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合作:构筑大数据时代的未来城市”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2023-08-17
12月11日,“中新合作:共建大数据时代未来城市”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方立群主任、浙江—新加坡经贸理事会可持续城市管理小组组长、浙江组组长、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双成、浙江—新加坡经贸理事会可持续城市管理组组长、新加坡企业发展郑光宇局中国司副司长及双方代表出席会见。 中新双方智库、政府、开放平台、企业参与,充分探讨了浙江与新加坡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合作空间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
万科杭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强做主题分享
万科杭州作为城市建设与运营领域的企业受邀参与。 副总经理张强出席论坛杭州能耗管理系统哪里有,并在论坛上发表《让智慧赋能场景,让城市更美好》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万科杭州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愿景以及在智慧领域的实践。
数字时代,智慧让未来城市生活更美好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和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数字化、智能化的进步而逐步提高。 智能革命带来的可持续创新生态也在快速渗透到我们身边。 日常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出于对智慧赋能的趋势洞察和需求把握,万科也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将高科技真正应用到各业务的具体服务场景中。 依托信息管理改革项目的全面启动,万科集团成立了独立的技术服务公司——万易科技,承担万科集团数字化实践探索和全面信息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为万科集团及各子公司和关联公司 关联公司和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技术服务。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郁亮在参加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也表示,“未来城市的建设也是万科的重要愿景,智慧应用对于未来城市至关重要。”
聚焦数字城市先行者,杭州近年来受到众多互联网科技力量的推动。 各种无人零售店、无人超市、无人餐厅、无现金医疗、银联闪付等新业态、新生活、新消费无处不在,而近期发布的城市数据大脑计划也为面向未来的生活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杭州“智慧城市”的基因,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张强分享“让智慧赋能场景,让城市更美丽”
配合“智慧城市”建设,万科也在杭州积极推动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的落地。 在做好物理空间建设和物业管理的同时,还为中间层提供智慧空间运营服务内容,不断激发线下空间的活力。 在“中新合作:大数据时代建设未来城市”论坛上,张强表示,未来城市应该由基础空间、城市精神文化和诸多美好生活场景组成。 基于技术的智慧空间服务将成为理想未来城市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场景。 在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智能化也将是万科杭州未来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在万科杭州广泛的业务场景中,智慧空间服务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和成果。
以科技实力为支撑,提升智慧园区产业效率
作为重点布局的领域,生产办公项目的智慧空间运营服务一直是万科杭州以科技升级产业的重要探索。 今年年初,万科杭州还与阿里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致力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的落地。 随后,双方合作成立智慧空间数字研究院,将在更多智慧场景下重新定义建筑和服务。 率先实施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黄龙万科中心,将在“产业效率”、“园区运营管理”、“企业办公”等方面实现巨大提升。
万科杭州大数据平台亮相云栖大会
40万平方米的黄龙万科中心通过物联网平台、万科智慧园区平台、智能建筑综合管理平台、数据驾驶舱打造了完整的云平台,颠覆性地赋予数据云属性,实现智能硬件、智能化应用、数据展示、平台建设等多元化的实际应用,也为未来园区互联网体验的不断提升创造了条件。 黄龙二期A、B栋在园区建设方面将重点围绕智慧车库、智慧大堂、智慧办公室、智慧楼宇、智慧商业等5大办公场景,配备人脸识别、统一客户入口、能源管理、智能环境控制。 N种应用,为入驻企业和办公人员打造完整的智能体验闭环。
大数据分析能力也使得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成为可能。 黄龙万科中心可通过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和后台进行算法自学习和更新,可实现照明的场景化、自动控制,在创造用户舒适度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 据了解,黄龙万科中心三期CDEF大楼,能耗将降低8%-10%。 此外,在办公场景的效率和便利性方面,通过无线投屏、人脸考勤、智能物业管理等具有智能门禁、智能访客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办公系统,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安全性。入驻企业数量也跃上一个台阶。 新高度。
12月28日开业的K-lab也将迎来一批智慧潮流体验店,包括华为智慧生活馆、数域VR体验店、DYSOY旗舰店等,智慧空间服务涵盖科技的方方面面。智力、知识和文化。 、跨界生活、社交娱乐等多个维度。
万科杭州聚焦各类场景,以智慧空间服务构建城市美好生活
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多元智能场景服务“美好生活”,是万科作为新时代“城乡建设和生活服务商”的追求方向。 在杭州,智慧空间服务在办公园区领域之外,万科也做出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2016年,杭州万科迈出了人居领域智能化探索的第一步,打造行业首个集智能安防、智能环境、能源管理、智能照明于一体的“全屋智能系统”,并推出星空项目,创新重构场景化居住空间中智能物品的功能,围绕居住空间打造场景化体验,从传统的“智能家居”向平台支撑的“全屋智能”过渡。 继星空之后,玉泉、西王、西雅图、云台等项目也开始实施“全屋智能系统”。 系统能力也从最初仅支持室内设备互联,到社区智能设备的全方位接入,进一步将智慧生活空间拓展至智慧社区服务,包括社区无人值守健身房、社区共享影院、无人值守便民等门店等,极大提升用户的智慧生活体验。
同时,智慧空间服务也将应用于万科杭州随园养老产品,如无障碍入户门、智能洗漱设备、一键紧急呼叫按钮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服务。 长租品牌泊寓也将统一的对接协议和数据服务与大数据智能云平台进行整合,成功植入“全屋智能家居系统”。
未来智慧城市方面,万科杭州还将把相关智慧平台应用到亚运村运动员村2号地块,打造多场景智慧应用的“微缩城市”; 杭州还将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硅谷的智慧轨道城市。
万物互联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杭州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城乡建设和生活服务商”、“智慧城市”的建设者,万科杭州正在不断吸取数字时代的养分,赋能城市不断成长。 依托产城运营、轨道+物业、租赁住房、养老、教育、物流、商业休闲、文化等空间服务能力,为城市和居民创造了多种美好的生活场景,杭州在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动仪式现场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图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矗立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地上地下共132层。 建筑以办公为主,兼有展览、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多种业态。 如此引人注目的摩天大楼的能源消耗情况如何?
上海办公楼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十年发展报告
《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十年发展报告》显示,上海中心大厦系统集成了43项环保节能技术,节能率达到54%。中国的能耗标准 标准下的22%节能率是中国绿色超高层建筑的标杆ct能耗管理系统,也是获得中美“双认证”的全球最高绿色建筑。 建筑还有效利用建筑雨污资源,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25.3%,节水率超过52.9%。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上海国家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持续监测。 上海中心大厦也是该平台打造的众多节能绿色建筑优秀示范案例之一。 经过十年的发展,该平台即将升级改造,成为上海建筑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
上海建筑业碳排放智能监管平台
6月11日,上海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启动仪式暨专题论坛在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成功举行。 活动介绍了上海建筑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的发展愿景和主要功能,并宣布上海建筑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正式上线。 上述报告也与活动同时发布。
截至2022年底,平台累计联网公共建筑数量已扩大至2195栋,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是全国连接数最多、数据量最大、稳定运行时间最长的省市建筑能源监测平台。
升级后,平台将接入各市级数字平台数据资源,聚焦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能源环境智能服务、可再生能源监测等核心功能,实现城市空间覆盖。上海及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碳排放。 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量在时间维度上覆盖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形成建筑节能闭环管理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在建筑领域。 到2030年,实现1.5亿平方米公共建筑碳排放实时监测分析的目标。
该平台的建设将为上海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工作提供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数据支撑,提高上海建筑节能碳双控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上海建筑节能贡献力量和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