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召开罗友平参加会议
2023-09-06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德阳8月30日电(记者刘家辉)8月26日至28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举行。
四川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友平出席会议。 就四川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优势何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四川新闻网记者独家采访了罗友平委员。
四川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友平接受四川网专访
四川新闻网记者: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致辞并宣布开幕。 省委书记王晓辉、副部长辛国斌致辞。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会议。 176家全球领先企业参展。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参加这次会议的感受。
罗友平: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视察四川时要求四川“精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科学规划建设新能源体系,推动水、风、氢互补发展”和天然气。” 当前国际形势不断恶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加剧。 能源转型刻不容缓。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双碳”战略,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成都电力能耗管理系统,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升。 清洁能源装备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生产载体,将在未来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将达到7443.2亿元,同比增长9.7%。 本届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以“绿色地球,智慧未来”为主题,形成了“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开放合作共识”。 德阳荣获“中国装备科技城”,现场签约金额2322亿元,实力雄厚。 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四川新闻网记者:您一直关注四川清洁能源及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 四川和德阳有什么优势?
罗友平: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亿千瓦;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一。 具有水、风、光、气资源优势,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在维护国家大局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能源安全。 四川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6亿千瓦,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开发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16%的风电设备。 太阳能电池产能居全国第一。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我省培育世界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的建议》。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并及时回应。 发表。
德阳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近年来,德阳先后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四川省首批制造强市试点城市。 承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入选国家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2022年,我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已成为我国三大电力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因此,四川以成都、德州为重点区域,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为动力,推动全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的增长点发动机,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 为四川实现中和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新闻网记者:请谈谈您对加快四川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罗友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我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议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四川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承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德阳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中国”试点城市,打造清洁能源装备“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实现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把德阳建设成为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基地,不断提升四川清洁能源在世界装备产业的地位。
二是搭建院士合作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技术领军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盟,推动新技术快速规模化应用和迭代升级,解决一批“卡住”的技术问题。 建立健全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的“链龙头体系”,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
三是出台支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的专项政策,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清洁领域制造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质量标准能源设备。 实验室。 开展清洁能源装备集群智能化改造试点,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组建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联合体。
四是加强清洁能源装备人才队伍建设。 要依托四川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共同建设清洁能源装备行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提高清洁能源装备行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的水平。人才引进机制,建设国家清洁能源装备高级人才教育孵化基地。
四川新闻网: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四川省经济发展促进会智库平台作用,更好助力推动我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罗友平:四川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作为政协智库和高端经贸合作平台,将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调研和工作为我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信息。 智力支持的同时,还开展清洁能源装备供需对接和重大推介活动。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 十年来,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世界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经济发展促进会将充分发挥高端平台作用,搭建开放、多元化的清洁能源装备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引导我省企业积极满足清洁能源装备建设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项目,带动清洁能源发展。 能源装备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进一步助力我省培育和打造世界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7月4日,我校与荆州市应急管理局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会议室举行。 双方将在多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冯正校长、荆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朱步洲等出席仪式。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严学敏介绍了学校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基本情况以及应急管理学院(学院)的前期筹备情况。
严学敏与荆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罗军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合作建设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申报应急管理学院,着力打造应急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成为系统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双方还将在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朱步周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是长江大学支持荆州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高社会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服务荆州市安全发展的具体举措。荆州市。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合作项目一定能够成为应急管理理论科教创新的“主引擎”、应急管理学科成果转化的“源泉” ,成为应急管理人才发展的“蓄水池”。
冯峥表示,双方前期合作基础良好,希望双方继续合作,促进共赢荆州能耗管理系统开发招聘,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工作主体、整合资源、发挥长江大学人才智力优势,助力构建具有荆州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以创新推动共同进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理论联系实际,以申报项目的方式开展研究,推动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通过交流促进共享,促进双方相互支持。 通过组建长江大学专家团队,我们可以借鉴应急管理局实际专家的实践经验,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会上,与会人员还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
荆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军、曾浩、罗军,政治部主任李伟,相关部门负责人,校务荆州办公室负责人,化工学院、医学系、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出席仪式。
●正式发布! 长江大学2022年预估分数出炉!
●《校傲荆楚智润成长》你长大了我们等你!
●长江大学科技援藏项目获科技部表彰!
●报考成长的十大理由
来源|长江大学新闻网
编辑|张赛田
评论 | 胡伟
最终审判| 张崇才
“喜欢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