全市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累计改善40.3%; 好日子比例为73.2%,累计提升15.3个百分点; 重污染天数4个,累计减少19天,达到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其中,通过数字赋能等智能化手段,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走进位于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的天津博华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智能中控操作室,工作人员盯着屏幕查看各项工艺参数的变化。 “这个手术室就是一个智能大脑,除了起到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外,在绿色低碳方面,这些智能设备还可以在线监测氨氮排放指标。通过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相应的情况,指标值接近超标,当数据采集到时,就会报警,然后我们就会启动相关计划,或者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者调整负荷生产,减少数据,从而达到绿色低碳的目标。” 天津博华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安全总监任伟明告诉记者,智能控制中心是天津博华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的控制中心,该中心有88个操作台和120个大屏幕平方米。 保留期间。

除了智能装备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外,天津博华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还从废水、废气、废固三个方面入手,优化污染物排放。 通过采用绿色先进技术天津石化工业能耗管理系统,淘汰落后设备,全年污水量由1246万吨减少到521万吨,减少58%; COD年排放量由468.7吨减少到156.48吨,减少67%; 氨氮年排放量由30.8吨减少到7.8吨,减少75%; 氮氧化物总量由1977吨减少到180.3吨,减少91%,二氧化硫总量由1075吨减少到13.5吨,减少99%; 年固体废物排放量由90万吨减少到5.7万吨,减少94%。 与“两化”搬迁前相比,各装置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目前,天津博华化工发展有限公司还重点开展海上光伏、副产氢高值化利用、余热余压利用、冷能综合利用、能源效率提升等研究项目完善市政工程体系,多方面探索各类节能减碳项目。 项目措施的可行性。

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增加生态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王文梅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实现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作为经济和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蓝天更高标准。 打好保卫战,聚焦消除重污染天气、防治臭氧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整治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四大攻坚战,扎实推进“1+4” ” 作战计划。 具体来说,到2023年,本市将进一步优化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深挖精细化管控效益,力争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奢华生活方式。 (金云报记者吴红田俏梅 拍摄天津日报记者潘立峰)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了能源、智能汽车、家居建材等领域多项重要国家标准。 其中,能源消费配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等多项标准涉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能耗管理系统批发哪家好,部分新标准将在发布12个月后正式实施。

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副司长刘琼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开展100项节能减碳标准推进活动,力争完成100项涵盖“十四五”期间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耗指标 制定和修订能源基础设施、管理等节能减碳标准,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碳减排标准。

“能源消耗定额标准是坚决遏制盲目发展‘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技术规定,也为节能审查、节能降耗等节能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支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监管,是工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重要抓手。 刘琼说道。

具体来说,新制定的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包括水泥和码头作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葡萄糖酸钠和硅酸铝纤维及制品能耗限额等4项。

对于水泥行业,标准细化了不同类型企业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提高了各级别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要求。 据测算,新水泥标准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能116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万吨。

能效标准主要着眼于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促进绿色消费。 新标准修订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和交流风机能效标准,制定了数据中心和商用电磁炉共4项新能效标准。

此次特高压交直流混合控制技术30项国家标准发布,从电网仿真分析等六大关键技术领域推动我国新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推动新能源建设。以新能源为基础的电力系统。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红军表示。

能耗管理系统批发哪家好_能耗管理系统价格_能耗管控系统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相关新标准也应运而生。 此次发布了《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等四项标准。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建立健全“十四五”标准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将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相关标准制修订。

家具中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问题持续引起关注。 《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基于甲醛释放限量的人造板室内负荷限值导则》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板材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分级要求。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果蔬周转箱规格系列及技术要求》《羊毛分级规定》等农副产品领域国家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农业。 《包装无障碍设计》、《电梯自动救援运行装置》、《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等国家标准助力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