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规上工业企业追赶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奖励政策
2023-09-02
本报讯(综合媒体记者 关伟 李仁娟)为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昨天,南京市印发了《南京市规定以上工业企业赶超三年行动计划》。 奖励政策和目标。
为切实夯实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南京市企业服务中心联合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南京市中小商业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南京市中小企业协会、南京市企业服务联盟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服务促发展,助力小规模升级——2020南京市企业服务月”活动同时启动,30余项服务活动蓄势待发全力推动南京工业企业实现“小规模升级”。
力争三年内进入全省前三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压舱石,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高全市能源水平的坚实支撑。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共有中小型工业企业1.63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2426户,净增218户。实现营业收入4937.7亿元,同比同比增长1.8%。
今年疫情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662.3亿元,增长0.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南京市新增定点工业企业372家,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其中199家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有力推动了南京工业经济的发展。
规模以上企业快速发展是赢得城市经济长期发展优势的重要基石。 南京市昨天发布的《规划》明确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目标,“力争三年内累计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家以上,进入全省前三名。”其中: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500多家,总数达到3000多家。
政策+资金多措并举
为鼓励南京市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昨天发布的《南京市上述规定工业企业赶超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土地保障、财政激励政策等。
《方案》明确,支持有升级潜力的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按总投资的10%给予奖励补贴,期限2年; 对有升级潜力的企业将加大力度拓展市场; 潜力企业将由“苏微贷”合作银行创新推出150万元“无抵押金融信贷产品”。 首次升级成功后,将提供为期一年的300万元银行贷款信贷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工业企业规规升级,首次成功规规升级的企业,将给予首年“升级”30万元奖励; 对次年未“退出监管”的,再给予20万元“监管升级”奖励。 稳定法规”激励。
升级企业服务,全面跟上
政策推动落实、融资对接、管理提升、财税法……
为推动工业企业升级,多部门联合主办的“服务促发展,助力小升级——2020南京企业服务月”活动也在昨天拉开帷幕。 举办30余场服务活动,助力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升级。 《小晋升规则》。
据悉,2020南京企业服务月活动旨在培育2020年企业由小到大,围绕政策、税务、金融、市场拓展、管理提升等,通过讲座、培训、沙龙、咨询、等,进一步宣传解读支持政策。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南京工业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有效推进全市小规模升级和规范培育工作。
“近年来,一批高成长、创新型‘小规模’企业破茧成蝶,成为南京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生力军。今年一季度,他们在逆境中奋勇前进。”面对COVID-19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培育企业“小规模”对于地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帮助企业实现‘小规模升级’注入新动能。” 南京市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质能量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
高新区绿色发展⑧
10亿元
据统计,近三年来,济南高新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绿色发展相关研发。 其绿色环保技术成果产业化后,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80亿元。 绿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10月21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发布《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作为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地方。 9月初,《济南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完成。 《行动宣言》(以下简称《行动宣言》)后,济南高新区提出了绿色发展“路线图”。 《规划》中,全区基本情况、绿色发展现状、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备受外界关注。 人们关心,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迎来“三十周年”的济南高新区,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会做出怎样的表现?
济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面对机遇和挑战,济南高新区将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培育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创新体系,提高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循环发展生态; 济南高新区的长远目标是打造引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荣获“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一等奖,绿色发展充满信心
针对绿色经济,济南高新区有自己的经验。
今年4月21日,济南公布了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表彰名单,济南高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这是济南高新区持续推进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最新例证。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济南高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成为引领发展的关键力量济南十大千亿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济南高新区将在全市率先开展“亩产”考核改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土地税比上年高出36%城市平均水平。 其中涌现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工厂。
坚持绿色发展需要做好加法和减法。
作为济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济南高新区万元GDP能耗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结构是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的底气; 同时,关停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淘汰砖瓦窑炉2座,完成13家企业搬迁。 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的行业龙头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垃圾处理行业备受关注。 7月14日,拥有关键技术的可“吃干榨干”垃圾的热裂解环保装备开发商济南恒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 该企业生产的裂解设备能够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稳定的工业化连续运行,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设备之一。
以上述企业为代表,济南高新区打造高效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优势产业,培育崛起中车风电、山东桑乐等集团、天力能源、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
据统计,近三年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投入绿色发展相关研发投入近10亿元,绿色环保产业化后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80亿元。科技成果。 绿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科技创新是关键
如果说,前30年,济南高新区抓住机遇,励精图治,从小到大,最终跻身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那么未来30年,在“双碳”国家意志的“风口”当前形势下,必须瞄准绿色发展,发精准、狠、巧的力量。
绿色发展不是被动接受“我要做”,而是主动出击“我要做”。 济南高新区管理层认为,要主动出击,一方面要承接过去,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而引入务实、高效、前瞻性计划。
首先,济南高新区有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查出家族背景?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系统掌握各行业绿色发展情况,济南高新区向辖区100多家绿色发展相关科技企业发放绿色发展调查表,并实地开展碳排放监测、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调查。 众多研发机构,并参考济南市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济南高新区总体规划、济南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征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统计、环保等部门对高新区绿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总结整理,形成了《方案》初稿。
同时,济南高新区邀请专家进行座谈。 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梳理、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绿色发展不能靠“暂时挠佛脚”。 对于济南高新区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坚持。 30年的探索让他积累了绿色发展的经验。 数据显示,济南高新区“十三五”能源消费强度目标是降低14%。 截至“十三五”末,该区实现能源消费强度下降28.35%,超额完成目标。 这怎么可能? 一方面,济南高新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运用新技术降耗; 同时,在新开工项目方面,园区采取限制签约高耗能项目、限制审批燃煤项目等方式,确保“十四五”期间不浪费。年计划”期间。 新增燃煤项目。
济南高新区管理层认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截至2020年底,济南高新区已聚集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14家,全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20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92家,创新企业2358家。 每万人专利拥有量463.8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3.2%。
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发扬光大的关键时期
减碳发展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新时代有新要求,这对国家高新区集团提出了新任务。
对于面临的挑战,《方案》毫不讳言,提出“当前济南高新区仍处于深化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容忽视。 ” 在具体挑战方面,《规划》指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还存在一定不协调”。治理,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记者长期在山东采访,对此深有体会。 很多时候,走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企业的车间,随处可见进口设备。 《方案》指出,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关键技术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此外,虽然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创新绩效仍然较低。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主体科研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是产学研脱节、高校与市场主体缺乏有效互补。
这些压力正是当前国家高新区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时遇到的共同问题,也与《行动宣言》中“加大对前沿、颠覆性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相一致。低碳技术研发,培育和支持绿色低碳技术。” 碳科技企业”等主题相互呼应。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 除了出台相关政策外,济南高新区还将其细分为44个重点项目济南工业能耗管理系统,以“明确时间、明确实施主体”的形式推动解决。
中央空调的能耗已占建筑总能耗的50%左右,用电峰谷差越来越大。 储水可以作为减少消耗的解决方案。 记者注意到,浪潮科技园水冷项目作为上述44个项目之一,将用3年时间实现削峰填谷的目标。
总体来看,无论是指导高新区行动计划的编制,还是推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账户的建立,甚至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工厂和园区,目的都是推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双碳”战略。 走在前列,做出表率,为国家减排提供解决方案。 而济南高新区已经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