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梦想中国新能源车“驶”向全球
2023-09-09
绿色发展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 让人居环境“美”,让产业结构“轻”,让发展模式“绿”。 当今中国,新能源、新技术不断激发新动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 今年前5个月,上海口岸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52.9%。 出口航线覆盖欧洲、东南亚、南美、中东。
央视记者何莉: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码头,新能源汽车将从这里驶向世界。
2023年一季度,上海港电动客车出口16.7万辆,价值387.3亿元。 出口额占全国近60%,位居全国第一。 几年前,这里还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口岸之一。
刘杰涛:今年以来,我们的码头一直在满负荷运营。 我数了一下,最高的一天有9900多辆车。 仅出口汽车就超过9900辆,其中新能源几乎占一半。
从全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口岸到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口岸,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进出口岸的方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走“绿色”的决心。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95.5亿美元,占汽车出口的44.7%。 如今,电动乘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三新品项”。 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强劲势头的,是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截至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超过70万家,其中2022年将新增23.94万家,同比增长40.34%,可谓跨越式增长。
央视记者 李晶晶:同样突飞猛进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700万辆,今年这一数字无疑将再次刷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造这一纪录的秘诀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工厂。
走进江苏常州的新能源汽车装配车间,数百台工业机器人正在精妙协调地工作,机械臂不断舞动。 除了这种传统的自动化应用之外纺织厂能耗管理系统,还有看不见的AI视觉算法和处理大数据质量预警系统,控制着生产线的每个环节。
2022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辆; 从今年7月达到2000万台的生产水平,仅用了17个月的时间。 这背后是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持,也是技术和制度的共同“加持”。 从跟随到领先,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发自内心的绿色发展理念。
纱线的节能之路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不断升级改造。 “绿色含量”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接下来,跟随记者走进一家棉纱厂,看看纱线是如何节能的。
央视记者郑一哲:服装用精梳棉纱,从棉花种植、轧花,到加工成粗纱、细纱,再到成品运输和储存,1公斤棉纱的碳足迹仅为4公斤碳二氧化碳。 在这种直径小于0.1毫米的纱线上,必须满足强力、透气、舒适等指标,同时还要兼顾节能、环保、碳排放等。 能在这根细纱上做出这么大的文章,离不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技术的支撑。
在山东魏桥纺织绿色智能三厂纺纱车间,62台巨大的纺纱机正在快速运转。 每台机器上,都有1800多个雪白的纺锤像钢琴琴键一样排列,每个纺锤都被拉得细如发丝。 纱。 偶尔,如果线头断开,机器上会闪烁红灯,提示值班工人重新连接主轴。
山东魏桥纺织绿色智能三厂纺纱车间张静:我们每个纺纱锭子上都有一个传感器,可以通过传感器将锭子上的所有问题传输到智能平台上。 车床在一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解决了问题。
过去,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断线情况,需要人工按照路线进行一一检查。 在此期间,设备只能闲置,既耗费人力又消耗能源。 通过技术改造,主轴接线可减少90%的能源浪费。
节能,不拒绝哪怕是最小的细节。 类似这样的绿色管理应用还有很多。 例如,根据生产要求,车间可以精确控制不同区域的温湿度,可节省15%的电力消耗。 采用15万个传感器进行质量检测,替代传统的人工取样,每班节省数万米取样纱线。
山东魏桥纺织鸿儒公司总经理 张玉清:质量稳定,疵点少,降低了成本和浪费。 通过新安装的智能升级设备,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能耗降低35%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 与我们传统印象中拥挤的纺织工厂不同,今天,走在车间里,很难想象这曾经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近年来,许多行业依托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生产制造中,成功打造了智能化、数字化、未来化的超级工厂。 绿色生产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高跃编辑
流程编辑严胜苗
安宁工业园区绿色指数逐年上升。受访企业提供
2019年,绿色产业总产值比2018年增长27529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 园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0.28%,较2018年增长6.38%。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安宁工业园区不断完善能源环境体系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节约和减排。
优先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自规划伊始,安宁工业园区就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保护自然环境的突出位置。 2019年10月,园区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生态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业园区能耗管理系统,并制定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安全环保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完善节能低碳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实行单位能耗削减和总量双控措施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安宁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战略,严格控制项目入园,实施项目环评和规划环境评价,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落户。 同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园区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打造主导产业绿色工厂、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实现绿色发展在公园里。 逐步搭建资源共享、垃圾处理、高效服务的公共平台,推动垃圾交换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分类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园区以“绿色投资”为重点投资方向,在产业体系中构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链,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网络结构,按照形成产业链网络。 ,开展“补货链”和“补货网”招商。 优先引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努力提高产业水平。 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实行以大代小、以新代旧、以先进代替落后、扶优淘汰的办法不良情况,确保新项目环保准入。
“十三五”期间,安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静脉产业建设。 利用钢铁、磷化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现有的有利条件,在园区内建设静脉工业园,构建“园中园”发展格局,形成内部回收与园区内废弃物处理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园区企业及综合利用。 回收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形成规模化再利用能力。 到2025年,力争建成云南省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100%
2019年,安宁工业园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更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
安宁工业园区按照“一点、一带、多组”战略,依托中石油、武钢集团、云天化集团三大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现代化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支持企业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加强引进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下游配套设施,打造一流工业产业集聚的“园中园”。 目前,园区已形成以云天化、博尔恒药业、三鑫医疗、新中科、菲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在工业领域,安宁工业园区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督管理,着力强化企业基础节能管理,对年综合能耗及以上企业实行节能目标管理,强化责任目标考核。 对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年综合能耗以上企业,在管理机制中强化节能监督,设立专职能源管理岗位,不断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 截至2019年12月,安宁工业园区已有4家重点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100%。
此外,园区不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装备,释放能源和环境空间,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安宁工业园区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多产,最大限度降低园区内能源、物力、水的消耗,改变资源粗放利用的方式,实现资源产出园区绿化率有效提高,园区绿化指数逐年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园区绿色产业增速15.5%,空气优质率达到96%,工业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记者苗亚平通讯员李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