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能效水平优于全省第一-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2023年成都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能效水平优于全省第一

2023-08-05

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33届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减碳,你我同行”。 今天,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获悉,2023成都市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将于今日同步启动。 为期一周,成都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将组织节能减碳政策宣贯研讨会、能源使用权与碳排放研讨会等活动交易、银企绿色金融研讨会等。 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推动形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社会风气。

成都市节能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4%,能效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居全省第一。 一。 下一步,成都市将继续注重节能目标进度跟踪管理四川建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加强节能形势分析和工作调度,确保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14%以上。

23家企业成为国家“绿色工厂”

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1.6万辆

据成都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介绍,“十四五”以来,成都市加强节能工作统筹规划,以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目标为指导。明确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各领域节能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全市节能工作。 统计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4%,能效水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3%,位居全省第一。 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全年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信息接入说明_四川建筑能耗监控管理系统_四川省能耗在线监测

近年来,成都推动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如何协调处理工业企业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 成都市重点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工作,针对重点企业和传统产业开展工业节能诊断和能效提升专项行动。

成都在工业领域加强节能减排取得了哪些成果?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钢铁行业100%采用国家鼓励的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 3家钢铁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全部达到国家标杆水平; 20家企业获得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5个省级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首批市级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 23家企业荣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67个产品荣获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称号。 “十四五”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累计下降9.8%,工业能效水平远优于国家和全省水平,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建筑、交通节能降耗也取得了成效。 数据显示,到2022年,成都新建城市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将达到82.6%。 2021年至2022年,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4万平方米。 到2022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5.7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1.6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6.8%,位居全国城市第六位、未购置城市第一位限制。

持续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减排

确保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

下一步如何推动城市节能降耗? 据成都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介绍,成都市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上马,依法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法规,继续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继续以非工业领域节能工作为重点,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 通过打出一套“组合拳”,成都将确保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

在上述总体目标下,成都市量化了节能降耗的具体目标。 加强工业领域节能方面,到2025年,全市重点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 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能效标杆企业; 加快园区循环化转型,到2025年,全市2个国家级园区、17个省级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转型,建成一批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循环化转型示范园区。良性生态循环。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

在非工业领域节能方面,成都市也量化了工作目标。 以建筑领域为例,到2025年,完成现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建设超低能耗建筑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交通方面,成都将加快构建“铁路+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在建总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其中地铁850公里。 轨道交通占所有出行方式的25%以上。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

红星新闻记者叶岩宋佳询问

编辑序列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材料就有奖品!)

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能源消耗,并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山西风行测控有限公司依托能耗监测等系列产品,为工商业用户提供相应的电力交易服务和“双碳”业务,帮助企业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近日,记者参观了该公司技术中心。

能源消耗实时监控

山西风行测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位于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太原学府园区。 是一家专业从事智慧能源管理、电力交易服务、节能减排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帮助用能单位建设能源消耗监测系统,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企业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以能源消耗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为基础,建立健全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系统。能源管理,协助企业更好节能减排。”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石家成介绍。

过去,企业使用老式能源计量仪器手动抄录和报告能源消耗情况。 数据更新频率低,能耗数据不够详细,能耗环节缺乏分析和控制,造成能源浪费。 通过能源云平台和能耗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太原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技术中心可以“一对一”排查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帮助企业提高能源效率、节能降耗。

风行测控技术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2019年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配备先进的设备和独立的技术实验室,面积近600平方米,研发人才34人。 核心产品包括电力交易辅助工具——中能电力云平台、能源云平台、企业碳资产管理系统平台、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软件、流行测控安全隔离与信息安全交换系统、智能图像识别抄表目前,风行测控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4项,另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正在受理中。

精准控制能耗

“技术中心研发的能源大数据管理预警系统就像一个能源消耗侦探。” 董艳峰是风行测控技术中心的负责人。 他表示,以供电企业为例,可以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建立能耗集中监测、能源指标量化评价、能耗状况排名等指标体系,实时监测和预警辖区内企业的用电负荷,并根据计算负荷数据的变化和相应的碳排放量,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对不同区域的企业进行诊断和分类制定综合用电规划,确保辖区用电平稳有序。

“根据不同的预警状态,提供个性化的能耗管控策略,引导企业合理科学用电。” 董艳峰表示,在技术中心的支持下,风行测控在化工、煤炭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焦化工业等领域不断拓展。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服务晋南钢铁集团、榆社化工、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中煤平朔集团、山西焦化、西山煤电集团、紫金矿业、华茂精铸、晋东南工业 为园区等600多家工业企业提供了能源监测、诊断和管理解决方案。 迄今为止,已为用户节省能源消耗超过26亿元。

未来,风行测控将持续加大创新和技术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

太原日报记者 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