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凝聚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合力-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郯城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凝聚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合力

2023-08-30

郯城县政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形成了“1+3+N”政务标准化信息工作体系,出台了《能源消耗管理操作规程》、《车辆管理操作规程》 、《信息化工程实施管理规定》等53项内部服务标准,申报《行政事业单位公共仓库管理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指导和规范作用信息化支撑,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安全行为、控制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推动。

巩固标准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合力

他们高度重视标准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中心力量抓好试点工作,以实现切实可行的目标。结果。 成立了以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为组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大数据局等单位参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任务部署、检查落实、监督考核、责任追究。 设立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担任总协调员,下设综合协调组、标准化组、信息化组3个专门工作班,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在科学研究研判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郯城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强化顶层设计,保障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打造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服务亮点

优化完善标准体系。 在前期标准化专项试点的基础上,郯城县按照标准化和信息化“两业融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标准质量。 一是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标准结构。 按照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建立业务和信息技术“两标体系”的要求,对标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包括通用基础、业务流程、数据等在内的“两信息化融合”将形成接口、信息安全和项目管理。 二是加强标准制定,弥补标准短板。按照标准体系框架,制定和完善各项标准。目前已发布内部标准96项,涵盖三大领域三是提升标准层次,制定地方标准。为规范公共仓库的管理运营,2020年制定并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公共仓库管理规范》(DB 3713/T 204-2020)。 《机构》已成功设立,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预计将于近期报批。

打造“一云、一平台、三系统”。 一是打造“一云”,优化资源配置。 打造公共仓库“云平台”,实现公共仓库资产信息发布、资产运用、资产调整等功能的智能化、动态管理,实现资产物尽其用、经济节约,保证信息“畅通”, “盘活”资产,突出信息赋能。 二是搭建“一个平台”,降低和节约行政运营成本。 建设公共机构节能监管平台,立足“互联网+节能”信息化建设,建设集设备监测、管理诊断、报警预警等为一体的能耗监测平台。办公区域其他能源资源实时监控,初步实现节能管控“全县一网”。 三是完善“三个制度”,提高服务保障效率。 建立办公场地管理系统,录入全县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以上的70家党政机关(含参建单位)办公场地条件、人员使用信息等数据,实现31全县办公楼宇办公区域办公空间管理“一张网”建设; 建立公务用车信息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信息安全等技术,提供公务用车结算、监管等一站式服务。 建立智慧物流微信服务公众号,集成餐饮在线预约、设备报修、车辆预约等6大功能模块,实现代理物流服务保障“一网管理”。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机构事务。 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道路,深入落实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过紧生活”要求,推动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一是盘活资产。 公共仓库现有资产1000余件。 今年以来,累计转让使用资产110余项,价值超过30万元,有效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二是智能化管控。 共有333辆车辆进入管理平台,实现公务用车申请、审核、调度、调度、归队、监控等全流程规范化监管。 汽油车消耗量同比下降9.3%,维修费用同比下降12.6%,事故率为零。 三是节能降耗。 公共机构节能监管平台运行以来,综合能耗由59.2公斤标准煤/人降低到43.8公斤标准煤/人,节能率达到26.01%;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由5.9公斤标准煤/平方米降低到3.3公斤标准煤/平方米,节能率达到44.84%,用水量由人均12.7立方米降低到8.12立方米人均同比下降34.94%,真正落实了政府“过紧生活”的要求。

夯实标准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提质增效

围绕“业务标准+信息化标准”建设原则,进一步探索创新“两化融合”工作路径,完善标准体系和内部标准。 一方面,在业务标准上,坚持“线下流程+线上流程”相结合的路径方向,以公共仓库、公务车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等为突破口,共制定28项线上和线下业务流程。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标准上,按照“四统一”(即对象统一、编码统一、介质统一、数据统一)原则,统一数据标准,全面、统一地制定信息化标准。立体安全运营保障标准,精细化、全面化的定期运维管理标准,实现智慧政务平台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和运营支撑,确保安全、稳定、高效、可靠运行机关事务信息系统。

中心结合实际,运用“互联网+”系统思维,初步探索“1+3+N”信息化工作体系。 “1”是一个中心,以建设“智慧署务”为核心。 立足办公事务工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服务对象一体化在线服务保障管理系统,使办公事务工作从“治理”走向“智慧”管理。 “3”是指三个板块,主要以公共仓库管理系统、公务车辆管理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监管系统为支撑。 对原有平台进行升级,以标准化推进信息化,以标准的方式呈现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流程,既保证了系统安全,又提高了运行效率。 “N”是指N个辅助功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扩展系统功能,扩大系统容量。 在系统原有管理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满意度调查等补充功能。 同时,合理预留系统空间,为后续扩大服务规模、数据导入导出、功能集成等工作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和基础。

全面实施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 郯城县结合实际,探索标准化和信息化实施“两化融合”的支撑机制。 一是规划设计机制。 郯城县坚持“根据需求建制度、结合制度制定标准、根据标准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 二是专班运行机制。建立工作专班,实行专班运行机制,包括工作会议制度、工作调度制度、责任落实制度、报告反馈制度等。三是考核改进机制,标准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机关智能化能耗管理系统,核心价值在于落实。郯城县在前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标准实施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标准实施评估活动,同时注重收集反馈管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开展标准实施评估活动。在运行中不断优化改进,使“两化融合”试点成果得到充分应用和推广,机关事务各项工作管理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谭殿贵 通讯员唐冬玲报道)

近日,中国水网从E20环境平台标准信息采集系统E 获悉,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快镇)生态环境整体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EOD项目“P+F+DBO” ,邀请投标。 该项目预算27亿元人民币,分两标段进行招标。

项目主要内容:

第一标段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分别是:

1)规划部分:进行项目总体规划新乡能耗管理系统招标项目,与业主沟通,编制项目规划、框架方案、项目建议书和实施方案。

2)融资:承包商为业主的筹融资活动提供财务规划和其他技术支持,协助业主申报专项债券、申请政策资金、银行融资等,以获得建设资金项目所需资金。

3)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商负责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与后续阶段的衔接,实现工程的统一协调整个。 包括勘察、测绘、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含概算)、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验收、保修服务等。

4)项目运营部分:业主是项目运营管理的主体,承包商作为受托运营管理方,在项目建成后进行整体运营规划。 根据不同子项目的性质,协助业主分类引入各类专业运营团队进行管理和实施。 建设工期36个月,运营期暂定10年。 (后期,双方根据签约方合作情况及项目实际情况,在最终运营合作协议中确定运营期限)

第二标段:本项目施工及缺陷责任期全过程监理工作。

期间:

第一标段:36个月; 第二标段:含施工工期和保修期;

该项目第一标段接受联合体投标,第二标段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投标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30日8点30分(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