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智能建筑能效管理的“新常态”
2022-03-05
2016年12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峰会(广州)”在东方宾馆隆重举行。千家智客荣幸地邀请到施耐德电气华南大区高级区域经理关鸿飞先生与众多主流媒体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智能建筑和能源管理行业的新常态。
施耐德电气华南区高级区域经理关鸿飞
智能建筑将进入“新常态”
在国家提出的“互联网+”理念和今年经济新格局的影响下,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迎来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对此,关鸿飞表示,自己从事智能行业20年,受互联网+、大数据、云时代的影响,用一个词来形容行业现状是“新常态” . 他认为,智能建筑应该回归两个,一个是“理性”,一个是“信息化互联”。例如,这个理性的词,在智能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华南地区,看到了很多恶性竞争或低价竞争。,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施耐德电气着眼于行业发展,近三年来,行业为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传统建筑质量控制、照明智能控制、等等。,这可以促进酒店业。服务智能化发展。
二是信息互联互通。因为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其实每个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差别不大。关键是看谁的解决方案更突出、更专业。这是智能建筑的未来方向。信息连接越多,对企业来说就越划算。
关鸿飞认为,目前可能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每个制造商,包括每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低价竞争是整个行业的一部分,而不是制造商或公司。,一些设计从源头,包括一些业主,包括一些集成商,各种厂商的氛围,不是施耐德家族能做到的。大家都知道智能建筑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业。如果仅仅依靠低价来决定,那么客户在项目完成后会发现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低价肯定不是优质的东西。
三大战略,创新服务价值
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施耐德电气依然保持着优异的业绩和增长。关鸿飞总结了施耐德的几大武器。
首先,施耐德电气正在构建基于强电的新一代™架构和平台。这个平台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新一代™基于物联网,一个开放的、可互操作的系统架构和平台,可以为楼宇、电网、工业和数据中心领域的用户实现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效率、可持续性和连通性。
采用物联网、移动性、传感、云、分析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从互联产品层到区域控制层再到应用程序、分析和服务层的创新,由施耐德电气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作为微软和英特尔,以及一个开放平台,面向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硬件和服务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他们可以开发和共同创建解决方案和应用程序。
施耐德电气将继续与专业技术供应商和松下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两者都有助于为客户提供新技术、新服务、新商业模式,创造更多以服务为导向的价值。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是工业互联网联盟 ( ) 和集团联盟的董事会成员。施耐德电气和其他领先组织正在加速工业和家庭自动化行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和标准的开发和开发。
二是产品线更丰富。施耐德全新“宜尚”系列智能家居开关面板。据关鸿飞介绍,这是国外的新产品。引入中国后,结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采用国内用户喜欢的现代简约风格。很多开发商老板都非常喜欢。产品采用液晶面板,可手动调节温度和控制方向。它在酒店业享有很高的声誉。施耐德为智能酒店做过很多高端项目,如万豪、希尔顿等,也在社会建设中。该项目有很好的成功案例。还有去年参与腾讯云的施耐德,利用最新技术入围腾讯云的建设,
三是注重产品技术研发。施耐德基本上将其全球年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包括股东和管理层,他们都很关心研发,因为如果现在的技术发展跟不上,总会落后。施耐德将朝着平台兼容架构的方向进行研发。
新标准导向推动智能建筑发展
关于政策导向,关鸿飞表示建筑能耗管理云平台,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这个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也让施耐德的很多业务可以和中国的建筑投资商一起走出国门。成就更好的产业。发展。
最新的智能建筑 50314-2015 标准与之前的版本有不同的更新。以前分为很多设备楼监控系统、网络系统等。设备监控系统的第一项是能效监控系统,下面的第二项是系统。这个概念被理解为设备监控的智能化发展是朝着绿色和能源的方向发展。施耐德可以监督用于能源效率的电量,并管理电力的传输和分配。通常,在引入标准之后,它可以帮助企业更明确地定义项目和服务的范围。
因为环境在下降。企业衰退的迹象有很多。关鸿飞表示,基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的基础公共建筑和写字楼已经进入饱和状态,施耐德选择聚焦酒店业、社会化三大产业。中心产业和医疗产业。发展。未来三到五年,施耐德有信心锁定施耐德专业生态圈,跟随中国建设,跟随中国城镇化发展,在能源和自动化领域发展。