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开幕“黑科技”精彩亮相-行业动态-能耗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工厂能耗管理系统、医院能耗管理、校园能耗管理-康沃思物联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开幕“黑科技”精彩亮相

2023-09-09

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 在首钢园区12号馆工程咨询与建设服务专题展上,“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智能平台”、“建筑智慧运维管理系统”等智慧建造“黑科技”精彩亮相。

据介绍,本届工程咨询与建设服务专题展以“智能建造、绿色发展”为主题,重点展示在“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我国建筑业新趋势。 “双碳”背景。 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工程实例等。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_青州能耗监控智能管理系统_能耗监管平台

“没想到现在的施工技术这么先进,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许多市民在中建二局的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平台前驻足观看3D扫描技术、复杂的BIM建模等“黑科技”。 “令人眼花缭乱。

据智慧平台建设方中建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各个构件从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 。 系统系统集成BIM、互联网、物联网、装配式建筑等技术,集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于一体,打通各类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项目管理流程的数据分析。 是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一体化智能施工管理系统的理想途径。 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的需求,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

照明灯具和制冷设备可以进行“自主”预测,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调节到最合适的亮度和温度。 即使下班后忘记关闭开关,设备也能“自主”断电。 在本次展区,中建二局自主研发的建筑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自有的高性能嵌入式系统自主学习,实现人走时“熄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且还利用5G的低延迟特性,效率和安全性远远优于传统电器。

而这只是智能建筑运维系统的一部分。 在三维精细模型上,点击按钮即可查看能耗指标、设备状态参数、楼宇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等各种建筑数据信息。 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大厦运行状况,提高大厦管理者和业主的工作效率。 服务水平,提高楼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应用该技术,可以提前设定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实现万物互联的家居新模式,让生活更智能青州能耗监控智能管理系统,让家居更美好。对人的理解。 (王东坡)

人工智能的概念和研究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直到互联网的出现,普通人才第一次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力量。 毫无疑问,今年属于AI大规模模型年。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发布30余款大型模型产品。

2023年,引发的各类大规模模型竞赛中,业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算力从何而来。 随着大模型参数的不断增长,最近表明计算能力已成为其发展的挑战之一。 在AIGC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可以预见,未来对算力的需求将会增加。

日前,信息通信发展部部长谢存在2023年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对算力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政策文件推动算力高端化。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算力综合供给能力的政策措施。

张云明副部长表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2018年以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到2022年底,使用的标准机架将超过650万个。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核心算力产业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

新时代对大规模计算、存储、传输服务等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时代浪潮下,传统数据中心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思考变革,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中原腹地重要信息枢纽新时代面临新挑战

河南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信息枢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 河南联通郑州第二长途枢纽局(以下简称:第二长途数据中心)成立于2002年,肩负着承载5GC、IMS、创新业务和支撑河南IDC客户业务发展两大任务中部地区、各省乃至全国。 此次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联通响应国家“从东算到西”的战略方针,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重要布局。

随着业务的增长,传统的小型、老旧机房逐渐难以承担大规模的计算、存储和传输服务。 减排任务重大。

然而,二场数据中心所在的大楼已经运行了20多年。 传统的小型老式机房平均功率密度仅为2kW,机房空间有限。 落后的供配电、暖通空调等系统能耗较高,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没有承担大规模计算、存储和传输能力的情况下,建设高水平、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迫在眉睫。

正是因为新时代的新需求,二厂数据中心决心升级。

节能黑科技产品_能耗管理系统黑科技_节能黑科技

2002年建成的二场数据中心,以传统老机房为基础,与中兴通讯等多方合作,完成了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改造,规模为近2亿元。

转型升级助力运营商提升中部地区5G网络质量

2021年起,为解决旧机房改造痛点,河南联通牵头联合中兴通讯等方开展精细化机房勘察和方案评估。 一个标准机柜可提供超强的IT负载能力和1200G的网络带宽规模。

改造方案创新应用智能母线槽、VRM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空调、iDCIM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打造绿色、可靠、快速、智能转换场景中心的新数据。

