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发布“有效、智能、绿色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中兴通讯发布“有效、智能、绿色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2023-08-21

前段时间,中兴通讯在深圳举办2023创新日数字智能创新生态论坛,邀请行业客户代表和生态合作伙伴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生态的新未来。同时,在本次论坛上,中兴通讯正式发布了基于数字星云2的“高效、智能、绿色智慧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0建成,适用于办公园区、工业园区、楼宇、大学校园、医院园区等多种场景,可以帮助行业或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园区面临网络带宽要求高、系统多样复杂、跨系统能力调用困难、数据烟囱大、能耗高等问题。中兴通讯经历了园区的发展,深谙园区管理的痛点,提出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和整体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五大能力:稳定敏捷的网络通信能力、全面灵活的智能感知能力、业务场景快速构建能力、共享互操作的数据分析能力、 以及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能力。

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园区解决方案市场总监王磊

部门介绍,园区网络是承载各类信息的数字基石,中兴通讯通过POL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提供XGS-PON+Wi-Fi 6双千兆接入带宽,将机房空间利用率提高60%以上,节省80%以上的布线,大大降低能耗。同时,通过5G专网打造OT创新应用,物联网为泛在终端接入提供支撑,为业务创新奠定基础。

数据是一个

数字智能时代的必备要素,传统园区数据分散存储,形成数据“烟囱”,数据不共享能耗管理系统痛点,服务不链接,当新应用需要访问原有应用数据时难以调用,导致开发周期长。基于中兴数字星云提供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分析工具,建立集成共享的数据基础,突破数据孤岛,使子系统数据相互集成,简化数据调用,应用开发更加敏捷。

在园区服务体验和管理效率方面,通过系统集成和智能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打通流程,以系统替代人工。基于数字星云提供的系统集成能力,连接门禁、闸门、闸门等硬件终端,解决繁琐的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监控终端与后端AI算法联动,实现事件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园区安全,包括翻越围栏、火灾监控、高空坠落物体监控、摩托车家居监控等,并在出现问题时自动报警,实现有效联动处置。

针对不同类型园区的业务创新能力,中兴数字星云提出统一标准接口,沉淀行业终端协议和接口的适应性,场景间复制,快速构建业务,不仅提升了效率,开发成本降低了30%以上。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已在多种场景落地,打造便捷通行、综合安防、资产管理、环境监测、设备管理、能耗管理、智能运营中心IOC等通用应用,并在不同类型的园区定制专属服务,如大学园区自习教室流量监控、智慧教室运维自检、 以及办公园区的智能会议室和智能充电桩管理。基于数字星云强大的集成赋能和技术能力,打造更丰富的场景化应用,赋能校园数字化转型。

未来,

中兴通讯将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应用成果赋能千行万业客户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智能升级,携手生态伙伴共建产业绿色新生态,共创数字智能新未来。

(促销)。

7月10日至7月16日是今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

10日下午,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召开2023年成都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会。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人民银行、成都市节能化工技术服务中心、国家有关负责人电网成都供电公司及部分重点用能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市新经济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就分步重点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发言。 市经信局市新经委一级调研员何德顺对组织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节能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十四五”以来,成都单位GDP能耗下降4.4%,能源效率居全省第一。

力争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工作要求,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我市印发《成都市“十四五”节能降耗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分解分解节能目标,统筹推进全市节能工作,成效显着。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发展

印发《成都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成都市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专项排查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成都市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专项排查实施方案市有关部门对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检查并严格落实。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严禁违规新建“两高”项目。 “十四五”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区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依法依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环保、安全、质量等部门联动,强化政策资金保障。 全市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已全面淘汰,煤炭生产、花炮、印染、长流程炼钢、砖瓦等行业整体退出。 轮窑在实现电站锅炉以外燃煤锅炉“清零”的基础上,完成淘汰46家企业落后产能,实现年节约标煤925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400吨。 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释放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

聚焦工业领域节能

强化节能诊断,对重点行业121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诊断,分析企业节能潜力,发现企业能源利用问题700余项,提出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建议。技术装备、系统优化、运营管理等提出900余条措施建议。 实施传统产业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组织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行业企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能效水平,实施重点骨干企业节能减碳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和生产线,提高绿色低碳水平。 目前,全市钢铁行业100%采用国家鼓励的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3家钢铁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均达到国家标杆水平。 加强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等通用节能技术推广,引导16家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实现年节能约2万吨标准煤。

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

完成86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能源消耗实时监测和管理。 配合完成水泥、石化、平板玻璃、数据中心等131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专项监测。 引导20家企业获得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十四五”以来,全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8%。 工业能源效率水平远优于国家和全省平均水平。

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

“十四五”以来,统筹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出台,绿色建筑全链条管理机制已建成,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现有公共建筑已累计竣工。 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04万平方米。 统筹推进“铁路+公交+慢行”一体化发展,引导市民绿色出行,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占比由65%提高到69%。 推动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58%,单位建筑面积累计能耗下降2.32%。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做好节能目标进度跟踪管理,继续做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上马,依法依规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成都化工企业能耗管理系统,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确保到2025年,到2020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

会上,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相关专家解读了新修订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规定》,详细介绍了节能审查的具体流程; 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分享原辅材料替代相关应用案例。

2023年节能宣传周期间,市经信局市新经委还将举办能源消费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银企对接、节能服务“走进机构”等专题研讨会、企业、社区、商场“走进医院”等活动,敬请参与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