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云舜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周-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韶关云舜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周

2023-08-19

2018年3月,韶关高新区、韶关供电局和白云电气集团联合成立了韶关云舜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的智能化技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用电量指标建设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助力韶关经济绿色发展。

韶关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总体重,高耗能企业众多。 近年来韶关智慧校园能耗管理系统,韶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下,充分把握粤北生态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定位。 2018年3月,韶关云盛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韶关高新区,开发电力电子、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可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安全性。解决企业用电综合效率等问题,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韶关云笋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周:

我们包括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以及基于工业园区用电的大数据分析、智能电网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更好地服务韶关节能减排,也探索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方式。韶关工业大道能源服务示范项目问世。

云尚科技虽然入驻韶关高新区时间不长,但该公司已开发了5个软件系统,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已应用于韶关政府部门或企业。 据了解,其中,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可通过提高造纸、冶金、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实现年节能5%至8%。企业。

韶关云笋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周:

韶关在政策支持方面给予了我公司很大的支持。 我们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服务韶关约1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

长期以来,韶关高新区把创新作为发展核心,以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园区为首要目标,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显着提高,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显着。

记者:江林雷 摄影:陈承志 通讯员:孟建党

“新基建下,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正在加速,但在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之前,应避免大水漫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民营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最近。 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巍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提出上述观点。

新基建是指道路、机场、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 一般认为包括5G、数据中心、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等。 、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为例,其行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数据量激增的情况下,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18-2019年中国ID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市场总规模为372.2亿元。 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 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黄伟表示,目前受疫情影响,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和投产短期内可能会受到阻碍; 但长期来看,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各类线上应用场景深入发展,数据量的增长将迈上新台阶,实现数据供需平衡仍有很大空间中心。

他还在采访中透露,2020年初,万国数据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征得一块约21.2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设数据中心园区。 该区域距离万国数据现有的外高桥数据中心集群约25公里,有大量的可开发面积,可以满足超大规模客户的需求。

万国数据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运营着35个大型自建数据中心,其中14个在建,服务超过620家客户。 自2010年起,万国数据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合作,在园区内投资建设和运营10个高水平数据中心。 机房总面积超过61000平方米,约为8.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这些数据中心可满足地区政府、金融、医药、云计算、高端制造、国际贸易等行业对IT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闵行能耗管理系统设备厂家,覆盖全国600多家客户。 2020年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名单,其中“数据中心-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供应已达上限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IT基础设施,承担着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任务。 我国数据中心需求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 这些地区人口和互联网用户密度较高,拥有大量规模化互联网、云计算、科技创新企业以及政企用户,对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旺盛。

《2018年中国IDC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上架率为60%-70%。 %。

尽管这些地区的数据中心部署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黄伟认为,供需缺口仍在扩大。 “受区域承载能力和可用资源有限、租金价格相对较高等因素限制,一线城市新建数据中心增速逐渐放缓。”

他分析指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对数据中心接入时延、运维便捷、安全性要求较高。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上升。 “一线城市土地、电力资源紧缺,加上政策监管更加严格,数据中心的供给已经达到天花板。” 供需失衡导致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缺口较大。 因此,能够持续为一线城市IDC服务商提供数据中心资源的专业人士将拥有更好的成长机会。

超大规模是必然选择

大于或等于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称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根据《国家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南(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中,超大型数据中心机架28.3万个,大中小型机架137.7万个。

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已增至504个,而中国仅占全球总数的8%。

谈及中国超大型数据中心的部署,黄伟表示,“可以说,这与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现状不匹配,2019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4.8%。 ” 他认为,目前影响超大型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些因素可能是电力需求、建设周期、运维复杂度等。

“数据中心可以说是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承担着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的任务,因此其规模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黄巍预计,2020年5G商用的推进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对流量的需求,加上数据量增加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撬动数据中心扩容的有力支点”。

“新基建”提出新要求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除了需求的增加外,对数据中心的负载能力、安全性、云网络连接能力、技术前瞻、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科学布局。 黄伟表示,“数据中心的布局要贴近数字化应用的需求。” “数据中心作为一项重资产投资,以15至20年的生命周期来衡量,如果布局不当,投资可能会失效。”

在国外,数据中心的主要需求和部署集中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等经济发达城市。 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区域,由于互联网用户密度高、大规模用户数量多,因此有更多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互联网、云计算、科技创新企业。

新基建也对数据中心的技术预见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未来的技术变革将使数据中心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技术预见性是保证数据中心未来适应性、保持投资回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降低能耗和环境保护也是数据中心规划和建设的重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达到1200亿至1300亿千瓦时,超过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发电厂的发电量总和。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中心如何降低能耗呢? 黄伟指出,不同地区的经济、能源、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思路。 他认为,领先企业应积极探索数据中心模块化设计和降本增效等,为行业树立标杆,比如利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数据中心管理的安全性并减少能源消耗。 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