在有效利用旧建筑、节省基础设施成本、降低CAPEX的同时,还提供低至1.3X的优异PUE体验和低OPEX,成功提升机房质量和水平,为网络服务发展注入新资源和数据服务。 势头强劲。

原二厂数据中心大楼各机房使用的空调均为“一对一”风冷空调,不仅能耗较大,而且容灾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单点故障。 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建筑整体结构设计原因,室外机安装位置不足,导致原有室外机散热不良,热场相对集中。 当遇到极端高温天气时,很容易导致同一区域所有室外机过压保护停机。 机器手动清洗冷却; 这不仅增加了运维成本,而且增加了机房高温的隐患。

结合实际情况,中兴通讯在该项目中创新性地采用了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空调。 该方案具有自然冷却、压缩机冷却、混合冷却三种冷却方式。 空调群控系统可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自动切换。 冷却模式。 与传统风冷空调相比,能耗降低50%以上,数据中心PUE由原来的1.6X降低至1.3X,下降幅度超过15%。 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空调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可靠性强,适合在数据中心改造场景中推广应用。

另外,机房建设时间较长,建设初期的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系统分散、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 原有的网管系统比较杂乱、不一致,部分设备缺乏监控。 存在无法显示的故障点,网管系统管理起来更加不方便。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数据中心运维的更高要求。

中兴通讯iDCIM数据中心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统一监控、管理和优化,提供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的完整解决方案,可以充分保障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实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和运营管理有机结合。 部署iDCIM管理系统帮助二昌通信云机房资源利用率提升20%; 提升运维能力,减少运维工时50%,实现高效低成本运维。

节能黑科技_能耗管理系统黑科技_节能黑科技产品

同时,由于当年建设原因,二长数据中心机房空间有限,供配电、暖通空调等系统陈旧,能耗较高。 机房有效层高普遍较低(4m左右),导致各种专业综合管线布置空间不足,限制了设计和施工的灵活性,也导致了到来率低等实际问题。出内阁。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智能母线解决方案,模块化设计和组装,省去了传统的头柜。 该项目目前共建设1420个机柜。 智能公交解决方案部署后,机房出柜率提升6%以上。 随着柜子出柜率的提高,联通每年可以相应增加柜子的租金收入。

目前二厂数据中心通信云机房拥有2KW/4KW/6KW机柜,承载国家干线传输、联通核心网、IDC业务、中部地区项目。 机架总数1766个,出口带宽3600G。 以高吞吐量、无阻塞的数据交换网络为平台,共同支撑河南联通算力的发展。

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以下三个重要升级:

无需离开生产,数字化施工实现快速交付

对于全球任何一个数据中心来说,由于任何原因造成的停产、断网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能耗管理系统黑科技,这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

与新建数据中心相比,长江第二数据中心通信云机房建设项目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造后业务上线时间也相对紧张。 因此,在项目土建施工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施工措施,缩短了交付周期,保证了交付质量。

因此,中兴通讯利用专业的BIM技术提前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 精准的方案设计,避免了设备安装施工的风险,灵活解决因楼层高度低带来的问题。 、管道冲突等改造问题,减少返工,帮助河南联通有效降低项目中的CAPEX(资本支出)。

改造过程中,还利用EPMS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管控,自动生成项目施工进度报告、人力资源投资分析报告等,实现项目施工进度可视化、可控化,有效降低交付量时间表偏差。

最后,依托中兴通讯全球一体化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实现物资快速选配、快速采购下单、及时到货,有力保障了供货施工的顺利实施。

正是利用BIM、EMPS等数字化交付技术以及全球一体化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大大缩短了交付周期。 实现一期工程456个机柜的快速交付,70天; 二期项目964个机柜,5个月完成设备上电,交付周期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20%以上,业务提前30天上线。

此次成功转型,极大提升了河南联通在通信基础设施和数据服务能力方面的支撑能力。 通过中国联通和中兴通讯的技术实力和成功经验,建立了数据中心改造的样板点,为同类数据中心改造项目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提供了优秀的参考案例,可以帮助运营商提升中部地区5G网络质量。 (本文为钛媒体App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